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地处辽宁青城子矿田东南部,为一大型蚀变岩型矿床。矿床产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白云石大理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床由热液叠加改造作用形成,历经石英-黄铁矿、石英-碳酸盐两个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Na Cl-H2O型体系热液。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石英-黄铁矿阶段成矿流体氧同位素δ18O组成在15.2‰~18.4‰,碳同位素δ13CV-PDB组成在-7.4‰~-13.2‰,氢同位素δD组成为-89.3‰~-92.2‰,反应该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并伴有少量的大气降水。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氧同位素δ18O组成在17‰~17.8‰,碳同位素δ13CV-PDB组成在-12.3‰~-13.5‰,氢同位素组成δD为-87.7‰~-90.4‰,表明该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2.
贺兰山北段牛头沟金矿床为华北克拉通西北缘新发现的金矿床,包括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矿化类型,后者可进一步细分为低缓石英脉型和陡窄石英脉型2个亚类。矿区所有矿体均赋存在古元古界贺兰山群变质杂岩和混合花岗岩内,受主干断裂F_1及其上盘次级断裂体系控制。综合本文及前人研究成果表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流体包裹体以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而低缓石英脉型和陡窄石英脉型石英流体包裹体则以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不同矿化类型成矿流体均为中低温(160~210℃)、中低盐度(6%~12%NaCl_(eq))的H_2O-NaCl流体。对矿区内3种矿化类型石英流体包裹体和硫化物分别开展的H-O和S-Pb同位素研究显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陡窄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δD_(H2O)组成相近,分别为-75.2‰~-89.3‰和-87.0‰~-93.8‰,而低缓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则具有较高的δD_(H2O)值(-45.7‰~-67.7‰);流体包裹体δ~(18)O_(H2O)值则由破碎带蚀变岩型(3.7‰~4.4‰)→低缓石英脉型(1.9‰~3.3‰)→陡窄石英脉型(0.5‰~0.9‰)依次降低。破碎带蚀变岩型和陡窄石英脉型δ~(34)S组成均为正值,分别为1.3‰~6.9‰和2.2‰~5.8‰,而低缓石英脉型则具有较低的δ~(34)S值(-5.1‰~-2.6‰)。低缓石英脉型金矿具有明显不同的δD_(H2O)和δ~(34)S组成,可能与含矿断裂性质及其距离导矿构造F_1断裂较远等因素所共同导致的成矿流体氧逸度升高有关。3种矿化类型对应的矿石均表现出明显富集Th放射成因Pb的特点,~(206)Pb/~(204)Pb(16.467~17.994)和~(207)Pb/~(204)Pb(15.382~15.582)组成相对均一,而~(208)Pb/~(204)Pb变化较大(37.413~42.345)。总体上,石英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均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形成的混合流体,其大气降水比例自破碎带蚀变岩型→低缓石英脉型→陡窄石英脉型依次升高;矿石S-Pb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为深部岩浆和具有高Th/U比的基底围岩双重来源。结合区域构造–岩浆演化,笔者将牛头沟金矿床成矿过程概括为晚古生代裂陷盆地形成阶段、中晚侏罗世区域挤压推覆阶段和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岩浆热液活动阶段等3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岗岔金矿床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受断裂构造控制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为了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对主矿脉Au3号脉矿体中的黄铁矿、赋矿围岩全岩的S、Pb同位素和矿脉中石英的H、O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矿体中黄铁矿δ34S变化范围为0.6‰~1.3‰,均值为0.975‰,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具有明显的幔源硫特征;矿体黄铁矿与赋矿围岩具有相近的Pb同位素组成,其206Pb/204Pb值为17.935~18.208(均值为18.090),207Pb/204Pb值为15.539~15.74(均值为15.568),208Pb/204Pb值为38.093~38.478(均值为38.280);μ值(238U/204Pb)介于为9.39~9.53,ω值为36.81~38.14,暗示其铅源为壳幔混合来源,且受造山作用与岩浆作用影响较为明显。矿脉中石英H、O同位素测试获得:δDH2O值为-88.6‰~-76.7‰(均值为-80.92‰),δ18OH2O值为6.53‰~8.63‰(均值为7.46‰),显示出岗岔金矿床成矿热液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混有少量大气降水。上述S、Pb、H、O同位素特征表明岗岔金矿床成矿物质和流体来自壳幔混源且以幔源为主。  相似文献   

4.
