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吴宣志 《地质论评》1996,42(6):564-565
大洋多金属结核的海底照片主要用来计算结核覆盖率,了解结核形状等,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以往靠人工解译,工作量大、费时长,照片蕴含的信息难以充分提取和利用。NIRS是一个海底多金属结核图象处理系统,能完成从照相底片输入,图象处理到成果入库的全部处理。系统在IBM486机上运行,可船载到调查现场,并已在1994年地质矿产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对太平洋海底调查的DY85-3航次中使用。经查新表明,NIRS是国内外第一个在该领域已用于海底多金属结核工作的实用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多金属结核海底照片的图象识别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NIRS是结核海底照片的处理系统。照片具点光源特征,中间亮边部暗,依光强与射线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关系将其校正为平行光源照片;模式识别综合利用灰度、形状等特征分割图象与背景,圈定结核,然后计算覆盖率、估算丰度,以数据库存储管理信息。配置了1850DPI底片扫描仪,显示图象清晰。分析了DY851,DY853航次照片处理结果,划分出五种照片类型,提出了系统的最佳使用方法,讨论了照片处理质量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公念  叶剑平 《地质论评》1996,42(6):560-563
NIRS是结核海底照片珠处理系统,照片是具点光源特征,中间亮边部暗,依光强与射线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关系将其校正为平行光源照片,模式识别综合利用灰度,形状等特征侵害图象与背景,圈害结核,然后计算覆盖率,估算丰度,以数据库存储管理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了西藏阿里地区二叠纪几个筵及非(竹蜓)有孔虫化石作为研究对象。在显微镜下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再应用电子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新技术,对化石照片数字化,输入计算机作图象增强及信息萃取等处理,从而去掉原照片中的干扰因素,使原照片中的清晰度增强,突出化石某些重要鉴定特征。尤其是假彩色处理图象效果更加明显。它不仅可以提高化石鉴定的准确性,尤其建立新属、种时,可提高其可靠程度。此方法尚在尝试,但对微体古生物有孔虫类化石的鉴定,已显示了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KRSA—2系统是我所图象处理研究室于1982.1~1984.11自行研制的遥感图象处理系统。 该系统以ECLIPSE S140计算机为主机,通过接口(硬件和软件)与COMTAL图象显示设备联结,并纳入AOS操作系统,发展了各种图象处理应用程序,建立了数字图象分管系统,该系统便于使用、功能齐全,效率较高,是具有我国特点的遥感图象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我校遥感地质研究室1986年引进了美国国际系统公司(I~2S)的S-575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已在今年7—9月进行了安装调试.现已投入验机运行.该系统与我校MV—10000主机联机,拥有雄厚的计算机资源.S—575系统亦拥有较完备的图象处理设备.M—75图象处理机具有12个图象和8个图形刷新存贮通道,红绿蓝流水处理线的运算速度可达30帧/秒(每帧为512×512象素点);通过磁带驱动机(四台)可输入MSS、TM、SPOT、NOAA、Daedalus等数字图象CCT磁带.电视摄象数字化仪也可实时输入处理各种航空、航天遥感图象(照片).各类地学专题图、岩石薄片、显微构造片、医学x片、指纹图等图象资料.所有处理结果均可  相似文献   

7.
数学形态学图象处理方法正在成为图象领域中的一门新技术,它通过改变图象中目标物的空间分布形式或结构状态达到图象增强的目的,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二种基本数学形态学运算一膨胀与收缩的基本概念、运算过程及程序设计方法,并举例说明了膨胀,收缩技术及由它们引伸而来的递归运算和组合运算一断开、闭合技术在地质、物化探、遥感等多种地学数据综合图象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I~2S101图象处理系统上实现的一种数字镶嵌处理方法。镶嵌中采用了“折线拼接”的技术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开发了有关数字镶嵌的新的应用软件.应用该方法获得的镶嵌图象,很好地消除了常规数字图象镶嵌中所常出现的明显接缝。这种高质量的图象可满足遥感信息应用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多源图象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军 《地球科学》1998,23(4):375-378
多源图象处理与分析系统(MSIMAGES)是地理信息系统(MAPGIS)的一个子系统.阐述了多源图象处理与分析系统的设计思想、原则、结构的选择,介绍了系统功能的分类和系统平台的选择,分析了图象系统所涉及的文件类型及其功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微计算机上建立图象处理工作站,进行陆地卫星多光谱数据数字图象处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开发了磁带格式转换、图象显示、图象组合、边缘增强、图象变换等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1.
