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学科既不象语文,具有完整性和故事性,也不象数理化,具有连贯性,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地理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既集中又分散。在讲解之时,困难较多,容易形成枯燥乏味之势。要改变这种不利于教学的状态,只有靠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如果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能够把一段文字,一个事例,几组数字讲得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许多的地理事象表现了自然美和社会美。诸如,雄奇连绵的山脉,奔腾不息的江河,美丽壮观的瀑布,千变万化的天气,绿郁葱笼的森林.广阔无垠的海洋,江南红壤丘陵的茶园,五岳名山的寺庙,……等等,不胜枚举。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借图设计教法 学习有情有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认为,长时间单调的刺激,大脑皮层会产生抑制,使人易于产生疲劳,难于使注意力集中。因此,教学形式力求多样,不断变换刺激的形式:(1)游戏法。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做游戏可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例如,讲到中国省市的位置,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拼图活动。在游戏中,学生的情趣高涨,始终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相似文献   

4.
一、充分利用身边事例,促进地理规律的理解 人类生活在地理环境之中,各环境要素又时刻作用于人们的生活,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典型例证,这些实际生活背景,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把地理知识有机地移植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利用诗句、成语、俗语以及生动有趣的事例或数字插叙,形象地描述和讲解地理事物的原理和现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创造一种美的境界,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在平日地理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插叙,觉得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下面列举的部分案例,同行们也许这样做了,觉得比较肤浅,但我的意图在抛砖引玉,恳请同行们赐教斧正。  相似文献   

6.
张宏 《地理教学》2005,(2):42-43
传统的教学是我教你学,不注重学生主体的独立思考。学生一味死记硬背、纸上谈兵,这样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型的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是脱离生活实际,不能灵活运用,从理论到理论的东西。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复制知识,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切入进行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前花功夫查资料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练习,是每一个教师理所当然必做的工作。但在教后再次备课却很少有人积极主动地去做,他们大都认为时光不能倒流,课又不需重上,而不愿对上过的课,再花功夫深入思考,深入探究,作重新设计,再次备课。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地理教师应随机应变,选择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有针对性的教法,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并辅以小黑板、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具,组织、启发、帮助学生置身于地理学习情景,参与“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过程”的思维之中,并善于运用变式教学,“多换几个角度”思考分析,注重知识的挖掘与拓展,善于发散,引发思维,开阔思路。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的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游戏活动,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还有利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突破。例如,“世界陆地自然带”一节教材,内容繁杂,难于掌握,教学中我先制作了一些景观道具(画有自然带纬度的面具,各自然带代表植物的面具,各自然带代表动物的面具)做游戏时,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持纬度位置的面具,其他两组分别持代表植物和代表动物的面具,然后做“找家园”的游戏。  相似文献   

10.
面对巨大的备考压力,如何在后一阶段,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并在高分层人数实现零的突破,我决定在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上入手。如是在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检测中,我大胆地改变了传统的“考试中不准学生交头接耳”的惯例,在考试进行90分钟后,我对学生说:“今天是我们第二轮复习的考试,我希望从这次考试开始,我们的成绩会大踏步地提高,每一个同学都会有质的飞跃。从今天这次考试开始,我决定后30分钟全班同学分成6个组进行讨论,我希望通过你们的相互探讨,齐心协力,能提前发现答题中的错误,对选择题进行最优选择,对综合题组织出最精练、最条理、最恰当的语言来,运用你们集体的智慧,每组最后交上你们最优秀的答卷1份,我很期待你们交上的这份答卷会是满分,同学们有信心吗?”。  相似文献   

11.
高中地理教学要求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着眼,给予学生有关的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如何合理利用环境,趋利避害,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有所认识。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特别是要联系我国的国情和国策,要不断补充新的材料,使地理教学紧跟形势,获取实效。  相似文献   

12.
教材相对于科技成果总是滞后的,地理教材尤为明显,随着地理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国际国内形势的风云变化,地理教材提供的地理特征、地理要素等信息,有的已经过时,有的已被新成果代替,还有的是错误的。这些错误的信息,恰好是学生探究的素材,教师精心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教材,  相似文献   

13.
多年教学的现实告诉我,学生“晕”地图,老师也“晕”地图,学生“晕”的是看不懂地图,老师“晕”的是我的学生咋就看不懂地图呢?干着急,却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晕”就是“晕”,再多的理由还是“晕”,晕车有药,“晕”地图有何良方?我苦苦寻觅,感觉自己也很“晕”。复习区域地理,“地球和地图”是一道关隘,虽然有了多媒体课件,也不能说没效果,机器无法取代老师,一个“偶然”的教学现场,笔者巧妙实现了学生观点提升、教学流程优化和课堂和谐互动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地理课中,教师抓住最佳的时机,启发学生发表意见,展开议论,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地理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18—19世纪前期流民的大规模移入引发了秦巴山地的全面开发,而落后的、掠夺性的农业垦殖方式及其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全面恶化,水土流失逐渐加重,水旱灾害频繁.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农耕面积显著减缩,单产下降,人口大量外流,经济普遍衰退,人民生活愈益走向贫困.  相似文献   

16.
臧凤平 《地理教学》2006,(11):28-29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理念以来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然而,笔者在一些公开课中发现,一些教师仍然扮演着“知识中转站”的角色,“穿新鞋、走老路”,忽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首要任务,提供提问技巧和进行提问训练是关键环节,将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强化问题意识,是由学会提问到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必由之路。要使学生会问、善问,必须“授之以渔”,即交给学生必要的提问技巧,同时还需加强训练,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上游泥石流危险度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长江上游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活动强烈,为了长江上游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开展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区划工作。区划采用综合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区域总体研究与典型区研究相结合,因素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间接自然指标与直接自然指标相结合,以及自然危险度与经济发展程度相结合的方法,将长江上游划分为五级泥石流危险程度不同的类型区。  相似文献   

18.
倪刚 《地理教学》2005,(12):35-36
听课是中学教师最经常的活动,也是自我学习提高、促进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每学期除各教研组组织的同事间的相互听课外,还有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新教师的展示课、过关课,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研讨课等等,提供了许多听课学习机会。但是,不少教师却将听课这种有意义的活动流于形式,把听课当作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敷衍了事,在听课过程中无所事事,精力不集中,甚至出现打瞌睡的现象,尤其是在听非本专业的课时这种现象更加普遍。  相似文献   

19.
“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它体现了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地理规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对生活有用。当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教学,也为学生发现、探索地理问题,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资源,增强学习乐趣。学生感受到地理有用而有趣,就可以极大地激发深人探究的欲望。  相似文献   

20.
提起NBA大赛,恐怕大家都喜欢看吧!那快速的攻防转换,精准的空中接力配合,魔幻般的背后传球,大力单手灌篮,绝妙的空中飞人表演,形成了磁石般的引力,吸引了无数的观众。无疑,绝大多数中学生也是NBA的忠实观众。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地理教师正确引导,就能做到既看NBA大赛,又能轻松学好美国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