胶东寺庄金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与石英溶解度证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寺庄金矿床位于胶北地体西北缘,招远-莱州金矿区焦家金矿带南段。矿体赋存于焦家主断裂寺庄段下盘的玲珑花岗岩中,以蚀变岩型矿石为主,石英脉型矿石为次。成矿流体可分为石英-钾长石(成矿前)和石英-黄铁矿-金(主成矿期)两个主要阶段。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主成矿期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3~310℃,盐度为0%~12%NaC leqv,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的H2O-CO2-NaC l体系。根据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并结合前人数据发现,石英δ18O石英值变化于9.7‰~14.2‰,δDH-2O变化于77.7‰~-55.0‰,经计算获得的石英包裹体的δ18OH‰2O值落在-0.5‰~6.1之间,因此推测寺庄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且主要为岩浆水,演化到后期可能有部分大气降水参与。硫同位素研究表明,寺庄金矿床与矿带中段的焦家和新城金矿床具有类似的硫同位素组成,其黄铁矿的δ34S值为7.5‰~9.4‰。这一范围与玲珑花岗岩和胶东群变质岩的硫同位素组成相近,可能暗示寺庄金矿床成矿物质来自中生代花岗岩。利用最新提出的适用于H2O-CO2-NaC l三元混合流体的石英溶解度模型,计算发现寺庄金矿床成矿流体中石英溶解度为0.015mol/kg,这与胶东地质事实相符。成矿期热液中的SiO 2含量极低,其对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极为敏感。随着成矿流体演化到后期可能有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或是流体迁移至容矿构造压力下降导致的沸腾作用使得成矿流体温度下降,造成SiO 2的大量沉淀,改变了残余流体中Au-S络合物的稳定保存条件,进而发生大规模的金矿化事件。这可能是寺庄乃至整个胶西北金矿都发育有强烈的硅化蚀变带以及石英脉型矿体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扎拉格阿木铜矿床位于锡林浩特地块北部边缘,矿体赋存于二叠纪砂质板岩和角砾岩中,受NE向断裂控制,为中温热液脉型铜矿床。本文通过流体包裹体和C?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手段,来探讨扎拉格阿木铜矿成矿机制。成矿热液期存在5个成矿阶段:钾长石阶段、石英?绢云母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其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本阶段主要发育富液相、富气相、含子矿物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138~289℃和2.06%~16.11% NaCl eqv;含子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320~374℃和32.68%~39.81% NaCl eqv,包裹体气体成分除少量CO2以外,均为H2O。H?O同位素分析表现为,石英中的〖δO〗^18值变化范围-8.5‰~7.5‰,流体的δD值变化范围为-116‰~-98‰,暗示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晚期伴有大气降水混入。C?O同位素分析表明,δ13C值为-6.9‰~ -10.1‰,δ18OSMOW介于2.5‰~11.7‰,在δ18O?δ13C 图上数据点落在岩浆水与大气水的中间区域。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4.5‰~1.5‰,指示具有幔源岩浆硫的特征。矿石硫化物Pb同位素的208Pb/204Pb、207Pb/204Pb和206Pb/204Pb比值分别为38.034~38.609、15.497~15.655和18.141~18.446,推测Pb具有地幔来源的特点并伴有地壳或造山带Pb混入。成矿过程中伴随着流体沸腾作用,成矿物质沉淀受早期形成的岩浆热液与后加入大气降水混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治  邓宇峰  袁峰  李跃  林涛  张顺林  张家嘉 《岩石学报》2019,35(12):3875-3893
安徽省蚌埠五河地区河口和荣渡金矿床是华北地台东南缘蚌埠台隆和五河台坳邻接区域的两个金矿床。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河口和荣渡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Re-Os同位素以及H-O-S同位素特征,来厘定其形成时代、探讨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河口及荣渡金矿床矿体主要呈细脉浸染状、脉状和网脉状赋存于古太古代西堌堆地层中,成矿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1)石英脉阶段(早阶段);(2)石英-黄铁矿阶段(早阶段);(3)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中阶段);(4)碳酸盐阶段(晚阶段);其中,中阶段为金的主要矿化时期。河口和荣渡金矿床早阶段(石英脉和石英-黄铁矿阶段)的石英内发育富液两相包裹体(WL型)、富气两相包裹体(WG)以及少量的含子晶的气液固三相包裹体(S型),均一温度为322~412℃,盐度介于5. 56%~15. 67%NaCleqv之间,属于高温中低盐度流体体系;中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阶段)石英内发育有富液两相包裹体(WL型)、富气两相包裹体(WG),均一温度为257~357℃,盐度介于3. 06%~7. 45%NaCleqv之间,属于中高温低盐度流体体系。从成矿早阶段到主成矿阶段流体的盐度和温度都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降低,推测矿化过程可能是由流体温度和盐度的降低引起的。