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海南岛3个海水珍珠贝养殖区养殖贝笼内的嵌线螺及其危害的研究表明,养殖区珍珠贝养殖笼内嵌线螺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低温的12月至翌年2月份没有发生,高温的6-7月份为发生高峰期;水温较低的北部水域出现少,水温较高的南部水域出现多。在各实验区的养殖贝笼内全年共发现嵌线螺10种,其中毛嵌线螺Cymatiumpileare和环沟嵌线螺C.cingulatum为优势种。嵌线螺的捕食是造成海南岛南部海水养殖珍珠贝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从海南岛三亚海区11种常见的肉食性腹足类中,筛选出2种能捕食嵌线螺Cymatium但不危害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物种;织锦芋螺Conus textile和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将这2种腹足类作为嵌线螺的生物防治物种,对防止嵌线螺危害合浦珠母贝具有良好作用,但在珍珠贝养殖生产中将织锦芋螺作为嵌线螺的生物防治物种时,需要解决防逃问题,若将方斑东风螺作为嵌线螺生物防治物种,则需解决其生存的饵料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村港有适宜养殖的条件,需合理布局养殖区分布。新村港合理的养殖布局为由口门向湾底按经济鱼类养殖区、果,麒麟菜养殖可以吸收部分营养物质,质的目的。珍珠贝养殖区和麒麟菜养殖区排列。根据调查结降低营养物质含量,从而达到改善该水域海水水  相似文献   

4.
珍珠贝在南海北部海洋结构物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5年在南海北部水域对16个海洋结构物(其中12个生物调查浮标,2个Marex水资料浮标和2个固定石油生产平台)上珍珠贝科(Pteriidae)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有珍珠贝科2属10种。中讨论了它们的分布与该水域的海流特征、结构物离岸距离及珍珠贝关系,并认为,企鹅珍珠贝Pteria(Magnavicula)penguin、短翼珍珠贝P.(Austropteria)t  相似文献   

5.
:1 98 6— 1 995年在南海北部水域对 1 6个海洋结构物 (其中 1 2个生物调查浮标 ,2个Marex水文资料浮标和 2个固定石油生产平台 )上珍珠贝科 (Pteriidae)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 ,共发现有珍珠贝科 2属 1 0种。文中讨论了它们的分布与该水域的海流特征、结构物离岸距离及珍珠贝幼虫发育的关系 ,并认为 ,企鹅珍珠贝Pteria(Magnavicula)penguin、短翼珍珠贝P .(Austropteria)brevialata和珠母贝Pinctadamargartifera、鹌鹑珍珠贝Pteria (A .)coturnix将分别为B2站、YM1站和Z1站海区未来海洋结构物污损生物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鲑鱼(Oncorhynchus)属冷水性鱼,其生长对水温条件极敏感,生存的上限水温一般不超过20℃。本文利用历史上80年的海表和海底的平均温度数据,分析了鲑鱼生长的适宜温度窗口、休眠温度窗口和死亡窗口;结合黄海底层冷水团的年际变化,讨论了不同月份鲑鱼适宜生长的海域。研究发现,黄海冷水团提供了鲑鱼顺利度夏的天然场所;南黄海在一年中适宜窗口出现的时间最长,但不论是表底温差还是海表面温度,变化都比较较大;北黄海在一年中适宜窗口出现的时间短,但表底温度变化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海,养殖鲑鱼的水温条件最佳的位置位于济州岛北部,朝鲜半岛南的近岸海域,对于中国,养殖鲑鱼的水温条件最佳的位置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但是,台风对相关区域影响较大,生产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7.
企鹅珍珠贝养成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梁飞龙  符韶  罗杰 《海洋科学》1998,22(4):16-18
目前国内企鹅珍珠贝(Pteriapenguin)养殖尚不具规模,且都是沿用马氏珠母贝的养殖法[1]。作者在生产研究中发现企鹅珍珠贝中大贝足丝特别发达、粗壮,附着力特别强,用一般清贝刀很难将足丝切断,要将企鹅珍珠贝中大贝从养成笼(锥型笼)中取出,进行清洗换笼十分困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于1994年3月~1997年8月,作者在海南省陵水县湛江水产学院珍珠试验站进行了企鹅珍珠贝养成方式的初步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贝取自湛江水产学院珍珠试验站人工养殖的企鹅珍珠贝。试验开始时贝龄0.5a,平均壳高6.4cm。一般认为企鹅珍珠贝幼苗下海养殖至壳高…  相似文献   