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地质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延河 《地学前缘》1998,5(2):275-281
文中介绍了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回顾了利用氢氧同位素示踪成矿溶液来源,研究水岩反应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最新进展;提出水岩相互作用是一个连续的演化过程,可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交换温度、水/岩比及体系的平衡、封闭情况是不一样的。以太古宙条带状硅铁建造为例,介绍了硅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新进展,证明了太古宙条带状硅铁建造为海底喷气成因,条带状构造与海底热液的周期性喷发有关。文中还介绍了氦同位素在示踪幔源组份方面的最新进展,指出我国东部油气区天然气中的氦、氩、二氧化碳等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地幔;根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氦同位素组成和分布特征,提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活动,结核的一个圈层可能代表了一次大的海底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12.
侧扫声纳在香港海洋物探工程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侧扫声纳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水底地形学研究、填海工程监测、考古调查、水底人工养殖区规划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并结合典型应用实例,阐述了该方法关于工程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解释等方面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太平洋CC区洋底地质取样及实验测试分析,运用洋底照相、多频探测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手段,进一步阐明了CC区多金属结核的形态、主要类型、化学成分及分布特征.通过对CC区沉积作用、生物作用、洋底火山作用、海水化学成分、南极底流等因素的综合研究分析, 进一步揭示了多金属结核形成的物质来源.通过对CC区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形地貌的综合研究分析, 进一步探讨了多金属结核的形成环境,并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国胜 《地质与资源》2008,17(4):286-291
通过对东太平洋CC区洋底地质取样及实验测试分析,运用洋底照相、多频探测等多种地球物理方法手段,进一步阐明了CC区多金属结核的形态、主要类型、丰度、覆盖率、品位、化学成分及分布特征.通过对CC区区域地质背景及地形地貌的综合研究,深入探讨了多金属结核的形成环境.通过对CC区多金属结核的分布规律与形成环境的综合研究,揭示了该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对于分析研究该区多金属结核的形成机理,为多金属结核资源评价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大力开发与利用洋底多金属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宝石三维立体影像采集与观察的难题,结合市场上已有的产品与技术,提出了用单摄像头实现双目立体视觉的方法。分析了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三维显示模式;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宝石标本的照片进行关键像素的提取,拼合成三维立体图形;开发了宝石三维影像采集实验平台的软件“GemView”和相应的硬件;进行了宝石原石的三维影像采集和观察实验。基于单摄像头的宝石三维影像采集系统在宝石观察与珠宝电子商务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遥感图像处理中比值法的解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理光学的基本数学模型出发,将卫星图像分解成直接光照区和阴影区两个分模型,运用朗伯面的光照原理,说明经大气散射校正后的比值图像与照度、太阳入射角和漫射光无关。这种图像处理技术可加大地物光谱反差、消除阴影效应、有效地区分同一属性的地质体并可判译可能与矿化有关的色形图像异常。文章结合作者近年来对遥感构造研究的部分成果,表明经大气散射校正后的比值图像,对华南与钨锡矿化有关的隐伏或半隐伏小岩体的蚀变带、华北金伯利岩及其共生的碱性岩脉的预测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自动送钻的目的是使钻头对井底的钻压保持设定的恒压值,实现最优化钻井的目的。当前深井超深井钻机自动送钻是通过绞车、天车、游动滑车、钢丝绳、大钩来进行的,由于绞车、游动系统存在动载,钢丝绳振动,大钩送钻速度明显不均匀,使井底钻压不稳定,难以实现较准确送钻。阐述了绞车游动系统送钻的工作原理和液压盘式刹车自动送钻、辅助电机自动送钻方法。提出精确自动送钻的理想方案是采用液压缸送钻系统,采用无绞车液压缸升降式钻机,液压缸系统自动送钻并担负起下钻具任务;也可用绞车起下钻具,液压缸自动送钻方案,彻底消除绞车、游动系统对自动送钻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A rapid, clean, low-energy, image-base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of soils by image analysi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method is called Sediment Imaging or “Sedimaging”. It develops th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for particles in the range between a U.S. Standard Sieve No. 10 (2.0 mm openings) and U.S. Standard Sieve No. 200 (0.075 mm openings) range. The system utilizes a high resolution Nikon D7000 digital single lens reflex camera and 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 developed specifically for interpreting the images and producing the resulting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The Sedimaging system is more sustain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han traditional sieving by virtue of its far lower power needs, less water consumption, longer equipment life and less maintenanc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perspectives, Sedimaging is less noisy, generates no vibrations and produces no airborne particulates. Sedimaging is also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sieving and produces thousands of data points compared to typically 8 by sieving; it also automatically computes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metrics such as the coefficients of uniformity and gradation.  相似文献   

19.
许斌  杨良锋  雷斌  孙韬  王伟  曹森茂 《地球学报》2017,38(2):243-248
针对传统的环物摄影测量设备精度不高的缺陷,本文在环物摄影测量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全自动标定技术的精度提升策略,并成功应用在自主研制的三维环物影像获取系统中。该策略克服了传统相机标定技术需要人工选点,耗时耗力的缺陷,同时有效的解决了环物摄影测量解算中,相机高精度空间参数定位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保证实时效率的前提下,提高环物摄影测量设备生产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