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水的δ~(18)O值介于5. 01‰~7. 90‰之间,δD_(V-SMOW)值介于-89‰~-65‰之间,表明两个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主要为岩浆水。河口金矿床矿石中的黄铁矿δ~(34)S值介于3. 89‰~9. 65‰之间,荣渡金矿床方铅矿δ~(34)S值为0. 76‰,表明河口及荣渡金矿床δ~(34)S值具有岩浆硫的特征,后期由于岩浆去气作用或地层硫的参与使矿石中的δ~(34)S值升高。因此,这两个金矿床可能是与岩浆热液有关的热液石英脉型金矿床。对荣渡金矿床矿石的黄铁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确定金矿床形成于134±19Ma,结合前人对该地区所做的岩浆岩定年工作,推测荣渡金矿床的成矿可能与区内130Ma左右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狮吼山硫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银坑-青塘整装勘查区北部,是赣南地区唯一大型硫铁矿床。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矿体赋存于石炭系梓山组上段地层中含铁、含钙层位,主要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原生矿石矿物中H-O-S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Pb同位素和成矿年代测试结果,探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演化过程。矿石硫化物中δ~(34)S组成特征(-5. 50‰~-0. 20‰,集中于-3. 0‰~0. 0‰)显示,硫源以岩浆硫为主,较宽的变化范围预示成矿流体遭受了叠加和改造作用。δD-δ~(18)O同位素组成主要集中于岩浆水与变质水重叠区域(δD=-74. 4‰~-48. 0‰,δ~(18)O_(H_2O)=3. 76‰~10. 86‰),说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少量的天水混入。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水,岩浆热液与含钙地层的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大规模变质流体,再加上少量的天水混入,流体间的不混溶作用使成矿物质在岩体与含钙层位接触部位富集沉淀,形成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河南瓦房铅锌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外方山矿集区,矿体赋存于熊耳群鸡蛋坪组上段(Chj3)的地层中,矿石矿物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少量黄铜矿、赤铁矿、褐铁矿。该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早阶段),石英-多金属阶段(中阶段),石英-碳酸盐脉阶段(晚阶段)。矿石中石英和方解石中捕获的原生包裹体类型有NaCl-H2O型两相、NaCl-CO2-H2O型三相和纯气相。气液两相包裹体3个阶段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150~260、150~230和110~160℃,3个阶段盐度(w(NaCl))平均值分别为12.22%、8.55%和6.29%。中阶段方解石的δ13 CVPDB平均值为-7.34‰,δ18 OSMOM平均值为15.56‰;晚阶段方解石的δ13 CVPDB平均值为-3.05‰,δ18 OSMOW平均值为2.21‰。早阶段硫化物的δ34S值为2.747‰~7.737‰,中阶段硫化物的δ34S值为-11.187‰~7.286‰。认为早中阶段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与中生代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发生陆陆碰撞诱发中—新元古代时期的俯冲板片变质脱水有关,成矿晚阶段流体有大气降水的混入。硫同位素表明硫来源于中—新元古代的沉积地层,是海相硫酸盐的还原产物,在晚阶段,由于大气降水的混入导致δ34S出现负值。瓦房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特征与造山型矿床相似,因此,瓦房铅锌矿床属于造山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柴北缘赛坝沟金矿床是青海省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成矿带上重要的岩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北西-北北西向韧-脆性断裂构造组内,呈脉状、透镜状,构造控矿作用明显,矿石类型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热液成矿期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少量黄铁矿-烟灰色石英阶段、Ⅱ金-黄铁矿-乳白色石英阶段、Ⅲ多金属硫化物-金-灰白色-灰褐色石英阶段、Ⅳ灰白色-浅肉红色石英-碳酸盐岩阶段。文章基于各热液成矿阶段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赛坝沟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赛坝沟金矿床矿石中硫同位素在0.50‰~3.93‰之间,分布集中,通过与区域矿床围岩及成矿后石英脉硫同位素值(3.7‰~4.0‰)进行比较,认为赛坝沟金矿中的硫除来自于围岩外,更多来自于深部的幔源流体;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表明,赛坝沟金矿床矿石铅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幔与下地壳铅混合,也有少量上地壳铅的参与,而围岩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10.
