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岬间海滩碎波带三维地形快速变化的地形动力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粤东一是海滩碎波带短期实测的地形和波浪等资料,分析了此海滩碎波带的地这特征与三维地形组合。结果表明,在正常波况下,此海滩天府波带显示了以砂坝-裂流槽谷为主的多种地形组合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浅论海面地形特征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热学、海洋学、气象学、物理海洋学和海底构造学角度,探讨了海面地形特征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形成海面地形起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一是有特殊的热量来源,二是有保持热量不流失的外部条件——特有的地貌特征和海底地形,三是有特殊的海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对湄洲湾北部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作者利用多波束系统对湄洲湾北部海底地形进行探测,结合研究区内沉积物及潮流特征,对该区域海底地貌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区呈现中部低、南北高的地形格局,其中中部深水区又为近岸深、中间浅的特征,中轴为潮汐水道,水道两侧发育浅滩的海底地貌特征。研究区沉积物组分以砂和粉砂为主,由于研究区大部分表层沉积物中细粒沉积物占主要组分,沉积物具有较强的黏性,而实测资料显示潮流流速较小,因此研究区在常态水动力条件下,海底沉积物很难被冲刷,海底地形变化受潮流影响较小。通过将2012年与2013年研究区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研究区海底地形整体变化不大,个别区域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据推测可能是由于人为的挖沙、港口疏浚等因素造成的。因此,短期内影响研究区海底地形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常用地形σ坐标的流体静力中尺度大气控制方程的一般导出与利用张量分析法的导出,分析了前者只限用于很小地形坡度的原因。根据后者对前者作了修正,给出适用于较陡地形坡度的流体静力控制方程。并借助修正了的Pielke数值模式模拟气流过山的流场特征,说明修正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8年"大洋一号"调查船近海底作业所获的深拖海底电视和照相系统资料,对中国开辟区不利开采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海底地形的坡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中国开辟区东、西两区海底的东向坡和西向坡是均衡分布的。东、西两区海底地形坡度的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东区海底地形坡度以0~15°为主,而西区坡度大于3°的地形则很少。坡度大于5°的地形主要分布于坡脚处,特别是坡度超过15°的地形总是出现在水深变化的转折点处。(2)研究区不利开采地形可分为坡度为5~15°和大于15°两种类型,东区地形坡度大于5°的不利开采地形比西区多14%,东区坡度大于15°的地形为3.6%,比西区(仅为1.4%)多,东、西两区都有少量坡度近90°的地形出现,并且这种地形在东区所占比率比西区大,说明东区断崖、陡坎和断裂沟槽比西区多,地形也更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底地形复杂程度分类问题,在考虑传统水深均值的基础上引入坡度和起伏度两个地形因子作为表征海底地形复杂程度的分类指标并进行量化,对水深数据空间分辨率进行统一,建立包含18种典型海底特征的海底地形复杂度分类库,利用BP神经网络对建立的分类库进行训练学习。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选取地形复杂度不同的4块实验区分别采用统计学方法和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海底地形复杂度进行分类,对比发现该方法可以实现海区海底平坦、一般、复杂三种地形的自动识别与分类,并保留实验区海底地形复杂度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7.
滩角是海滩上很有意思的一种地形,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现在关于滩角的争论还很多,笔者主要对滩角成因和地形动力特征以及滩角与海滩状态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滩角这一特殊海滩地形的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高加索陆架边缘的地形特征Ф.А.Ш ербakoB等在陆架地形单元中它的边缘,向陆坡过渡的弯曲区最为独特。在边缘地形的形态构造和形态刻蚀特征中,反映出大陆浅滩的地貌和古地理特点。俄罗斯的某些研究者(其中包括本文作者之一)的论文涉及这些问题(,199...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0年5~6月在台湾岛以东海域调查获得的多波束全覆盖测深等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该海域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构造对海底地形的控制作用及其构造地质意义.研究表明,琉球岛弧岛坡区和琉球海沟表现为典型的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控制下的构造地形;台湾岛东部岛坡等深线近南北向平行密集排列,地形坡度大,弧陆碰撞造就了该区独特的地形特征;花东盆地海底峡谷发育,其形成主要受基底起伏和走滑断裂的控制;加瓜海脊东西两侧水深和地形特征明显不同,但其基底可能属于花东盆地,加瓜海脊的东侧对应了两个不同性质板块的边界;西菲律宾海盆表现为北西向线状脊-槽相间排列,并遭受北东向转换断层的切割,根据海底地形、转换断层和磁异常条带的方向推测,研究区海底形成于距今60~45Ma的西菲律宾海盆北东-南西向扩张期.  相似文献   

