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冰后期滦河在渤海西北岸入海,因其自西南向东北迁移,西起曹妃甸,东至现代滦河口,在不同时期堆积了一系列的三角洲,当它们依次被废弃后,形成以风浪作用为主的Xi湖沙坝海岸,很不稳定,故各岸段的冲淤动态十分复杂,笔者以京唐港附近海岸为例,分析了30余年来的演变过程,并与滦河为主的各入海河流的泥沙量变化 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1)滦河改道后,海岸变化进入由淤进转为蚀移时期;(2)在大陆季击风条件下,沙  相似文献   

2.
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不同年代海图或地形图对比、不同年代的卫片对比、野外地质调查、不同年代潮滩剖面测量及对比等,研究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不同时期的冲淤速率及其发展演化趋势。黄河尾闾1996年6月进行人工改道向东流入海,开始堆积现代黄河三角洲的第11个叶瓣,推测这次改道可能是第3个亚三角洲形成的开始,使黄河三角洲的发展呈第一、第二、第三亚三角洲逐次向东偏北方向推进之势。现代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海岸带可分成7个冲淤状态不同的岸段:大口河至顺江沟岸段为相对稳定海岸段;顺江沟至挑河口岸段为弱蚀退岸段;挑河口至106站岸段为强蚀退岸段;106站至孤东油田段为石堤护岸强制稳定海岸段;孤东油田至大汶流海堡岸段为强淤进岸段:大汶流海堡至淄脉沟岸段为弱淤进海岸段;淄脉沟口至胶莱河口岸段为稳定海岸段。预测10a内,各海岸段的冲淤状态基本保持不变,但各海岸段的蚀退或淤进速率有逐渐减缓之趋势。人类活动对岸线的变迁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闽粤交界的大埕湾岸滩稳定分析及岸滩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锋  苏贤泽  高智勇  陈坚 《台湾海峡》2003,22(4):518-525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埕湾沿岸输沙率变化和岸线形态的分析,综合探讨了该海湾的泥沙来源,沿岸泥沙迁移特征,岸滩冲淤动态以及海岸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该湾沿岸带形成了一股朝W向迁移的波生泥沙流,泥沙主要来自诏安湾和宫口湾;该湾海岸除东部沙坝泻湖岸段略有淤伸外,其余岸段均处于侵蚀状态:随着泥沙来源的减少,海岸内凹蚀退是今后岸线调整的自然过程.文中还对大埕湾岸滩的防侵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时期的水深对比对龙口湾拦江沙坝的稳定性进行研究,从其形成过程和现代泥沙运动的角度对拦江沙坝冲淤变化的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沙坝范围和轮廓稳定,但坝体泥沙在波浪作用下发生沿坝输移和横向输移,在人工开口情况下有较为明显的冲淤响应。  相似文献   

5.
华南海岸沙坝湖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小潮差岬湾海岸段。汊道口门基本地貌单元有口门深槽、落潮三角洲、涨潮三角洲、内弯沙嘴等,其形态特征与海岸动力及泥沙条件有关。汊道口门迁移、落潮主水道迁移、冲流坝和水道边缘坝向岸迁移和并岸,是汊道口门地貌演变的主要模式并具周期性特点。 湖港湾大规模围垦堵海或注入港湾的河流改道直接入海,这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汊道口门急剧变化和航行条件恶化而必须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6.
