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船首次在南沙群岛海域进行岩石拖网取样。文章对该航次岩石拖网的站位选择,剖面测深,网具设计以及拖网过程和锚网处理等进行了经验总结,并以50站,57站为例,指出时距图,航迹图有助于分析底拖过程船速,船位,航向的变化,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揭示拖网的位置;最后提出改进岩石拖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船位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数据在渔船作业特征挖掘分析方面已有较多应用。本文以粤渔10000/10011双拖渔船2017年8月16日—9月16日的VMS数据为例,详细分析了该双拖渔船的作业状态,研究了航次和网次提取方法,并对捕捞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粤渔10000/10011有4个航速区间,分别为<1.0 m/s、1.0~1.8 m/s、1.8~2.9 m/s和>2.9 m/s,对应渔船的抛锚和慢速、夜间拖网航速、白天拖网航速和巡航状态;2017年8月16日—9月16日期间,粤渔10000/10011共进行了5个航次19个网次的拖网作业,其捕捞强度空间分布呈现近岸海域高离岸海域低的特征,且夜间拖网主要在离岸海域,白天拖网会转移到水深相对浅的近岸海域。  相似文献   

3.
潜标测量系统中的仪器设备,因受单拖网、双拖网、流网等各种海洋工程探测装备干扰而大多被损坏或严重丢失;国内外因此相继出现的防拖潜标测量装置,因系留绳占了防拖架内的大部分空间,导致防拖架过高,起不到防拖的理想效果。针对以上问题,于2012年,完成最初样本的设计,后经不断改进和完善,设计了掩体式防拖潜标探测装置,该设计将连体潜标与掩体合成为掩体式防拖平台,掩体高度仅为40 cm、弧形坡度不超过40°,构成了体积最小的掩体式防拖单元,具有很强的防拖功能。该装置适用于浅海海区水深230 m且底质条件不是软泥并且较平坦的海域,可有效预防和解决测量仪器受渔网、各类船只航行作业干扰、破坏等难题。该装置已在渤海进行了3个多月、在南海进行了近6个月的试验性测量,其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保障海洋油气开采的安全和顺利,文章以我国南海东部海域为例,在概述渔场和渔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拖网对海洋油气田水下设施可能造成的损坏,并提出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对海洋油气田水下设施影响最大的捕捞作业方式是拖网;双拖网渔船产生的最大拖曳力远大于脐带缆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很有可能损坏脐带缆等水下设施;应对渔船作业水域的海洋油气田水下设施采取保护措施,限制可能损坏水下设施的渔船作业,加强管理和培训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对相关情况进行监测和处理。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虾渔业中,捕捞效率最高的是虾拖网。因此国外不断改进虾拖网渔具渔法或设计新型虾拖网。在我国南海,现有的虾渔具为拖网、流刺网、张网、敷网等,也以拖网渔获量占居优势。长期以来,鱼虾混获成为世界虾拖网渔业者迫切希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我国南海虾拖网渔业中,鱼虾混获问题也十分突出。 (1)南海现用的虾拖网主要是扒罟网,这些网的网目尺寸比鱼拖网小得多,尤其是  相似文献   

6.
13700米液压驱动底栖拖网绞车在“实践”、“向阳红09”、“向阳红14”、“向阳红16”、“实验3”号等调查船上,于我国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等海域,曾成功地进行过深水抛锚、深水底栖拖网和地质表层取样等作业,为海洋资源采集到各类样品。绞车经反复多次使用,也为今后新建或改建调查船开发新型深水绞车提供并积累了可靠资料,本文还进一步对此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8,(9):4-4
今年7月,国家海洋局发布了《关于我国管辖海域国际海底光缆的公告》,要求在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期间,禁止在沿海宽阔海域海底光缆两侧各500米、海湾等狭窄海域海底光缆两侧各100米、海港区内海底光缆两侧各50米范围内从事挖砂、钻探、打桩、抛锚、拖锚、底拖捕捞、张网、养殖或者其他可能破坏海底光缆安全的海上作业。  相似文献   

