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广西英罗港内滩和中滩红树林中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秋茄Kandelia candel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离及酶活力测定,同时测定了红树植物采样点土壤的Mn、Cr、Cd、Pb、Cu和Zn 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内滩的3种红树植物叶片的POD同工酶的带数或酶活力均大于中滩;桐花树和秋茄SOD同工酶的变化趋势与POD相似,但酶活力变化幅度小于POD。(2)土壤中各种重金属含量的大小顺序是Mn>Cr>Zn>Pb>Cu>Cd,中滩高于内滩。(3)桐花树POD同工酶活力变化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起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于2009年6—7月,采用对卫星影像图的分析和解译与实地样方、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分布、红树植物种类及红树植物群系进行了调查,红树林保护区共有真红树植物11科24种,有半红树植物10科12种,常见的优势种类主要有白骨壤、桐花树、红海榄、角果木、秋茄、海莲和榄李等。主要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群落、红海榄群落、桐花树群落、木榄群落、角果木群落、正红树群落、海莲群落、榄李群落、杯萼海桑群落。文章简介了海南省保护区红树林引种修复现状,指出红树林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与经济价值,对海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红树林资源受到开发活动的影响而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因此红树林得到了更多的保护,退塘还林、植树造林工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3.
3种红树植物叶片结构及其生态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元跃  林鹏 《海洋科学》2006,30(7):53-57
研究了采自福建九龙江口龙海县浮宫镇草埔头村(24°29′N,117°55′E)的3种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白骨壤(Avicenniamarina)和秋茄(Kandeliacandel)的叶片结构及其生态学意义。这3种红树植物叶片结构中,都具有适应海滩环境的结构——较厚的角质层,表皮之内有内皮层,内皮层是贮水组织的一种。3种红树植物的叶片结构表明,秋茄具等面叶,桐花树和白骨壤是异面叶。从3种红树植物叶片横切面的染色状况可判断,3种红树植物的单宁含量,秋茄最高,桐花树第二,白骨壤最少。  相似文献   

4.
表1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鼠簕群落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面积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的西南端,东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相邻。现有红树林面积约1 131hm2,主要群落可划分为8个群系、14个群落类型。红树植物种类有14种,其中真红树有10种,半红树有4种。组成红树植物群落的主要建群种有卤蕨(Acrostichumaureum)、白骨壤(Avicenniamarina)、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海漆(Excoecariaagallocha)、老鼠簕(Acanthusilicifolius)和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8…  相似文献   

