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西南岩溶区表层岩溶带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地下水脆弱性的胁迫应变关系出发,通过对西南岩溶区表层岩溶带发育机理和脆弱性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以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保护性盖层厚度、补给类型、岩溶网络系统发育程度、土壤类型、植被条件、土地利用程度以及地下水开采程度8个胁迫因子(EPIKSVLG)作为对表层岩溶带水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的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分类,初步建立了表层岩溶带水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德阳市城市规划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含水层厚度、富水性、给水度、降水入渗系数、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模数等能充分反应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特征的5个指标,建立地下水水量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评分法获取评价指标权重体系,并用计点系统模型及GIS技术进行研究区地下水水量脆弱性综合性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水量脆弱性较高和高的分布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29.7%,地下水水量保护管理形势较为严峻;发现地下水水量脆弱性在地下水补给区相对较低、在排泄区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佳木斯段潜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松花江流域地下水的重要性和当前污染,运用改进的DRASTIC模型,对松花江佳木斯段5~10 km范围内潜水进行了脆弱性评价。选取净补给量、包气带介质、含水层厚度、地下水水位埋深、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影响和地下水开采模数建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GIS技术实现了脆弱性分区,并将结果与地下水质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通过敏感度分析讨论了所选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地下水脆弱性相对较低和低脆弱区共占研究区面积的82.76%;较高和高的区域仅占8.13%,主要分布在七水厂、江北水源地以及污染强度较大的点源污染周围。地下水埋深、包气带岩性和地下水开采模数是对潜水脆弱性影响最大的因素。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松花江佳木斯段潜水脆弱性状况,对城市规划建设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个岩溶地下河流域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启坤 《中国岩溶》1988,7(2):111-120
许多无地下水观测资料的岩溶山区,其水资源评价主要靠岩溶水文学方法。本文根据桂林岩溶区寨底地下河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一个模拟非岩溶地表水与岩溶地下水相互转化的流域模型。并在空间上外延至较大的无地下水资料岩溶区间,模拟岩溶水对地表河补给,与地表河流量演算模型衔接,构成整个岩溶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评价的计算机模型。   相似文献   

5.
岩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水系统结构复杂,不同类型岩溶区具有不同的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其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必须采用不同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本文在对不同类型岩溶区发育特征分析基础上,分别就现有评价模型在不同类型岩溶区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认为:埋藏型岩溶区可采用专门用于承压含水层防污性能评价的PTHQET模型进行评价,而对于补给区局部裸露的浅埋藏性岩溶区建议采用COP模型进行评价;EPIK模型适用于南方裸露岩溶区;北方裸露型岩溶区因表层岩溶带发育程度弱,亦可采用COP模型进行评价。针对覆盖型岩溶的特殊性,在欧洲模型基础上提出了PLEIK评价模型,评价因子包括保护性盖层(P)、土地类型与利用程度(L)、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E)、补给类型(I)和岩溶网络发育情况(K);突出了P(保护性盖层)和L(土地利用类型)两个因子的作用,并赋予各因子比欧洲模型更丰富的内涵,同时采用多种可替代参数确定各因子量值,最后给出了防污性能指数计算方法与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葸瑞  蒋勇军  吴金权 《地质论评》2015,61(3):579-586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对于保护岩溶地下水水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模型是以现有的水文地质为基础,然而气候变化对岩溶地下水的脆弱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COPK模型评价2008~2012年降水变化条件下重庆青木关流域岩溶地下水的脆弱性及变化。结果表明,流域地下水脆弱性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洼地槽谷地区;流域降水变化对其脆弱性产生明显影响,降水量和极端降雨事件的增加使得岩溶地下水脆弱性高的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7.