对闽西南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开展了矿石中主要矿物磁铁矿、石榴子石的O同位素及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的S、Pb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中δ18O值变化范围为3.4‰~6‰,反映了石榴子石矽卡岩可能继承隐伏花岗岩体的O同位素组成;根据磁铁矿的O同位素组成(2.2~4.3‰)所计算的磁铁矿阶段成矿流体的δ18O为9.23‰~11.34‰(500℃)或8.58‰~10.69‰(600℃),暗示有富集δ18O的CO2融入到成矿流体中;矿石硫化物δ34S组成变化范围较窄,变化范围为-2.6‰~1.5‰,多数集中在0值分布,具有岩浆硫(0±3‰)的特点;硫化物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的数值分别为18.486~18.537、15.665~15.712、38.823~38.979,变化范围小,整体上具有壳幔混合且以壳源物质为主的特点。结合对闽西南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及闽西南花岗岩年代学讨论认为,大排铁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主要与晚中生代花岗岩浆侵入接触交代作用有关。上述认识对于进一步明确闽西南地区铁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龙井市金谷山金矿床是近几年在延边地区新发现的中大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二叠系浊积岩系中 ,其形成受原始含矿岩系、不同岩性界面、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热液叠加改造等多种地质条件控制。一系列矿体产出特征表明其属于微细浸染型金矿 ,与穆龙套型金矿相似。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等反映出该矿床具有层控深源流体改造型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2.
师德权  赵勇 《黄金地质》1996,2(4):50-55
研究了凝灰岩型金矿的矿石矿物成分,矿石建造,包裹体测温,硫化物的热电系数,硫,铅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等特征,并对金的运移形式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哀牢山墨江金矿与南乌拉尔山明加克金矿地质特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产于两个不同造山带中金矿化特征的对比,认为墨江金矿与明加克金矿均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一些特征,形成于造山晚期主构造带的逆冲走滑阶段,产于一级构造带的上盘,金矿化受二级和三级剪切张裂隙的控制。与明加克金矿不同的是墨江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更长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大井锡-多金属矿床伴生金矿化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铜,银,铅,锌等多矿种大型矿床,矿床铜,锡矿化即有关,又有分离,伴生的金矿化局部较好,可能与铜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化有关,浮选铜矿尾砂中的Au含量较高,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独立的黄铁矿(毒砂)脉中的金,银矿资源应予评价,大井矿床东北约10km处叶腊石(巴林石)矿床中金矿化的发现为高S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多金属矿床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说明大井外围有着较好的银-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大井矿床是次火山热液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基底及燕山期岩浆岩。  相似文献   

15.
斑岩型金矿分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岩型金矿是重要的金矿类型,为我国金矿第三重要类型,但对其在认识远不如其它金矿 。通过研究,提出斑岩型金矿可分为三类:伴生/共生一斑岩型金矿、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和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6.
滇西哀牢山老王寨金矿床控矿构造样式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闯  杨立强  赵凯  刘江涛  李坡 《岩石学报》2012,28(12):4109-4124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生代造山型金矿带,老王寨金矿床是该矿带中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金矿床。该矿床中金矿化的产出受NW向九甲-安定断裂和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联合控制,金矿体定位于老王寨-营盘山背斜两翼NW-NWW向层间接触带或脉岩与地层交界面等构造薄弱部位的左行剪切逆断裂带中。成矿前,区域NNE-S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导致轴向NWW的老王寨-营盘山背斜形成,背斜形成晚期在其两翼形成NW-NWW向的次级断裂。成矿作用过程中,在NEE-SWW向挤压构造背景下,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的转折端和两翼呈背驮式叠瓦状排列的NW-NWW向左行剪切逆断裂为有利容矿空间。之后,构造体制转变为近SN向挤压,形成少量NE向左行剪切断裂,对已有NW向矿体略有破坏。走滑断裂是哀牢山造山带最具特色的构造型式,也是区域最重要的控矿构造样式,在老王寨金矿床主要体现为控制金矿化产出的NW-NWW向左行剪切逆断裂大规模发育于NWW向老王寨-营盘山背斜构造的两翼,对应于区域构造动力体制转换晚期,印度与欧亚大陆斜碰撞导致的区域大规模走滑断层最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7.
