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湖泊水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湖泊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区。据统计,面积在1km~2以上的湖泊近2300个,湖泊面积为71787km~2,约占全国总面积8‰左右。据计算,湖水贮量为7088亿m~3,其中淡水贮量为2261亿m~3。湖泊水量在地区上分布不均匀,年内和年际间的变化也大。因此,要注意湖泊水量的合理利用,对已出现的问题应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是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大型连河浅水湖泊。洪水期最高水位(圩堤外)面积达3210.22km~2,容积为252亿立方米,居全国各淡水湖之首。鄱阳湖汇集了江西省境内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水之水,构成了完整的鄱  相似文献   

3.
武汉东湖湖区降水中的氮含量及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东湖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武汉市市区,其北面为重工业区。在水位高程为20.5m时,湖的面积为27.899km~2(合41,850亩)。总汇水面积为187km~2。根据东湖蒸发实验站提供的资料,1962—1980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为1182mm,主要集中在4—9月。年平均气温约为16.9℃。降水不仅影响东湖水位的变化,降水中所含的化学组成,特别是氮化合物对于东湖湖水的化学组成、水体生物生产力以及水生态系统中氮的平衡都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麻地沟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岑家湾台地古人类活动集中区,是近年来新发现和发掘的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址之一。对遗址湖滨相沉积物易溶盐类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此剖面代表的泥河湾古湖易溶盐为SO_4~(2-)-Na~+-HCO_3~--C~l-型,剖面平均含盐量为11.41‰,属于半咸水湖,处于半干旱区湖泊演化中后期的硫酸盐湖向氯化物湖的过渡阶段。K~+、Na~+、Ca~(2+)、Mg~(2+)、SO_4~(2-)和Cl~-等6类离子的变化曲线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且它们与含盐量的变化大体一致。地层含盐量的变化和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细颗粒含量较高对应含盐量相对较高时期。根据含盐量和各主要离子比值并结合平均粒径和磁化率的变化将湖泊气候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时期对应于湖泊演化的第2—4阶段,处于气候相对较为温湿、动植物资源丰富、湖水含盐量较低时期。该项研究对探讨麻地沟遗址利用者的生存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麻地沟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岑家湾台地古人类活动集中区,是近年来新发现和发掘的早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址之一。对遗址湖滨相沉积物易溶盐类的测试和分析表明,此剖面代表的泥河湾古湖易溶盐为SO_4^(2-)-Na^+-HCO_3^--C^l-型,剖面平均含盐量为11.41‰,属于半咸水湖,处于半干旱区湖泊演化中后期的硫酸盐湖向氯化物湖的过渡阶段。K^+、Na^+、Ca^(2+)、Mg^(2+)、SO_4^(2-)和Cl^-等6类离子的变化曲线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且它们与含盐量的变化大体一致。地层含盐量的变化和沉积物中细颗粒含量变化具有一致性,细颗粒含量较高对应含盐量相对较高时期。根据含盐量和各主要离子比值并结合平均粒径和磁化率的变化将湖泊气候演化划分为5个阶段,古人类在该遗址活动时期对应于湖泊演化的第2—4阶段,处于气候相对较为温湿、动植物资源丰富、湖水含盐量较低时期。该项研究对探讨麻地沟遗址利用者的生存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藏羊卓雍湖水环境变化探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西平 《海洋与湖沼》1990,21(3):285-292
本文对西藏羊卓雍湖水环境现状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用水量平衡方程和零维水质模型定量计算了该湖水利资源开发后水量和矿化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湖水矿化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化不大;67年后,湖水面积减少121.4km~2,年入湖水量比蒸发量大1.8l亿m~3,可供继续发电,水量达到新的平衡;湖泊水质逐渐淡化,700年后湖水矿化度将达平衡浓度。保持现状不开发羊湖水资源,湖泊水质将继续咸化。  相似文献   

7.
至今在南极洲的冰盖之下发现了 77个湖泊。其中最大的一个 (面积近 2万km2 )是前苏联科学家在“东方”站附近 4km厚的冰层之下发现的 ,并命名东方湖。这个呈半月形弯曲的淡水湖具有强烈切割的湖底 ,局部深度可达 10 0 0m。在 2 0 0 0年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MSiegert及其同事们对湖泊进行了 3次无线电测量工作。结果显示 ,在湖泊的西部和北部边缘 ,尽管温度很低 ,每年要融化几乎 1 0cm厚的冰层 (融解温度低于正常是由于上覆冰盾的巨大压力 )。由于融解水在冰盖底部重新冻结 ,使它的底部增厚 ,但这发生在相反的岸边。就这样 ,湖水缓慢地环…  相似文献   