华南海岸沙坝瀉湖型潮汐汊道口门地貌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南海岸沙坝Xi湖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小潮差岬湾海岸段。汊道口门基本地貌单元有口门深槽、落潮三角洲、涨潮三角洲、内湾沙嘴等。其形态特征与海岸动力及泥沙条件有关。汊道口门迁移、落潮主水道迁移、冲流坝和水道边缘坝向岸迁移和并岸,是汊道口门地貌演变的主要模式并具周期性特点。Xi湖港湾大规模围垦堵海或注入港湾的河流改道直接入海,这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汊道口门急剧变化和航行条件恶化而必须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 GIs 技术对 1977—2017 年芝罘连岛沙坝的岸线变化和海湾冲淤动态进行分析, 发现了连岛沙坝的变化情 况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在此期间, 连岛沙坝东西两侧始终处于向海推进趋势;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导致沙坝附近的岸 线总体长度增加, 形状趋于复杂, 自然海岸消失, 人工海岸建设不断向海延伸; 通过等深线反映附近海域冲淤变化, 主要体 现在芝罘湾侧以人为干预为主, 近岸海域的港口 、码头等地侵蚀剧烈, 海湾中心呈严重片状淤积。本研究对明确人类活动、 流域水沙及水动力环境变化等对芝罘连岛坝地貌演变的影响, 以及本地区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粤西博贺沙坝-澙湖海岸及其近岸海床稳定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华南弧形海岸的平衡与稳定特征,利用Gis和Envi软件对不同年份的海图进行数字化、等深线变化和海床冲淤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博贺沙坝-澙湖海岸近岸线处为相对淤积的动态平衡状态,近岸带海床相对稳定、海床冲淤幅度不大.但由于当前海面趋于上升、陆架泥沙来源减少以及近岸波浪等动力作用可能加强,近岸海床将出现由淤转冲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南渡江三角洲北部沿岸的泥沙转运和岸滩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春初  田明 《热带海洋》1997,16(4):26-33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可分为东部废弃侵蚀岸,北部泥沙转运岸西部淤涨堆积岸等三个岸段,北部岸段为了边接东、西部岸段,存在大规模的,有节奏的沿岸泥沙向西和向岸转运及其相应的岸滩运动现象,涨沙主要来自南渡江干流河口及其以东的废弃侵蚀岸。文中还结合对北部岸河口和沿岸泥沙转运规律的分析,讨论了波浪优势型河口三角洲特征及其堡岛海岸的形态、动态和泥沙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岸段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结合华南弧形海岸的平衡与稳定特征,利用Gis和Envi软件对不同年份的海图进行数字化、等深线变化和海床冲淤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博贺沙坝-潟湖海岸近岸线处为相对淤积的动态平衡状态,近岸带海床相对稳定、海床冲淤幅度不大.但由于当前海面趋于上升、陆架泥沙来源减少以及近岸波浪等动力作用可能加强,近岸海床将出现由淤转冲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为大含沙输沙之尾闾地上分流河道频繁决口摆动而形成的迅速淤进型洲体。近代黄河三角洲自陆向海由三角洲上部冲积平原、中部冲积-海积平原和下部潮间带平原三大环境带组成,各环境带都有自身地貌组合体系。黄河三角洲与世界各大河三角洲比较,其总体应处在三角洲三元谱系的河控域,但各不同时期形成的二级叶瓣的海岸确兼具谱系中的三元域。各时期行水河口滩型海岸处在三元谱系的河控端域;具有宽大的相带分明并发育着密集潮水沟的岸段(占该三角洲海岸的大部分)则处于三元谱系中潮控端域;还有少部分岸段,如三有洲东北角(5号桩西北岸段)地处渤海南部M2分潮无潮点正迎区域强风浪部位,为三元谱系中浪控端域。其他岸段为过渡型。黄河三角洲河潮波三元控域各有其特点,同时它们又是尾闾河道摆动出口将其时空串联起来,展现出相当丰富而具有特色的三角洲海岸发育的时空谱系。  相似文献   

12.
南渡江三角洲海岸可分为东部废弃侵蚀岸、北部泥沙转运岸和西部淤涨堆积岸等三个岸段。北部岸段为了连接东、西部岸段,存在大规模的、有节奏的沿岸泥沙向西和向岸转运及其相应的岸滩运动现象,泥沙主要来自南渡江干流河口及其以东的废弃侵蚀岸。文中还结合对北部岸段河口和沿岸泥沙转运现律的分析,讨论了波浪优势型河口三角洲特征及其堡岛海岸的形态、动态和泥沙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该岸段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沙坝—泻湖岸型砂质海滩地貌的蚀淤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艾利"袭击下,台风移动路径右侧海滩的蚀淤变化比左侧海滩的蚀淤变化明显,而且海滩的侵蚀和淤积主要集中在中潮带附近。同一区域,位于遮蔽带内的湖里村海滩淤积加重,切线段的下掘村海滩强烈侵蚀;而同样位于遮蔽带内的大埕湾东侧海滩上淤下蚀,整体表现为侵蚀,切线段的西侧海滩强烈淤积。  相似文献   

14.