牛翠祎  刘烊  张岱 《地学前缘》2018,25(3):1-12
为了摸清全国金矿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部署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金矿成矿规律、时空分布及资源潜力特征,跟踪金矿勘查进展,提出金矿勘查部署建议。中国金矿床虽以小型居多,但大中型金矿床的资源储量约占80%。金矿床在中生代呈大规模成矿特征,其矿床数和资源储量均居主要地位,其次为新生代、晚古生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金矿床在空间上呈区域集中分布特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金矿床空间分布,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预测资源量,修订了金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确定了57个Ⅲ级金矿成矿区带,其中胶东、小秦岭-伏牛山、滇黔桂、西秦岭、燕辽、松潘-摩天岭、东秦岭、长江中下游、丽江-哀牢山和吉南-辽东成矿区带,其查明资源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在全国均居前列。以服务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目的,提出了金矿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将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2类,分别为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变质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砂金型、花岗绿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风化壳型、砾岩型,其中以前5种矿产预测类型为主。在总结金矿床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主要类型金矿预测评价模型。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金资源量31 125.6 t,预测深度大多小于1 000 m,50%的预测资源量分布于已知矿床外围及深部。根据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的找矿进展,找矿主攻矿床类型为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中国东部胶东、小秦岭-伏牛山、西秦岭、滇黔桂为金矿重点勘查区带,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仍是金矿重点找矿地段;西部地区如东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班公湖-怒江、丽江-哀牢山等区带的金矿勘查突破,基础性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投入,为西部地区金矿勘查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利于开创西部地区金矿勘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陈龙  赵元艺 《地质通报》2017,36(1):112-126
博洛(Boroo)金矿是蒙古国发现的首个岩金矿床,同时也是该国开采规模与黄金产量最大的金矿。该矿矿体主要产于博洛近水平断裂带内,整个矿化带(Au异常≥100×10~(-9))长度超过2000m,宽度400m,局部厚度达100m,主要围岩为博洛花岗杂岩、变质沉积岩等。矿床主要矿化类型有金-硫化物、金-石英脉型矿化2种,与中国典型超大型造山型金山金矿具有较多相似点,判定其为造山型金矿。距博洛金矿35km处产出同类型且储量相近的大型金矿—盖特苏尔特(Gatsuurt)。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产出环境、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和总结,并在矿床邻区内划定3个找矿战略靶区,这对中国企业在蒙古寻找同类型金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金矿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以及矿床基本地质特征等,将中国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1 类,其中以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中深成侵入岩体内及其外接触带型、卡林-似卡林型、浅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等为主要找矿类型;成矿年代以中生代、新生代为主。在中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基础上,总结研究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演化、成矿地质条件、空间分布特征、金矿类型、区域成矿要素、资源量等,初步厘定42 个金矿集区,其空间呈集中分布特征。根据金矿勘查单位面积的钻探数量,初步将中国金矿集区划分为高、中、低工作程度区,高程度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除砂金矿外,中国88.12%的岩金(伴生金) 矿探矿深度在500 m 以上,说明探矿钻探验证偏少、偏浅。文章还探讨了中国金矿集区资源找矿潜力,提出了勘查找矿方向和建议,指出中东部老矿山深部、外围和西部金矿集区特别是位于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是未来找矿潜力重点区域,未查明资源储量巨大。  相似文献   

20.
湘东北地区金矿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产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碎屑岩中的一系列金矿床是湘东北地区主要金矿床类型.早期研究者认为该类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属加里东期或燕山期,但均没有高质量的测年数据支持.笔者对湘东北地区黄金洞、万古、团山背3个典型金矿床开展了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同位素测年工作,获得黄金洞、万古和团山背3个金矿床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462±18)Ma(MSWD=1.6)、(425±33)Ma(MSWD=0.14)和(222.4±9.4)Ma(MSWD=2.6),87Sr/86Sr初始值分别为(0.7589±0.0005)、(0.7517±0.0004)和(0.7335±0.0009).测年结果表明,湘东北地区金成矿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并存在印支期金成矿作用.此外,湘东北地区与湘西地区金矿床成矿时代具有一致性,均集中于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是江南古陆上金矿床成矿的两个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