5.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涵韬  林鹏  孙晟 《海洋科学》2001,25(8):42-46
运用RAPD技术对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白骨壤(Auicenmia marina),桐花树(Age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atala),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thiza),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等7种红树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有效引物,利用这15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5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4.92%,利用Nei指数法得出7种红树植物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并运用UPGA统计分析法对红树植物的7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7个种分为A,B两个大组,白骨壤,酮花树,无瓣海垒同属于A组,秋茄,木榄,海莲,尖瓣海莲分聚类在B组,分子聚类结果和传统的分类学相吻合,由此表达这15个有效引物的PAPD分子标记技术能较为客观地反庆出红树植物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5种红树植物对Cu、Zn、Pb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表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吸附功能。本研究选取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5种不同红树植物,分别是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秋茄(Kandelia obovata)、角果木(Ceriops tagal)、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树龄阶段的红树植物组织(根、枝、叶)及其林下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Cu、Zn、Pb的含量,从而计算红树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分析不同红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大小。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类型及不同植物生长期对重金属吸附功能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大龄角果木表现为最大,小龄角果木次之,而中龄桐花树最小。不同植物组织中大龄角果木的根部对Cu的吸附能力最大,最小的是大龄木榄叶;对Zn的吸附能力最大的是小龄海莲枝,最小的是大龄木榄根;大龄角果木枝对Pb的吸附系数最大,中龄木榄根最小。总体而言,5种红树植物对重金属(Cu、Zn、Pb)的总吸附能力大小表现为:角果木>海莲>秋茄>桐花树>木榄,其中富集系数最大的角果木总值为5.8869,最小的木榄总值为2.4342。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红树植物药用状况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共有红树植物20科37种,已发现具有药用价值的有23种,民间药用的红树植物主要有13种.已经有26种红树植物涉及到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其中木榄、秋茄、老鼠勒、榄李、海漆、木果楝、桐花树、白骨壤和玉蕊等研究较多.主要化合物结构类型包括二萜、三萜、甾体、黄酮、木脂素和生物碱等,显示抗菌、抗肿瘤、拒食、酶抑制、降压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较高的药物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四种红树植物红海榄、秋茄、木榄、角果木幼苗在不同浓度重金属水溶液胁迫28天后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包括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和氧化损伤标志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四种植物叶片内的SOD、POD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10倍重金属水溶液中的红海榄,5倍重金属水溶液中的秋茄和木榄,以及1倍重金属水溶液中的角果木具有较好的抗氧化酶活性,能有效清除活性氧,减小氧化损伤。在同等浓度重金属水溶液处理下,MDA含量结果显示红海榄受损程度最轻,秋茄、木榄受损程度居中,角果木受损程度最重。红海榄抗重金属胁迫能力强于秋茄、木榄,角果木抗重金属能力最弱。上述四种红树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结果说明红树科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这对于我国红树林生态修复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益明  向平  林鹏 《海洋科学》2004,28(2):43-48
对深圳福田红树林区的秋茄 (Kandelia candel)、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 (Sonneratia apetala)、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以及秋茄、木榄、桐花树、无瓣海桑、海漆繁殖体的灰分含量和热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变化趋势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6种红树植物中老叶灰分含量均不是最低;植物繁殖体的灰分含量低于成熟叶;( 2)秋茄、无瓣海桑、木榄、桐花树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基本上低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而海漆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高于不同发育阶段叶片;( 3) 6种红树植物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P<0.01),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繁殖体的干质量热值与灰分含量具有显著线性负相关( P<0.05).  相似文献   

10.
红树植物次生木质部的结构与进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林鹏  林益明  林建辉 《海洋学报》1998,20(4):97-102
研究了红树科Rhizophoraceae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角果木Ceriops tagal和秋茄Kandelia candel;马鞭草科Verbenaceae的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紫金牛科Mysinaceae的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海桑和Sonneratiaceae的海桑Sonneratia caeseolaria次生木质部的结构与进化关系,红树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结构比马鞭草科、紫金牛科和海桑科的植物原始;红树科中的竹节树属Carallia和山红树属Pellacalyx为陆生的非红树植物,它们次生木质部结构比海生的红树料红树植物木榄属、秋茄属、角果木属更为进化,即导管为单穿孔、管间纹孔式为互利式纹孔.单穿孔的导管存在,是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遇到干旱环境而产生的特化现象,而海生红树科植物进入海滩沼译后,木质部仍具有原始性状.  相似文献   