黄河废弃三角洲海底冲淤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1976年黄河改道清水沟流路后,钓口流路三角洲叶瓣废弃,由于大量陆源沉积物供应的断绝,原来形成的快速堆积地形变得极不稳定,水下三角洲岸坡受到海洋动力快速冲蚀作用。根据长期水深资料的对比研究,波浪侵蚀使水下岸坡整体变缓以适应新的沉积动力环境,正逐渐形成新的冲淤平衡剖面。对整个研究区的水深资料进行叠加,总结其海底冲淤演变规律。采用20660、20656、20652和20648剖面上的散点(整数水深点)水深变化,结果表明废弃三角洲海底由浅水区向深水区冲淤组合呈带状分布,且越向深水区周期性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荣成湾月湖沙坝-潟湖海岸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沙坝-潟湖海岸地貌的演化过程可进一步掌握其演化规律,对保护和修复沙坝-潟湖海岸地貌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本文以1975-2021年47期遥感影像和1934-2014年4期不同时期测量的海图为数据源,通过遥感(Remote Sensing,R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对月湖沙坝岸线进行提取,并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对岸线变迁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通过构建水下岸坡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对不同时期的等深线进行提取。结果显示:(1) 1975-2021年沙坝处于侧蚀变窄和切蚀变短的状态,坝尾内弯显著。1975年以来沙坝侵蚀后退较显著,从坝根到坝尾侵蚀速率逐渐增加。其中,1979-1986年沙坝侵蚀最严重,最大后退距离达95.7 m,平均蚀退速率为8.32 m/a。(2) 1975-2021年,沙坝面积逐渐减少,潮汐通道逐年展宽。其中,1979-1986年沙坝面积急剧减少,平均减少速率为0.014 2 km<...  相似文献   

16.
2013—2014年,在辽东湾六股河口两侧开展了海滩地形及海岸侵蚀的现场调查,于兴城至绥中沿海布设6处调查岸段及17条断面。结果表明,研究海滩地貌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反射型高潮滩-滩坎-消散型低潮滩,其中低潮滩多发育有近岸沙坝和水下沙坝。绥中南江屯、皮家屯及兴城新立屯海滩侵蚀明显,多数海滩持续侵蚀,调查期内最大平均下蚀速率达53.2cm/a。分析发现,海滩地形及断面蚀淤量有较明显的季节或区域差异。海滩冬季近岸沙坝消失、水下沙坝离岸距离小于夏季。六股河口南侧夏季海滩断面侵蚀量增加、淤积量减少,而六股河口北侧相反。研究认为,岸线自然形态差异及其造成的沿岸输沙差异是导致不同岸段蚀淤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海岸封闭性建筑物(尤其是突堤)影响了海滩局部断面蚀淤变化。海滩地貌及蚀淤的季节或区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沿岸波浪特征等因素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朱磊  杨燕雄  杨雯  房克照 《海洋通报》2019,38(1):102-14
研究养护海滩对风暴潮的响应过程在人工养滩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老龙头养护海滩在竣工半个月后遭遇“803”风暴潮,导致岸滩滩肩最大蚀退 6.5 m,沙坝坝顶最大下蚀 1.2 m。在现场测量的基础上,利用 XBeach 建立风暴潮过程 的老龙头海滩海床演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1) XBeach 模拟结果与实际地形变化侵淤趋势一致,风暴潮期间人工沙坝均向岸移动,但模拟结果的侵蚀程度更大,海滩响应更加剧烈; (2) 强浪条件下人工沙坝的透射系数为 0.29~0.42,常浪条件下透射系数为 0.45~0.95,因而人工沙坝在大浪条件下掩护作用更佳; (3) 风暴潮期间人工沙坝附近破波显著,坝顶流速明显增大,最大可达 1.21 m/s,是无人工沙坝情况下的 2.3 倍,而在人工沙坝向岸侧,因波能提前耗散,流速减为 0.28 m/s,是无人工沙坝时的 0.4 倍,且没有产生离岸流。老龙头养护工程整体泥沙损失较少,易于恢复.  相似文献   

18.