汪莹  罗朝晖  吴亚  李洁  顾栩 《地球科学》2019,44(9):2909-2919
岩溶地下水是贵州省六盘水市的重要供水水源,但针对该地区的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尤其是城镇化区域的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尚未见报道.运用改进的径流-覆盖层-降雨(COP)模型,利用RS及GIS技术对水城盆地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降水量数据进行处理,研究了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城镇化因子.结果显示,2004~2016年间,研究区地下水固有脆弱性整体呈现出由中脆弱性向低脆弱性转变的趋势,脆弱性降低的区域与城镇化过程中增加的不透水地面区域相一致;表明不透水地面有效地阻碍了地表污染物进入地下,降低了地下水固有脆弱性.本结果为水城盆地岩溶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任世川  杨晓艳  柴金龙 《云南地质》2012,(2):228-232,207
阳宗海岩溶地下水发育,地下水环境较为脆弱。利用DRASTIC法对阳宗海流域地下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将地下水脆弱性按高、中、低3个等级共分为13个小区,分别进行评述,有助于指导流域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防治。  相似文献   

9.
松花江松原段沿岸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松花江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DRASTIC模型,选取净补给量、包气带介质、含水层富水性、地下水水位埋深、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源影响和地下水开采模数建成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技术对松花江松原段沿江两侧5~10 km范围内的浅层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分区,并将结果与地下水质污染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通...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中南部分城市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中南地区的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特征、含水层的富水性、开采利用地下水现状等资料的调查和了解,利用地下水脆弱性的DRASTIC评价模型和AHP模糊评价模型,对地下水固有脆弱性的七个因素指标进行了赋值、计算。最终得出了辽宁省中南部分城市地下水脆弱性分区分为强脆弱区、较强脆弱区、中等脆弱区、弱脆弱区。  相似文献   

11.
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固有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强 《中国岩溶》2012,31(1):67-73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基于保护岩溶含水层从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提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国西南岩溶区大多数地区缺少应有的地下水保护带,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污染。通过采用改进的斯洛文尼亚模式,考虑四个因子:覆盖层(O)、径流特征(C)、降雨条件(P)、岩溶发育程度(K),对重庆市青木关岩溶槽谷地下水水源地的固有脆弱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流域范围内12.6%为高脆弱性地区;43%为中等脆弱性;44.4%为低脆弱性区域。消水洞及周边100m和消水河及其两边10m,以及岩溶管道发育地区为高脆弱性区。大部分岩溶区为中等脆弱性区。砂岩地区为低脆弱性地区。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该评价结果为各级决策部门合理规划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简单明了的科学依据。该方法对于川东岩溶槽谷地区脆弱性评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中国西南部岩溶山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其地壳表层石漠化现象日趋严重。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适合该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判断的主要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这些关键因子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程度的大小,并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了综合的半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将其生态环境分为5类:极端脆弱区、严重脆弱区、中等脆弱区、轻度脆弱区、潜在脆弱区,并针对各脆弱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贵州织金县城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小庆  彭钦 《贵州地质》2012,29(2):99-103
本文在全面分析织金县城地下水岩溶流域的水文地质、岩溶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参照有关评价的理论数据提出了适合该区域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系统与DRKST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岩溶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对规划织金县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岩溶流域地下水调蓄资源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岩溶水资源调蓄资源量和调蓄系数的概念和评价方法,拓展了岩溶水资源评价的内容。基于水均衡原理,通过估算月度蒸散发量,求取参与调蓄的地下水月度储存量或释放量。选取了中国香溪河流域和清江流域,以及美国Meramec河流域,探讨对比了三个流域径流转化能力与调蓄资源量的差异;以Meramec泉和雾龙洞为例,分析了岩溶含水系统的调蓄作用。