11.
引种外来树种是我国各地在红树林修复实践中常用的措施。由于更容易在困难立林地存活, 外来树种被认为更具竞争优势。为弄清外来与乡土红树植物物种在困难立林地存活能力的差异及其原因, 本研究选取典型外来引种先锋树种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与乡土先锋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为研究对象, 通过控制实验探究潮滩冲淤扰动条件下幼苗稳定性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 幼苗抗侵蚀能力与幼苗根冠比显著正相关, 泥沙淤积抑制幼苗根系生长, 而底床侵蚀则促进根系伸长。与白骨壤相比, 拉关木幼苗的主根更长, 根冠长度比更大, 更能抵抗底泥的侵蚀扰动, 且通过根系伸长以增强幼苗稳定性的能力也更强。拉关木幼苗比白骨壤更能适应潮滩冲淤扰动, 其竞争优势从幼苗阶段就已经建立。本研究结果可为红树林修复实践中树种和宜林地的选择提供参考, 亦可为评估外来红树物种入侵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三种藻在20℃和25℃下进行单种、两种或三种藻间的培养实验, 探究在不同温度下藻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优势。单种培养结果显示抑食金球藻和中肋骨条藻对温度25℃敏感, 其环境容量(K)被显著降低; 而海洋卡盾藻的內禀增长率(r)在25℃下显著升高, 但K保持不变。在共培养中, 海洋卡盾藻在20℃下因抑食金球藻添加致死, 但在25℃处理下其K值上升120%。虽然中肋骨条藻的r在两个温度下均受海洋卡盾藻添加的促进, 但其K值从20℃下的上升43%转变为25℃下的降低48%。温度变化对于抑食金球藻和中肋骨条藻共培养的结果无明显影响, 中肋骨条藻的K均上升40%, 而抑食金球藻的K值均下降60%~70%。结果说明, 种间竞争除了共培养藻固有的相互作用关系因素外, 也受到微藻间温度适应性差异的影响。在20℃条件下三种藻混合, 抑食金球藻K的抑制率达到最高为79%, 而中肋骨条藻K的促进率达到最高为108%, 这可能表明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观测红树林潮滩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的近底层垂向剖面悬沙浓度变化过程, 对理解海岸带植被的消能促淤机制和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北部湾七星岛岛尾桐花树红树林潮滩为例, 基于剖面流速仪HR、声学多普勒单点流速仪ADV、浪潮仪T-wave及剖面浊度仪ASM, 获取了研究区域2019年夏季大潮连续3天的水文数据, 同时结合桐花树典型植株实测参数, 分析了潮周期内红树林潮滩近底层垂向剖面悬沙响应波浪、潮流作用及桐花树空间结构的运动过程。结果表明: 1) 桐花树潮滩近底层悬沙浓度和悬沙通量具有涨潮明显大于落潮的潮汐不对称现象, 剖面垂向高悬沙浓度区域在涨潮初期—涨急由距底部0.1~0.37m转变为距底部0.5~0.67m, 落急—落潮末期则由上部转变为下部; 2) 潮周期内悬沙起动和再悬浮阶段发生在以波浪作用主导的涨潮初期和落潮末期, 平流和沉降发生在以潮流作用为主的涨急至落急整个阶段; 3) 涨潮阶段桐花树冠层的茂密枝叶通过减缓流速拦截多于冠层上部40%以上的悬沙, 落潮水体则挟沙自陆向海经过桐花树群落, 使得悬沙浓度下降超过71%。该不对称涨、落潮动力沉积机制有利于悬沙向岸输运, 促进潮滩扩张过程。  相似文献   

14.
红树叶片衰老过程中活性氧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幼叶、成熟叶和老叶间活性氧和三种细胞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叶片衰老过程中,丙二醛和H2O2含量显著提高,超氧化物自由基产生速率加快,表明红树叶片衰老中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并且与H2O2和超氧化物自由基含量的上升相关。在3种细胞保护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叶片成熟过程中增高,随着衰老而急剧降低,细胞保护酶酶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叶片衰老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亚历山大藻和中肋骨条藻抗氧化酶活性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赤潮微藻的抗氧化酶活性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是不同的。(2)不同的抗氧化酶活性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变化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3)与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相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最敏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响应变化最不明显。3种赤潮微藻SOD活性的变化是指示UV-B辐射增强的优选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泥蚶同工酶电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同一种群不同年龄的泥蚶过氧化物酶、酯酶、淀粉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等8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泥蚶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在酶谱带上有一定差异。淀粉酶、苹果酸脱氢酶、过氧化氢酶、醇脱氢酶、苹果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在酶活性上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不同营养状态下3种沉水植物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模拟实验,比较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贫营养、中营养、富营养、重富营养)培养的苦草(Vallisneria spirolis)、伊乐藻(Elodea nattalii)和金鱼藻(Ceracophyllurn dernersurn)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变化.研究发现,3种沉水植物的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均随N,P浓度的增加而上升;3种沉水植物的丙二醛含量均随时间延长而上升,POD活性随时间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苦草和伊乐藻的SOD活性及伊乐藻CAT活性随时间延伸呈下降的趋势;金鱼藻的CAT活性随时间延伸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在氟苯尼考的作用下,菲律宾蛤仔内脏团和肌肉组织的SOD,CAT,POD和GR的活性都发生了变化.低质量比氟苯尼考对SOD,CAT和POD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而在高质量比条件下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质量比的氟苯尼考对菲律宾蛤仔内脏团和肌肉组织中的GR活性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氟苯尼考质量比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