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艳 《地理教学》2011,(18):17-18
一、教学课题 法国(六年级第一学期“自主学习”篇章)。 二、活动背景 本节课选自六年级第一学期“自主学习、认识国家”篇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本课的活动设计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阅读地图等环节获取法国国家地理的相关信息,然后由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整理散乱的信息,并构建国家地理的基本框架。本节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突出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阅读“图”,分析“图”和运用“图”,  相似文献   

2.
情境是学习活动发生的特定环境。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极地地区”为课例,阐释教学主题情境的设计对于深度学习的触发、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是至关重要的。从“容·深”、“程·深”、“情·深”三个层面,剖析主题情境对学习内容多维度化、学习主体思维外显化、学习动机内发性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性效益;并说明其利于学生以地理视角解决基于生活的真实问题,利于学生基于过程的知识的生成与建构,利于学生基于“情”感的深度体验。  相似文献   

3.
江静华 《地理教学》2012,(11):37+48-37,48
活用“导学稿”是“学案导学”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灵活运用“导学稿”,把集体智慧、个人风格和各班学晴相结合。在“导学稿”的基础上,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提高“导学稿”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13日和14日在绍兴市嵊州第二中学举行了绍兴市高中地理教学观摩课活动,参加展示的教师都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摒弃了传统的“以教为本位”的“师传生受”的教学观和“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价值观,充分体现新课程重过程、重体验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凸显了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从根本上焕发了课堂的生命力。在几节观摩课中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不仅给一线教师学习理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很大启发,也给一线教师如何推进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以深深的启迪。下面我把这节观摩课课堂实录的片段呈现出来,并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感触。  相似文献   

5.
王英琼 《地理教学》2014,(14):28-31
一、活化课前 学生课前预习,自主解决基础性问题,设疑、质疑;同学合作搜集资料、设计活动方案;师生合作优化活动方案;教师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教学情境等"活化课前"的策略,能体现"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不断提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活动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以“活动促发展”的新教学观下,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通过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确定活动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创设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自主参与的各类课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感性经验,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一种教学形式。地理学科以其所具有的综合性、实用性和基础性等特点为我们开展活动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使用改进的S—T分析法和ThomaL.Good&JereE.Brophy的课堂观察技术对高中地理课堂提问行为进行分析,以《百节名师风采课》中“荒漠化的防治”一节为例,得出的结论如下:“荒漠化的防治”这节课主要是在提问行为为主的对话型教学模式下完成的;注重了问题引入方式的多样性;提问方式采用群体与个别提问相结合和鼓励性的教学反馈等四大亮点。同时,该节课的课堂提问行为有四点待改进:需要注意高层次的提问类型与低层次的提问类型相结合;减少教师自问自答;鼓励学生提问;适当增加提问后停顿时间,正确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叙述性课和活动性课是教科书表述的基本形式。传统的地理教科书叙述性课居多,活动性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考虑如何便于教师的“教”,而对于怎样引导学生主动的“学”,考虑较少。在地理新教科书设计中,适量增加活动性课,不仅是教科书编制观的发展和变革,而且对教学观、学习观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玲娟 《地理教学》2013,(21):40-42
一、用“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能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例如,引用人教版必修地理1教材第29~30页的动手操作型活动为“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节中的“热力环流”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0.
黄雷 《地理教学》2015,(1):32-34,20
一、教学立意唐代画家张彦远认为:"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课堂教学何尝不是呢?"农业"一节究其本质,就是要求学生能理解和运用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笔者起初的设想是"站在系统的高度,纳入知识的海洋"来设计本节课的。而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精心创设了有意义的课堂活动,建构探究活动的教学模块,培植学生对地理的好奇之心,对地理思想和观点的探究之意,对地理课堂的享受之乐,是我们对本节课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地理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有案例,有活动,有思考,给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大的难度,如果教师课前不去认真思考、备课,课堂教学就有可能是照本宣科,自始至终都是帮学生梳理教材,教学过程平淡无奇,学生毫无学习热情。所以,课前精心备课,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产业转移”一节教学为例,谈谈如何精心备课,提升课堂教学品位。  相似文献   

12.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13.
是明艳 《地理教学》2011,(19):19-20
一、了解学生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也是新教材编写的重要指导思想。课堂教学中要成功的进行探究活动,就必须了解学生,找到学生探究的动力,找到学生知识结构的生长点。以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节为例,本节教学内容新教材在呈现上有以下特点:正文内容非常少、呈现方式多、探究难度大,  相似文献   

14.
刘宇桦 《地理教学》2022,(8):27-29+51
课堂活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而课堂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热力环流”一课的课堂活动为例,分析深度学习视角下高中地理课堂活动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5.
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是最常见的一种教研活动,为了在一节课中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恰当的教学行为和良好的教学效果,通常由教研员与执教老师一起精心准备(备课、试讲),然后与听课、评课老师一起观摩。其实,笔认为,真正能给教师带来启发的应该是这节课的设计过程,比如试讲课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调整解决、产生怎样的效果差异。将这些幕后的“故事”挖掘出来,呈现给听课、评课老师,或许更有研讨的价值,教师也更容易认同与接受这节课中所体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6.
沪教版本节教材没有专门讲述埃及的各种自然地理特征,而是突出了“埃及的命脉——尼罗河”和“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这两个重点。所以,教师在设计时思考的出发点是如何通过学生的学习让他们自然而然得出这两个结论,因此设想通过“提问一设疑一解疑”的过程较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这样,“提问”成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关键之处,担负着落实重点和难点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李金国 《地理教学》2012,(11):20-22,8
一、课标分析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本条标准,教学应从三个层面上达成该部分的教学要求。一是学生要学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二是学生能够通过所绘示意图,总结并说出气压带、风带分布和移动规律;三是知道不同气压带、  相似文献   

18.
张天中 《地理教学》2020,(10):22-25
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和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实践构建了“区域”统摄下的核心概念体系学习进阶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定位分析和课标对比分析,初步制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进阶模型。结合本校高二选考地理班学生的学情,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节为例,笔者尝试设计促进学生从水平二向水平三进阶的教学案例,并就学习进阶设计与实施、核心素养落实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徐毅 《地理教学》2001,(7):29-30
“地球的运动”一节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一部分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要内容,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仅凭简单的设计、平直的讲述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学生模拟实验等形式,突出学生动眼、动手、动脑三大环节,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和谐、完美,并且善始善终,使知识的掌握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知及思维活动能力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对本节课的主要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赵瑞明 《地理教学》2000,(11):30-31
“长江”一节是在上一节所讲的有关河流与湖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长江”这一特定区域为对象,研究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长江既能为我们提供水能、航运、灌溉之利,又可以使我们的生命财产和生产活动遭受巨大损失。实际教学中。就应把握这条人地关系主线,向学生讲明既要合理地开发利用长江,又要加强对它的综合治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