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土空间规划的海洋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鑫  陈培雄  黄杰  王权明 《海洋通报》2020,39(4):408-415
国土空间分区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基础,对整个规划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用海分区既有其独立性与特殊性,也面临着陆海统筹、生态文明建设、海洋高质量发展等政策提出的 新要求。文章系统梳理了 1983 年以来海洋功能分区体系 4 次演变历程,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对分区体系的内在需求,指出海洋功能分区体系存在未覆盖海域全域,分区层级的尺度、分工、内容和结构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不一致,分区方案未考虑用途管制的需求,以及陆海统筹不足等问题。在剖析现有各类规划政策分区、管制分区和功能分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以海洋主体功能区为基础,海洋生态红线为底线,以原海洋功能区划分区为主体,将无居民海岛纳入规划范围,并在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的大框架下统筹协调海陆分区,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海洋分区体系。全国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海陆主体功能,划定主体功能区,并建立海洋产业保障区名录、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名录和海洋自然保护地名录。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划定“功能+管制”的利用分区,共划分出海洋保护区、海洋发展区和海洋保留3个一级分区以及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海水增养殖区等 12 个二级分区。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陆地与海洋作为国土空间的两大主体,落实陆海统筹战略、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陆海统筹的重点内容并分析其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陆海统筹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有效落实,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新时代背景下,可从6个方面实现陆海统筹:有机衔接陆海主体功能,统筹协调岸线两侧矛盾,统筹塑造陆海空间格局;统筹规划陆海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统筹布局和协调发展陆海产业;建立陆海一体的交通和防灾支撑体系;开展陆海协同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建设陆海统筹的管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国家着力构建陆海统筹、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更好的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海岸带专项规划的建立实施,满足新形势下海域海岛管理的新要求,深化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本文对已经建立的海洋空间规划管控平台进行了总结。海洋空间规划管控平台主要目标是实现海洋空间"一张图"、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评估、海洋空间综合决策,主要功能包括多规分析与一张图、海洋主体功能区监测评估、海洋空间分区辅助编制与审查、海洋空间符合性判断等。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全域全要素互动互联的“陆海统筹”理念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陆、海系统“三类空间”(农业/渔业、城镇/港口、生态)功能和多要素集成评价思维,构建了陆海统筹视角下沿海地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类空间’功能评价—冲突识别—统筹修正”的三步走集成评价方法。嘉兴实证案例结果表明,该集成评价方法可以科学、准确地识别沿海地区陆海空间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区。并通过冲突区域评价结果统筹,确定未来适宜进行建设、生产以及生态保护的陆海空间总规模,实现陆海统筹理念下沿海地区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一张图”,进而提升沿海地区空间管制的科学性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国家提出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剖析当前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海洋空间规划面临的主要挑战及调整的方向,以期为构建科学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建议和参考。研究认为未来的海洋空间规划,必须准确把握陆域和海域空间治理的整体性和独特性,加强陆海统筹,协调匹配陆海主体功能定位、空间格局划定、开发强度管控、发展方向和管制原则设计、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促进陆海一体化发展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退缩线是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部分,平衡沿海城市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需求,保障沿海地区健康可持续化发展的安全底线。目前我国海岸带退缩线缺乏系统的评估和管控体系,文章通过梳理社会经济价值、空间发展潜力、景观风貌风险、海洋灾害风险、生态环境价值5个影响维度与海岸带各类要素的关联机制,建立了陆海统筹的滨海地区海岸带退缩线重要程度的评估体系,总结我国海岸带退缩线分级分类差异化管控策略,并以东营市为例,进一步探讨了该评估体系在退缩线划定和管控层面的应用,以期为海岸带国土空间规划的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更科学、合理、高效地统筹发展陆海经济,文章从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科技支持、生态环境4个角度,通过构建陆海统筹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陆海统筹度,以2005—2014年广西沿海地区为例,进行陆海统筹度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2005—2014年广西沿海地区综合能力都呈上升趋势,但是海陆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增长态势。(2)海域系统经济增长迅速,但受到资源利用、科技支持、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的制约,综合得分呈波动缓慢上升的态势。(3)海洋系统与陆域系统之间统筹度逐渐上升,表明政府对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视逐渐加大。