8.
闽南-台湾浅滩二长棘鲷食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其永  张雅芝 《海洋学报》1983,5(3):349-362
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是暖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日本南部、东海、台湾海峡、台湾浅滩、南海北部以及印度尼西亚沿岸,为我国东南沿海底拖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近几年来,由于捕捞过度,北部湾和南海北部沿岸二长棘鲷资源严重衰退,唯独台湾浅滩地形复杂,底拖网不易作业,二长棘鲷资源却受到自然保护.在闽南-台湾浅滩底拖网渔获中,二长棘鲷仍然是主要优势种.  相似文献   

9.
《海洋学研究》1989,(4):72-82
(一)南海锰结核(壳)的分布 这次在南海北部陆坡及中西沙地体上进行岩石拖网时,共采集到锰结核(壳)132kg,在较成功的拖网中,几乎每网都获得锰结核(壳),有些是以较厚较大的锰结壳为主,有的采集到较大的锰结核,有的是在采集到的岩样表面有0.5mm左右的锰结皮。联邦德国在南沙地区的SO23和SO27航次中,至少有4个站位取得了锰结核(壳),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海发现较大量的锰结核(壳)资源。  相似文献   

10.
南海深海鱼类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在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面积最大,而其大陆架宽度则较狭窄,水深在200米以上的深海水域相当广阔。我国过去关于南海深海鱼类的研究报道极少,1962年《南海鱼类志》中曾记载过少数深海鱼类,但具有确切深度记录的仅有8种。在国外文献中,Gilbert和Hubbs(1920), Schultz(1938), Abe(1974 , 1975, 1976 )等曾报道过数种。 本文材料是1959-1960年在海南岛以东海域,水深200-1100米进行底栖生物拖网时所获得的标本。鉴定结果,共71种,分隶于37科,12目,其中34种为我国新记录,7种是我国在南海首次记录。 文内凡是我国新记录的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有外形图,有些种作了分类上的讨论;对我国有过记录的种,只记有地理分布和标本采集记录。此外,就现有资料并参考有关深海鱼类文献,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深度分布也作了初步分析。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拖网次数不多,本文仅为南海鱼类区系提供了一些初步资料。丰富的南海深海鱼类区系,随着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毛里塔尼亚底拖网作业渔场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里塔尼亚位是我国在西非的主要入渔国家之一。把握底拖网作业渔场时空分布及其规律是渔业生产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根据2010—2015年上海某渔业公司在毛里塔尼亚海域的底拖网渔船生产统计数据,采用频度分析法和渔场重心法对底拖网作业渔场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毛里塔尼亚底拖网作业渔场分布在16.90°W~17.70°W、19.70°N~20.80°N海域,主要集中在17.40°W~17.60°W、20.20°N~20.70°N海域。平均网次产量为27~77kg,总体平均网次产量为43.98kg。研究认为,渔场重心呈现出规律的分布,基本上分布在1个经纬度范围内。1~4月份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17.38°W~17.59°W、20.49°N~20.56°N海域;7~8月主要分布在17.21°W~17.33°W、20.26°N~20.48°N海域;9~11月主要分布在17.43°W~17.54°W、20.40°N~20.64°N海域;12月主要分布在17.08°W、20.00°N附近海域。作业渔场时空分布规律的掌握,有助于毛里塔尼亚海洋渔业的合理生产。  相似文献   

12.
双船中层拖网网位控制的静力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层拖网是开发利用中上层鱼类资源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否有效实施对拖网作业水层的控制,是实现瞄准捕捞和提高捕捞生产效率的关键。本文提出了1种基于有限元原理的拖网曳纲形状与张力的理论计算方法,以期依据中层拖网拖曳过程中不同拖速、曳纲长度和重锤配备条件下曳纲响应的计算机模拟结果,预测拖网可能的作业水层,以实现中层拖网网位控制,为中层拖网曳纲设计和网位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所科学调查船《实验号》于1979年11月—12月对南海中部海域(北纬12°00'—15°05',东经110°51'—118°00')进行海洋综合调查中,采用大型Ⅱ号浮游生物网(网目7.5目/厘米,网口直径113厘米),在水深1050—0米,垂直拖网采得大洋性深海鱼类标本200余尾,经鉴定其中有6种为我国鱼类新记录,隶属于3目5科,种的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国辽阔的南海海域,蕴藏着有十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多年来经过中外石油地质专家的论证和预测,认为仅南海北部大陆架近海的22万多平方公里海域水下,就分布有莺歌海、琼东南、珠江口、北部湾等四大含油气沉积盆地,估计蕴藏有石油资源100多亿吨、天然气资源13万多亿立方米。美丽富饶的南海,将是  相似文献   

