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类的一般生活规律。昼夜交替是日常活动的天然时钟。了解昼夜长短变化速度与季节的关系,以及昼夜长短的时间与日出日落时刻的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昼夜交替这一天然时钟。一、昼夜长短时间的时空变化原因探究  相似文献   

2.
徐文 《地理教学》2007,(7):17-18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公转地理意义(二)”这节内容主要是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季节更替和四季、五带的划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和人地观。其中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由此产生的季节变化,而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弄清产生上述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引起的地球上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则是教学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3.
叶慧 《地理教学》2012,(19):27-29
【教材分析】"产生时差"是地球自转的三个地理意义之一,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理解晨昏线、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知识点均有帮助,所以本节课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该内容也是学业水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有时为了讲清某些问题,有必要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深化、拓展,如在讲授地球公转意义——“昼夜长短变化”时,对教材中“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对教材生搬硬套。首先让学生回忆刚刚度过的暑假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学生马上就会根据亲身感受得出“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大于夜长”的结论,而对后一句“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学生理解起来,相当费神,可借助6月22日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找出昼弧和夜弧,比较不同纬度各地昼(夜)弧的大小便得出昼夜长短。  相似文献   

5.
正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且也是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之一。此类题目能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以及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对地理思维要求较高,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应予以特别重视,特别是昼夜长短中有很多有趣的对称现象,理解和掌握这些对称规律对于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提升解题效率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6.
地球上不仅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而且在南北两个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这些现象出现,是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问有规律地移动而产生的。因此,上述三种现象的出现是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步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陆才稳 《地理教学》2014,(12):26-28
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在六种版本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的内容编写比较,进行归因推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与地球自转和公转均密切相关。并提出基于结构图的课堂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地球运动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月相变化规律、地方时与区时等等。这些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求学生要能够构建立体空间想象能  相似文献   

9.
杨玉君 《地理教学》2014,(22):56-58
关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教学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的相关建议是:(1)认识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成因;(3)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其中,第三条更为重要。针对近几年的高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制成“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投影片。由于该教具可灵活变动,使课本图中未能表达的内容也能直观地表现出来,给“教”与“学”带来了诸多便利。  相似文献   

11.
姜艳 《地理教学》2013,(14):43-44
正案例一从连黑三日谈极昼极夜章节内容:地球公转的意义之极昼极夜播放flash动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地球公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界线,也就是晨昏线是怎样移动的?学生:有时候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有时候北极圈内全是白天,南极圈全是黑夜;有时候南极圈内全是白天,北极圈内全是黑夜。  相似文献   

12.
尤慧 《地理教学》2013,(17):23-24
正地球运动过程和规律是高中地理学习中最抽象、难度最大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图文转换能力、计算应用能力。在各地高考中地球运动以选择题压轴的形式来命题,具有很强的区分度,是学生地理能否得高分的一个关键。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间、方向、日影的变化是  相似文献   

13.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07,(11):34-35
2007年高考全国Ⅰ卷和全国Ⅱ卷中,有两组题的题图背景非常相似。由于考查内容涉及地球运动知识和昼夜长短分布图的判读,难度相对较大,其命题方式和解法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4.
卢钢  柯健 《地理教学》2009,(9):43-43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人教社必修1)关于这部分内容的教授,通常的办法是讲授法(照本宣科)+图示法(板图演示),教师讲得是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一楞一楞。我们尝试课堂模拟实验活动,模拟实验活动结束后,再用上述“复合动片”投影演示的办法加以总结,实际教学效果比单一使用上述方法更加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相似文献   

15.
梁丽清  袁书琪 《地理教学》2013,(11):23-24,9
正一、"看过会忘记,做过才学会"——实践探究法的确定对于本节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建议师生"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变化过程,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则为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提供依据,是教学重点,师生们应在总结昼夜长  相似文献   

16.
正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二是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高中地理"地球运动"涉及的知识内容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17.
理解和掌握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是学生学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周年变化规律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公转”这部分内容教学中.“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有着重要的地位。我认为,教师只要能恰当运用板图及课本插图.这个难点是可以突破的。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个问题比较难理解,为弄清这一问题,我们除了利用地球仪等演示四季变化,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外,我们还安排学生轮流观察一年中各个季节日出日落的时间,日出日落的方位。然后,我们把这些数字整理成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施兵 《地理教学》2013,(24):29-31
日照图的判读与应用是自然地理中的重难点。介绍了日照图的三种类型:常规型、变式型、旋转复合型,以及日照图判断和应用的八个步骤或方面:确定南北极点、确定东西经和东西向、确定晨线和昏线、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日期和时间、计算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地球上不同日期的范围、确定太阳升落方向和物体影子朝向。  相似文献   

20.
地球公转的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又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造成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这部分内容是传统的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制作旋转式投影片简便易行,能有效地帮助建立起完整的运动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