8.
1993年3月23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奋斗四号》物探船从广州启航,开赴南沙群岛曾母盆地、万安盆地进行油气普查。 本航次将在南沙曾母盆地完成6500km~2综合地球物理区域普查的任务后,再赴万安盆地开展1500km~2局部构造带普查,以查明曾母盆地次级构造单元的分布和构造特征,初步评价其含油气远景。对万安盆地除对其局部构造带和主要圈闭进行含油气远景评价外,还要求提供普查井位。 南沙海域面积达80万km~2,其中有万安北盆地、万安盆地、曾母盆地、文莱—沙巴盆地和礼乐盆地等13个新生代盆地,盆地面积达37万km~2,沉积厚度逾万米。据地质资料计算,这些盆地的油气资源达294亿吨,占我国油气资源总储量的1/3,其中曾母盆地面积最大,为18万km~2,油气资源达107亿吨,在我国传统海疆域内达80亿吨。  相似文献   

9.
滇池是云南高原上最大的断陷湖泊。面积298km~2,水深一般3—5m,最深处5.7m。滇池西岸的西山地形较陡,湖东岸地形平缓,湖滨有较宽阔的平原。南北有大河、柴河,盘龙江等河流注入,形成不同类型的三角洲。滇池北端的草海,水深仅1—2m,水生植物茂密,沉积物富含大量生物碎屑。为研究断陷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共采集滇池表层和三角洲500m深钻岩芯样品580余  相似文献   

10.
南极湖底有绿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洲 《海洋世界》2004,(4):16-16
日本第45次赴南极考察队的生物学小组,从1月下旬开始在南极大陆吕措-霍尔姆湾沿岸,日本的昭和基地以南约50千米的“B4湖”和“鲶鱼湖”的2个淡水湖实施潜水调查,首次发现湖底被苔藓植物全部覆盖的绿洲。这些群生的苔藓植物在南极的湖泊是极罕见的。“B4湖”面积1万平方米,水深约3米,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山东半岛东部、北部及渤海海峡地区的地方性天气-冷流低云,作了初步的分析。着重分析产生这种低云的环流特点及殊地理环境,分析归纳出这种低云的预测方法及判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田间试验和调查资料分析,作者提出烟单14号玉米生长过程中,小喇叭口期土壤中全氮、大喇叭口期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与产量相关密切。并据此建立了产量及构成三因素与土壤养分间的最优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49—2000年共52年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点及ENS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放以四种主要路径影响黄、渤海,其影响时间、频数及强度均有不同。ENSO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将影响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路径和频数。  相似文献   

15.
波浪对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了以波浪侵蚀为主的沙质海岸,在人工岬控制下海岸变形与波浪特性的关系。从而为海岸蚀退的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用1951—1986年赤道太平洋(10°S—10°N,180—85°W)海表面温度(SST)与南方涛动指数及副热带高压特征指数,重点探讨了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得出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认为与选取代表赤道太平洋平均海面温度的海区范围和选用代表南方涛动的两个气压站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开发胶东温泉地热水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热水中阴离子的组分与温泉水类型,指出其中Ⅱ_1、Ⅱ_2:型水温高,日采水量大,矿化度高,水质复杂,相应的环境效应明显.提出地热水的大规模开采以及尾水的大量排放,对温泉周边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土壤及地下水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Bowen数的意义、功能和计算法。同时,依据多年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作统计,计算出东中国海的Bo值。其结果绘制成1月至12月的月平均分布图,从而对本海域的Bo分布特点作详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东海浮游植物,虽然国内、外都有人进行过一些调査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因调查时间较短或调查范围較小所获资料不全,都未能代表东海浮游植物的全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继全国海洋综合调査之后,自1976年夏季又在东海陆架区进行了综合调查。这次调查,分析了东海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种数的分布状况,讨论了其主要种类的生态性质、群落组成和它们与水文环境的关系,对东海浮游植物的生态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1976年夏季在东海陆架区进行了两次(6月25日至7月23日和8月27日至9月21日)调查,调查范围南到北纬26°30′,东到东经127°,在沿纬度安排的6个断面共44个测站上(第一航次还在黄海南部增加一斜断面),分別进行了水文观测,并用网目为64平方微米的小型浮游生物网(Juday phytoplankton net),从水底到表面垂直拖网进行浮游植物采样,以个体计数法计数分析。  相似文献   

20.
浮力平流直接影响着海洋内部的湍流混合过程,制约着海洋热盐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这一过程在浅海,尤其在象渤黄海那样具有较强浮力平流的中国大陆沿岸带海区,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讨论浅海浮力平流对温跃层和海洋锋的影响,从理论上导出在浮力平流效应作用下期混合锋的公式,并以南黄海为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