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乡土地理作为学校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起源于清末,在培养学生爱乡爱国情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年来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的组成部分,与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教学顺序发生了很大变化,乡土地理教科书的编写主体、教材结构、教材内容也不断演变。本文通过梳理我国乡土地理课程和教材的百年演变,以期促进深度挖掘乡土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优化地理课程结构,为乡土地理课程的建设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是当前中学地理教育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乡土地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感知性,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情境载体。本文以“重庆人口迁移史”作为乡土地理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依托乡土地理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乡土与地方是中学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乡土地理教学与地方感培养具有内在联系.本文解析与重构地方感影响因素,借助量化研究厘清在乡土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因子、情感因子、功能因子、地理学科价值观因子对学生地方感的影响路径,提出基于地方感培养的乡土地理教学策略,助推地方感的教育实现.  相似文献   

4.
朱燕 《地理教学》2021,(6):29-3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将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乡土地理教学案例的探究则成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必不可少的方式。本文以乡土地理“黄河三角洲”为例,分析土地盐碱化,着力探究乡土地理生态环境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以情景化教学和实验教学方式为手段,引导全体学生深入探究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明飞 《地理教学》2012,(24):47-49
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融入乡土地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任苏蕊 《地理教学》2023,(15):35-38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落实的。地理教学需要走出课堂。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素材之一。本文以必修《地理2》主题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为例,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为调查区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从身边的乡土资源出发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广泛结合乡土地理材料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增强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具身学习优化乡土地理教学过程,乡土地理教学深化具身学习的发展。本文基于具身学习理论,强调身体与学习环境交互的重要性,通过挖掘乌江流域的乡土地理资源,设计具身学习视角下乡土地理教学案例,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许悦琦 《地理教学》2023,(10):53-54+48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既能延伸、拓展教材内容,丰富地理课堂的教学资源,又能体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培养学生四大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理念。本文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探讨了乡土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使学生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更加关注周围环境,更加清楚地认识我国国情,学会用地理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维思考世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坚定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运用地图的能力、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地理计算能力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的能力。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乡土地理内容丰富,包括这个地区的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保护等。学生对于乡土地理能具体、熟悉地感知或参与,具有直观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解决身边的问题,成就感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反过来更有利于教学的实施和知识的巩固,起着良性循环的功用。  相似文献   

11.
张海 《地理教学》2014,(10):26-30
正乡土地理教材是乡土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乡土地理教育的主要依据。乡土地理教材开发对落实课程改革精神、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各地开发乡土地理教材的热情高涨,已开发出来的教材数量非常庞大,但总体质量却并不高。乡土地理教材在基础教育界的影响力与其应有水平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不过笔者认为,有一个原因必须给予格外关注,那  相似文献   

12.
高中地理教学突出强调区域性和实践性,其中研学活动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开发能够充分发挥地方性优势,实现地理教学走向生活化和实践化.本文依托安庆地区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融合地理概念教学和问题探究式教学,分别从"教师引导式"和"学生自主式"两大视角,探究研学活动内容、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各方面,实现乡土地理研学规范化、高效化.同时,针对研学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探讨,进一步优化乡土研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跨学科主题学习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本文以招堤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创设乡土情境问题。以探寻湿地保护措施为总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实施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语文、生物、历史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深度探究,并鼓励其运用跨学科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黄婉庆 《地理教学》2021,(18):36-37
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中学地理课程能在理论上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力度仍有待提升.本文以深圳湿地为依托,开展以"穿越湿地·我的家在红树林"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活动,探索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品质和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案例分析,多是国内外业已引为经典的事例。这些地理事例图文并茂、事实详尽、特征鲜明,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经典的事例总是与我们的学生有着不能言状的时空距离,仿佛隔着一层纱。所以,能否将学生每天生活着的家乡地域中的日常地理事物或新近发生的乡土地理现象作为教学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以拉近学生对地理案例的现实感知,成为笔者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并也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几年下来,我发现,将乡土地理素材运用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来并不缺乏契机和知识结合点。笔者把将乡土地理素材融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这一教学模式取名为"乡土一刻"。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利用乡土地理材料引导学生学习重点、难点地理教材在阐述地理现象和地理基本原理时,考虑到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和典型性,所选的事例和材料全球性、全国性的较多,而初中生理解能力相对欠缺,缺乏亲身体验,从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但他们对乡土地理耳濡目染,朝夕相处其间,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适时恰当地选择乡土地理材料加以举  相似文献   

17.
潘慧平 《地理教学》2012,(18):29-32
台湾重视乡土地理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精神,并把这一理念贯彻于课程中。本文从台湾2009年正式颁布的课程标准来分析台湾地理课程的乡土地理内容,进一步提出可供大陆地理教育借鉴的宝贵经验。一、台湾高级中学地理课程设置概况台湾为适应新时代教育潮流与衔接九年一贯课程,自2001年开始,积极修订高中课程标准,并于2006年实施新课程标准。但因课程标准中规划的延后分化,引起社会上的许多专家学者的争论,又开始着手修订2006年地理课程标准。直到2009年,高中开始实施正式的地理课程标准,并将课程标准正式更名为  相似文献   

18.
陈文锋 《福建地理》2006,21(2):157-159
本文运用综合的观点,探讨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的意义和教师的指导作用,分析乡土地理小论文的特点,剖析如何指导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乡土地理小论文撰写指导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蔡梅 《地理教学》2010,(19):31-32,30
一、借助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增“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乡土地理材料就是在学生周围,学生时常接触,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乡土地理课堂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蔚 《地理教学》2004,(9):16-18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也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目标,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以《上海市乡土地理》“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为例,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乡土地理的优势,密切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