8.
厦门三个重要养殖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冬莲 《台湾海峡》2004,23(4):458-468
本文主要研究2000年厦门3个重要养殖水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特征,并就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这3个重要养殖水域共记录到浮游动物102种及16种浮游幼虫,以近岸、河口低盐种类为主.种类数的季节分布与水温的季节变化一致浮游动物生物量、个体数量与叶绿素a含量、浮游植物细胞数呈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受地理环境和海水盐度影响,浮游动物的分布具明显的差异,数量一般呈马銮湾>厦门西港>同安湾(含东咀港和浔江港).浮游动物数量季节分布呈现春季高,冬、夏季居中,秋季最低的特点,除受水温等因子影响外,也与养殖贝类的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灵山岛附近水域的温、盐度年变幅均较小,夏季中,下层的水温较邻近水域偏低,非常适宜于发展海珍品(海参、鲍鱼等)增养殖和旅游业,同时也是某些人工养殖经济鱼类(真鲷、黑鲷等)渡夏的良好场所。  相似文献   

10.
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逐月的水文实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详细分析了江苏南部沿海养殖池塘水温变化规律。(1)水温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高温期出现在七月中下旬,最高水温为32℃,30℃以上高温持续15d;低温期出现在一月中下旬,最低水温为0.5℃,2℃以下低温持续15d。(2)池塘水温昼夜变化分析表明:夏季晴朗天气日温差较明显,每天最高温出现在16时前后,最低温出现在上午8时前后,冬季昼夜温差较小,但每日最高温、最低温出现时刻与夏季基本一致,均较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刻滞后2~4h,水位越深,滞后时间越长。(3)水温垂直变化分析表明:不同水位温度月平均日振幅随深度增加而变小,即表层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底层水温更趋于稳定。以上结果对该地区适合养殖品种的选择、养殖池塘的建设、不同季节水位调节等养殖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君义 《海洋科学》1994,18(4):66-67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海区环境因子 本试验在乐清湾漩门水域进行。网箱泊置海区为泥沙底质,水深15m,5~10月份水温17~31℃,比重1.008~1.017,海水透明度300~500cm。试验期间海区曾遭受热带风暴潮袭击。1.2网箱结构和规格试验在规格为3m×3m×4m的板框式浮动网箱内进行。箱体为单层聚乙烯网衣结构,用铁锚和沉石固定。网衣网目大小分别是20目,0.6cm和1.0cm网径。1.3养殖措施1.3.1苗种及放苗数第一茬养殖于5月4日将体长0.8~1.2cm的中国对虾苗20000尾直放…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长岛县南长山镇赵王村有个扇贝养殖专业户王家永,以前,他连想都没想过,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海岛资源会提高他的经济收入水平。但近几年来,王家永跑遍了全县所有的养殖区,了解扇贝养殖及水域情况,并参考大量有关科技资料,对自己养殖的扇贝精心管理,定时查看水温,及时调整扇贝笼高等,运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扇贝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多样性与分布,根据1990年2月至1992年1月对福建乡级以上海岛水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有82科97属345种,主要有蚶科(Arcidae)、贻贝科(Mytilidae)、蛤蜊科(Mactridae)、樱蛤科(Tellinidae),帘蛤科(Veneridae)、篮蛤科(Corbulidae)、角贝科(Dentaliidae)、玉螺科(Naticidae)、骨螺科(Muricidae)、蛾螺科(Buccinidae)、织纹螺科(Nassariidae)、衲螺科(Cancellariidae)、塔螺科(Turridae)、笋螺科(Terebridae)、小塔螺科(Pyramidellidae)等.在12个乡级以上海岛水域,福建中南部岛屿水域软体动物物种数较多,北部相对较少.平均生物量为8.81 g/m~2,栖息密度为36个/m~2.生物量厦门岛水域最高(33.18 g/m~2),南日岛最低(0.73 g/m~2);栖息密度江阴岛最高(188个/m~2),湄洲岛最低(4个/m~2).福建省海岛水域软体动物种数季节变化,夏季大于冬季大于秋季大于春季;数量季节变化,生物量以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栖息密度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相似文献   