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区域的耦合协调发展度,为区域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对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规合一”后,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正经历重塑,在陆海统筹落实方面仍有所欠缺,存在陆海空间综合管理机制缺失、规划中陆海相互作用考虑不足、陆海生态系统缺乏整体性保护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际资源委员会《海岸带资源治理:对可持续蓝色经济的意义》报告中的主要观点,立足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现状和问题,总结出其对我国落实陆海统筹的具体启示,提出陆海统筹落实国家战略、统筹陆海产业健康发展、分层施行陆海一体化保护与利用策略、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等建议,旨在服务和完善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海陆一体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形成,本文以自然资源部"两空间内部一红线"海洋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总体要求为指导,以基于生态系统管理、陆海统筹为基本原则,从格局目标确定、格局分区探索、陆海统筹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县级海洋国土空间规划技术体系,并以广西北海市海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例进行了应用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实现了北海市海洋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了生态优先的空间发展格局和综合管控体系,可为市县级海洋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是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海陆功能分区在分区层级、分区方法等方面不一致,导致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利用失衡。文章在梳理国内外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构建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宁波市为例进行验证,在优先划定生态保护区基础上对海陆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宁波市海岸带功能区中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约为60%,海陆一体发展区占比约为22.3%,海洋发展区占比约为12.5%,陆地发展区占比约为5.2%;(2)宁波市开发利用功能区空间分布与地区以临港产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渔业为基础的海洋经济发展导向相符。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导向,为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海洋空间规划作为重要的海洋空间管理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韩国为科学管理有限的海洋空间资源,合理协调用海空间矛盾,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于2018年4月17日颁布《韩国海洋空间规划与管理法》。该法从早期海岸带空间管理扩大到全部管辖海域,从海洋空间资源的无序开发到海域整体性开发,统筹兼顾、突出海域核心价值,推动海洋的可持续利用。文章在梳理韩国海洋空间规划发展沿革的基础上,全面解析了《韩国海洋空间规划与管理法》的内容,包括其空间规划的分类、内容、范围、期限、原则、区域划分等,分析了中韩两国海洋空间规划在多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得出其对完善中国海洋空间规划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李飞  金茹  王在峰 《海洋通报》2019,38(4):429-437
填海造地是沿海地区最为重要的海域使用活动,全面准确掌握沿海地区填海造地活动特征对于海域空间资源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填海造地海域使用过程出发,将填海造地活动划分为在填区、成陆区、建设区,并采用遥感和GIS技术,判别提取2008-2015年期间沿海地区填海造地影像,并结合海岸地貌特征和开发利用类型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5年期间累计填海造地201 738.56 hm2,填海在填区、填海成陆区、填海建设区面积分别为44 607.00 hm2、100 949.65 hm2、56 181.91 hm2;总体空间分布上填海造地在部分地区呈集聚分布态势,与海岸地貌类型紧密关联,低潮出露潮滩海岸填海造地有109 614.38 hm2,河口海湾区域填海造地可达132 767.41 hm2;港口+工业、城镇+旅游两种组合类型是沿海地区典型的填海造地区域开发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域为研究区,提出了兼顾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海洋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包括工业与城镇建设区、生物资源利用区和生态保护区3个类别;构建了海洋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和海洋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完成了规划区网格划分和相关评价,并据此进行叠置分析,完成连云区海域分区的空间划分,其中工业与城镇建设区总面积占比为23.58%、生物资源利用区占55.52%、生态保护区占20.90%。海洋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和基于ArcGIS划分方法在连云区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体系能够较好地协调海洋保护与开发的空间格局划分,可以为我国海洋空间规划分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代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影响着海岸的变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可以说是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是人地关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可了解人为因素对三角洲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其对海岸侵蚀的影响。根据1987年和2001年两期卫星遥感图像和2001年野外调查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1987年至2001年土地利用/覆被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阐明了该区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比整个环渤海地区速度快,草地、滩地和不明地类这3种类型大量减少,其他类型增多。从变化率来看,养殖区、库塘、油田用地增长最快。库塘、海滩养殖区等类型的增加,滨海草地的减少,使海岸侵蚀加剧。  相似文献   

15.
海岸带综合管理作为沿海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对沿海地区科学有效地利用海岸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家、省、市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当前海岸带综合管理制度现状和实践状况,提出了在海岸带综合管理立法缺失、权属不清、海陆统筹不能兼顾、海岸带规划与评价不足、管理技术亟待升级、海岸带基础数据尚不完备等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内外对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经验和实践,从加快海岸带立法、完善海岸带规划、协调综合管理、兼顾陆海统筹、提升管理技术、加强管理效果评价以及夯实基础信息等方面提出海岸带综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海岸带综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琰  田艳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Z2):125-129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人-海和谐的海岸带空间发展格局,是海岸带开发利用过程中亟须探索的问题。文章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日照市海岸带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差别化管制的海岸线分类、海岸带功能分区利用和陆海统筹的空间管控策略,同时强调了海岸带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协调日照海岸带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带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