2013—2014年,在辽东湾六股河口两侧开展了海滩地形及海岸侵蚀的现场调查,于兴城至绥中沿海布设6处调查岸段及17条断面。结果表明,研究海滩地貌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反射型高潮滩-滩坎-消散型低潮滩,其中低潮滩多发育有近岸沙坝和水下沙坝。绥中南江屯、皮家屯及兴城新立屯海滩侵蚀明显,多数海滩持续侵蚀,调查期内最大平均下蚀速率达53.2cm/a。分析发现,海滩地形及断面蚀淤量有较明显的季节或区域差异。海滩冬季近岸沙坝消失、水下沙坝离岸距离小于夏季。六股河口南侧夏季海滩断面侵蚀量增加、淤积量减少,而六股河口北侧相反。研究认为,岸线自然形态差异及其造成的沿岸输沙差异是导致不同岸段蚀淤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海岸封闭性建筑物(尤其是突堤)影响了海滩局部断面蚀淤变化。海滩地貌及蚀淤的季节或区域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沿岸波浪特征等因素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现代滦河三角洲属波控型三角洲。由于滦河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明季节变化。致使河口三角洲的作用营力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洪水期以径流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和堆积向前伸展;枯水季节以波浪作用为主,表现为三角洲前缘被坏和改造。典型的地貌标志是沿岸分布的沙坝-Xi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千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尾闾入海河道在大口河-淄脉沟之间频繁摆动,各时期行水河口形成的河口滩均有宽大的潮间地带,但从地貌-沉积发生学上并不具备潮滩的性质;当行水河道摆走后,原河口滩摆脱了河口径流水沙的直接作用而被“废弃”。在海洋动力的作用下向潮成海滩的方向发育,“废弃”的时间越长,潮滩发育得越成熟。黄河三角洲洲边大多数海岸,属于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潮滩型海岸;三角洲的东北角海岸地处区域M2分潮无潮点附近,被“废弃”的河口滩逐渐被励行强风浪作用剥平形成浪蚀型海滩。因此,黄河三角洲洲边并存三元谱系海滩,即河口滩、潮成海滩(潮滩)和浪蚀海滩,它们各具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三角洲岸线和潮水沟体系分维D作为指标,对三角洲海岸发育时空谱系作进一步探讨。计算分析表明,区域内岸线分维与潮滩发育的时间成正相关,特大高潮岸线尤为明显,如古代黄河三角洲岩段岸线的分维值D为1.2356-1.1625,而近代黄河三角洲平均变化在1.091-1.18范围内。平均高潮岸线分维值D为有相应的一定程度的变化;对三角洲边不同发育年代(10^0-10^3a)的23个潮水沟体系进行m级分辨率分维值D测计结果显示,在行水河口滩区岸和发育时间短、潮差小的区段(如浪蚀海滩)沟系(含潮水沟和径流水道)的分维值D较小,平均变化在1.3854-1.4911范围内;废弃河口滩向潮滩演化时间较长的区段以及嘴间海湾和烂泥湾区段潮水沟体系的分维值D较大,它们平均变化在1.6246-1.8435之间,此为潮滩型海岸,基个发育了不同规模密集多级分枝的潮水沟。黄河三角洲各段海岸岸线和滩体上的沟槽系统的分维值可以作为岸滩在河-潮-浪和底质地形边界条件综合作用下,在时间维的进程中所形成的时空谱系的一项主要定位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