10.
海底热液区地形复杂度是热液活动场的重要指标数据,获取地形复杂度指标数据,为系统研究全球海底热液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地形复杂度和GEBCO数据的基本应用情况,介绍了基于数字地形模型数据进行地形复杂度计算的基本方法,提出了海底热液区地形复杂度计算的窗口序列分析法和基本步骤,实例分析了伊豆—小笠原海底热液活动亚带的地形复杂度情况。  相似文献   

11.
海底地形数据的格网DEM内插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利用动态距离加权对海底地形数据进行格网DEM内插的方法,通过实验证明,该方法在真实表现海底地形特征的同时,节省了计算机的大量内存,提高了执行效率,可以容易地获取不同分辨率的DEM文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东海120°—130°E、24°30′—33°N的范围,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海底地形进行了趋势面分析.通过多项式趋势面的计算所取得的五次趋势面图,宏观地反映了该区海底区域性的地形特征,并且与该区地形发育过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5年开展的海底地形调查资料并结合前人资料,对废弃的黄河口三角洲海区的海底地形特征及演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近20年来,本区海岸处于侵蚀状态,蚀退速率约在50~80 m/a之间,海底地形处于冲涮状态,5m和10m等深线向岸方向移动600~900 m左右。  相似文献   

14.
冯守珍  雷宁 《海洋测绘》2005,25(5):28-30
1999年完成的中山锚地高精度水深地形勘测,测量了锚地,调查了部分周边水深地形,取得较完整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了勘测锚地水深地形图。利用测区外的部分测绘资料使我们有机会可以审视和概略研究中山站附近的海底地形特征。继之对中山站附近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1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分析研究表明:中山站海湾地形复杂,地形类型多样:台地、水下山丘、峡谷,从陆向海倾斜。受冰体运动的影响,发育了SN向沟谷,自大陆向海中发散;海底地形陡峭,峡谷上穿切冰盖外沿,下达深海,其峡谷内在平坦的背景上仍然发育有水下低丘。  相似文献   

15.
海洋测绘数据信息化是构建智慧海洋的基础, 而海底地形数据是海洋测绘数据中的重要内容。为更加便捷和高效地 管理与利用地形数据,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需求, 研发了海底地形数据管理平台。首先, 基于海底地形数据的特点, 提出多分 辨率海底地形组织模型, 对不规则区域的海底地形进行多分辨率模型构建, 实现了对多波束实测数据的组织管理; 在此基础 上, 提出了多尺度海底地形分级渲染优化算法与海底地形数据空间截取算法, 利用分级渲染与数据裁剪算法实现对海底地形 数据的可视化表达预览和选取服务; 最后, 以典型的多波束测深数据为例, 基于研发平台完成了数据从存储 、组织管理到可 视化预览选取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 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同时可为海底地形数据管理服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协作,于1975年和1984年分别对台湾海峡24°N 以南的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和24°-27°N 的闽中-闽东渔场(以下简称海峡)进行了地形和底质调查(图1)。本文依据这两次调查所得资料,对台湾海峡及其附近的地形和沉积特征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数字海底地形分割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不同海底地形特征,提出了基于多波束测量数据进行海底地形分割的"三态值模型"法,其步骤包括:将地形数据滤波和网格化;利用"3×3"差分算子计算各节点的梯度;利用最大梯度追踪算法检测正负地形与平缓地形的分界线;利用"三态值"算法识别正、负和平缓地形。应用该方法对胶州湾实验海区多波束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能够对数字海底地形准确地进行快速分割。  相似文献   

18.
在纯间断化地形的条件下,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二方面探讨了亚惯性频率地形波的频散关系。指出正压亚惯性频率地形波的波模直接取决于间断点的个数和间断度。连续地形可以看成是纯间断地形的极限情况,因此,连续地形的起伏程度有类似间断度的作用。在对连续地形的频散关系进行数值计算时,水平步长的选取对计算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6—2017年琼东北海湾海滩断面高程数据,对比分析了琼东北海湾-海口湾、铺前湾和木兰湾年度地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口湾、铺前湾和木兰湾海滩断面地形均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整体上夏缓冬陡,表现为前滨遭受侵蚀作用,而后滨则发生堆积作用。冬季,琼州海峡的海平面较高且风浪作用更强,这是导致冬季的海滩地形变化幅度较夏季更为明显的原因之一。同时,岸外人工岛的建设、河流输沙量的急剧减少和人类活动等,也是海滩地形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琼东北海湾岸线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海底地形构建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于普通Kriging的计算公式,以渤海海域采集的离散高程点数据为例,对构建海底地形高程模型的空间插值方法——Kriging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海底地形建模的具体实现,重点对Kriging算法的数据分布检验、数据分组、球形模型拟合、网格化插值以及结果显示等模块进行研究。最后,基于Visual C++6.0平台对海底地形高程的插值过程进行了编程实现和可视化表达,从而成功构建出渤海局部海域的海底地形特征,为海洋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