14.
每年七八月份的高温季节,往往是扇贝死亡的高峰期。据了解,今年七八月间,蓬莱、威海等地曾陆续发生养殖扇贝大量死亡现象,荣成市个别单位养殖的扇贝也出现死亡现象,只是情况还不十分严重。因此,为了加强扇贝的高温期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扇贝养殖损失,现提出如下几项生产措施,仅供各养殖生产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养殖产量在世界水产养殖业和我国渔业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加大。由于各养殖户分散经营和管理 ,对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缺乏总体规划 ,使一些科技性的指导贯彻不到生产中去 ,致使养殖布局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养殖容量超过了水域的负荷力 ,导致养殖水域污染加重 ,底质恶化 ,水产品质量下降 (种质退化 ) ,赤潮频发 ,养殖病害蔓延 ,有时还会发生已被污染的海水直接返回的二次污染等严重问题。各种病原微生物只是养殖病害的直接诱发因子 ,而促使养殖品种发病的间接因素同样重要也更为复杂。根据生态学上耐受性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养殖牙鲆的淋巴囊肿病一般发生在水温较低的10~12月,之后随水温的升高肿瘤脱落、出现自愈现象.搞清自愈机理.是有效抑制和减少淋巴囊肿病的重要科学内容.本文研究了不同饲育水温下健康和患淋巴囊肿病牙鲆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仞步探讨了细胞因子在肿瘤自愈中的作用.通过模拟养殖中的水温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技术.检测了14,18,22和26℃下牙鲆肝、脾、头肾组织中6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1L-1β)、Mx蛋白(Mx)、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趋化因子(IL-8)和趋化因子受体(IL-8R))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患病牙鲆肝、脾、头肾组织中的IL-8、IL-8R、Mx、IL-1β、TNF和TNFR-1表达量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升高;健康牙鲆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基本未出现随温度升高而显著上升的现象.本试验结果响应了养殖水温升高肿瘤脱落的现象,提示上述细胞因子在淋巴囊肿病自愈过程中可能发挥了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的海水温度、盐度、pH值和底质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稚螺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方斑东风螺稚螺生存和生长的最高和最低临界水温分别为35℃和11℃,适宜水温为14~32℃,最适水温为26~29℃,适温范围内,稚螺的日生长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在29℃时达到峰值,为262.5μm/d。方斑东风螺稚螺生存和生长的最高和最低临界盐度分别为38和11,适宜盐度为14~35,最适盐度为17~29,适宜盐度范围内,低盐海水有利于提高稚螺的日生长率,盐度对稚螺生长的影响不如温度的影响明显。方斑东风螺稚螺在pH为8.0时,有最高日生长率,为220.4μm/d,pH高于9.0、低于7.0时,日生长率与成活率显著降低。池底铺砂可显著提高稚螺的日生长率,但对稚螺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解析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血卵涡鞭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于2012年4—11月采用跟踪监测和实地调查的方法,结合病原分离鉴定及病蟹的病理学观察,统计分析了浙江省温州地区养殖拟穴青蟹血卵涡鞭虫病的流行情况。结果表明,患病拟穴青蟹的肝胰腺、肌肉、鳃等组织病理显示有大量血卵涡鞭虫侵染,并能用PCR方法快速检出。温州地区养殖拟穴青蟹血卵涡鞭虫病在每年5—11月均有发生,7—9月为集中发病时间,死亡高峰出现于8—9月之间,年份间(2010—2012)与发病率无相关性,而不同月份对病害的发生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发育阶段以脱壳期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蟹的规格主要以50g以下的幼蟹和250g以上的成蟹为主。拟穴青蟹血卵涡鞭虫病的发生与水温(r=0.756)和盐度(r=0.631)变化关系较密切,夏、秋季节受梅雨、台风影响而引起水温和盐度的剧烈变化可能是暴发血卵涡鞭虫病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前海水珍珠养殖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我国当前海水珍珠养殖中所存在的问题:个体小型化和种的退化,珍珠贝病害比较严重,养殖珍珠的质量较差等;对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1959,1960和1983年的系统调查资料(1983年主要取用氮素的冬季数据),对渤海生物无机化学环境9种因素(包括水温)的分布变化及其与生物的关系,作了较深入全面的研究。初步认为,渤海水域的水温、盐度、酸碱度、溶解氧和硅酸盐,量值中等,是温带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无机磷、氮含量,中下水平,尚能满足一定量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需要,是自养生物的影响因素之一。渤海有一定的生产潜力,可以适量地进行有关海洋动植物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