15.
今年六七两月,福建的诏安湾至广西的北仑河口以南、北纬12度线以北的南海广阔海域,将实行休渔,这是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休渔活动。至此,黄海、东海和南海大部分海域都实行了一定的休渔制度。其实,渔业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休渔,在古代已为我国先民们所采用。 新中国的休渔是近四五年才开始的,但是我们包括休渔在内的资源保护制度却有着久远的历史。国外有关渔业资源保护的法令最早出现在五世纪的欧洲,而我国在三千年前就形成了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制。夏商时期,传说夏禹  相似文献   

16.
江苏近岸海域鮸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2006—2007年4个季度拖网专项调查数据,以鮸为目标种,以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及毗邻海域为目标区域,对鮸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江苏海域的鮸主要分布于34°00′N以南海域,主产卵区位于辐射沙脊群海域及周边近岸海域,春季为主要产卵期;(2)江苏省中南部海域为鮸早期幼体的过渡性索饵场所,幼鱼群体随时间推移呈逐步分散趋势;(3)鮸在江苏海域的栖息时间为春、夏、秋3个季节,冬季呈零星分布;(4)海底地形地貌、潮汐和海流类型、辐射沙脊群等特征要素是影响区域生物生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因子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海洋平台拖航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海上石油拖航服务作业为例,依据风险事故树,对影响海上拖航过程风险因素的风险值进行计算和相关性分析,确定拖航作业风险指标;将120组拖船作业记录划分为训练样本集(90组)和测试样本集(30组),针对海上拖航作业提出一套基于因子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风险辨识方法,网络训练性能证明模型效果显著,对海上拖航作业风险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洋浮标“南浮一号”于1984年8月底,在珠江口外陆架海区水深约80米处投放,以求收集台风下的水文气象资料,为海洋石油开发服务。 在如此水深的海域投放大型浮标,不能抛锚作业,难度较大,在国内是首次。投放前经试验找到较好的拖曳点,并慎重制定了稳妥可靠的方案。浮标开始拖航时,8410号强台风已在菲律宾造成严重灾害,即将进入南海。浮标以7节拖航出珠江口经万山群岛附近海域时,涌浪高达2米多,以至尼龙拖缆断裂,立即紧急处理,并抢在台风到来之前,到达预定位置成功投放。  相似文献   

19.
近22年南海波浪能资源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WW3),以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为驱动场,对近22年南海的波浪能资源进行模拟研究。综合能流密度大小、能级频率、有效波高(significantwave height,SWH)和能流密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能流密度的稳定性等各方面,发现我国南海尤其是南海北部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适宜开发的波浪能资源;并探索性地构建了一套资源评估系统,对南海的波浪能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寻找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为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波浪能资源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南海大部分海域的能流密度在2—16kW m 1,大值区分布于吕宋海峡—中南半岛东南海域一线。2)近22年期间,南海大部分海域的SWH以0.005—0.025m a 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大部分海域的波浪能流密度以0.05—0.55kW m 1 a 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3)南海大部分海域2W m 1以上能流密度出现频率在60%以上。4)南海大部分海域波浪能流密度各月的变异系数Cv基本都在0.9以内,稳定性较好,大部分海域的月变化指数Mv指数在6以内,季节变化指数Sv指数在4以内。5)南海北部为波浪能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调查船“实验”号,於1979年6—7月,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域设有七个测站,进行浮游植物采集(图1)。本航次所采用的网具为国际20号筛绢制成的浮游生物采集网,口径37公分,长度270公分。水深小於90米的测站,从底层到表层(底—0米)作垂直拖网;水深大於90米的测站,用带有闭锁器作垂直分层(一般分为75—0米,150—75米和250—150米三层)拖网采集,共获得样品17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