结果显示:在降水分布集中、流域坡度大、岩溶发育程度高的岩溶流域内,降水与径流的相关关系好,径流转化能力强,但调蓄能力弱;岩溶裂隙介质是岩溶含水系统对地下水进行调蓄的主要媒介,岩溶发育程度低、裂隙介质比例高的岩溶含水系统具有更强的调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二元法”及其在重庆金佛山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基于保护岩溶含水层从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提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国西南岩溶区极大多数地区缺少应有的地下水保护带,地下水比较容易受到污染。本文论述了一种脆弱性的评价的简单方法— —基于径流特征和覆盖层厚度的二元法,并利用该法对重庆金佛山典型岩溶区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药池坝洼地和生态石林区脆弱性较高。究其原因,尽管药池坝洼地底部土壤层覆盖较厚,但存在地表径流集中排向落水洞,生态石林分布区地表裂隙、溶沟发育,可直接接受雨水入渗,因而污染物极易通过降雨和地表径流过程进入含水层。这一方法输入数据量小,对岩溶含水层普遍适用,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西安市地下水污染广义/狭义脆弱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晓娟  孙根年 《地球学报》2007,28(5):475-481
从"污染源排放→包气带输送→地下水污染"的系统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污染广义和狭义脆弱性的概念,并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广泛污染源调查和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在GIS支持下完成了地下水污染脆弱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纯水文地质条件的狭义脆弱性,各河道、漫滩阶地、一级阶地和老城人工填土区最为脆弱;考虑土地利用和污染源分布的广义脆弱性评价,西安市建城区和北郊污灌区敏感最高.从而得出,狭义脆弱性适合人类活动差异较小的较大区域,而广义脆弱性适合人类活动差异较大的城市区域,两者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相似文献   

17.
滇东岩溶断陷盆地区独特的"土在楼上,水在楼下"的岩溶地质地貌特征,导致水资源脆弱性问题逐步突出.当前水资源成为限制当地居民生活、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滇东断陷盆地中32区县为例,采用经典DPSIR模型为基础构建评价模型,选取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水资源量等具有代表性的18个指标构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互结合进行赋权,对滇东岩溶断陷盆地石漠化区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滇东岩溶断陷盆大部分区县水资源脆弱性为中度及重度脆弱,其中马龙县、华宁县、罗平县为轻度脆弱.禄劝县、开远市、个旧市和泸西县等县为重度脆弱区,耕地石漠化面积比、人均水资源量、供蓄水比、生态需水满足率以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是驱动该区域水资源脆弱的关键因素.通过该区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估,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滇东岩溶断陷盆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对策,为有效缓解该区域水资源脆弱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敏感度评价研究——以乌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苏维词 《中国岩溶》1997,16(1):57-65
岩溶地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域环境单元,具有环境承载量低、地表崎岖破碎、植被生长困难、生态系统脆弱、环境变化敏感的特点。本文以岩溶地貌极为发育的乌江流域为例,论述了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敏感度评价的原则,探讨了敏感度评价的方法,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起了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敏感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不同影响因子(评价指标)对生态环境敏感度的权重,并据此计算出了流域内各县(市、区)的生态环境敏感度值,为流域的开发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黎塘研究区塌陷脆弱性较高,为科学地开发该区的岩溶地下水,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生活需要,本文针对黎塘镇塌陷的主控触发因素为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这一特点,采用现场实时监测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和室内塌陷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将监测结果与当地塌陷的临界条件进行对比来确定开发岩溶地下水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当前开采条件下,塌陷脆弱性分区与稳定分区并非完全重合:部分高脆弱和较高脆弱区,在目前开采条件下仍处于稳定状态,部分低脆弱区则处于危险状态,并为研究区十多年来塌陷的发育、分布特征所支持印证.据此认为,在塌陷脆弱性较高的地区未必就需要绝对禁止对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的开发应以不增加当地塌陷的频率、加剧当地岩溶塌陷的危害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松  章程  裴建国 《地下水》2008,30(6):14-18
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基于保护岩溶含水层从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下水提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岩溶含水层的特殊性导致污染物极易进入地下含水层,并在岩溶管道中快速、远距离地运移。与其他基岩第四系含水层相比,岩溶含水层的保护面临更大的挑战。介绍了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以及岩溶地下水脆弱性的相关问题,并讨论了岩溶区脆弱性评价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