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18篇
测绘学   5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何丹  孟斌 《北京测绘》2021,35(5):688-694
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和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与实践,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以反向设计为原则,结合专业毕业要求,确定课程学习成果,然后以成果为导向,设计实施教学改革,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方向的课程《GIS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核心课程,探索和实施成果导向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结合课程内容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融入设计,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典型案例和实施路径,包括制定课程目标、确定学习成果、探索和实施新型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朱胜兰  章志琴 《北京测绘》2021,35(6):828-832
为了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选取建筑类专业课《工程测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进行融合,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职业道德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思政体系.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学科建设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课程体系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导的《中国地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学科交叉和综合思维,构建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引导的课程设计,突出了国情教育、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海洋国土开发与保护、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空间治理等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科教融合和小班授课模式,对《中国地理》本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进行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角度进行了创新尝试,以期能够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中国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树立德育、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构建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地理思维的地理学科人才培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地理学专业课程的教与学。本文以“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为例,按照组建课程思政改革团队、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改革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总体思路,探索课程思政实践,强调从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进行地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地理学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课程基于专业重要知识点,润物无声地融入区域发展观、家国情怀、团队合作与求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同时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相结合,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徐健  彭黎  时群 《地理教学》2023,(1):57-59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文章依据戚勒和赫尔巴特提出的“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和应用”五段式教学法,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性质、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培养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和塑造专业精神等角度对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为物理大地测量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创新工作室、实验中心、实习基地”三级实践育人新体系,形成了思政实践育人、教学实践育人、科研实践育人与创新实践育人的“四育人”模式,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实践育人新体系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在育人体系构建、德技双馨师资队伍、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等全链条上均取得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8.
李晓菲  黄观文  王乐  李昕  舒宝 《测绘通报》2022,(S1):13-16+32
以卫星导航类课程为例,为实现理论知识宽广、饱含爱国情怀、实践能力较强的创新型测绘科技人才的培养目标,将以“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为核心的北斗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全方位融入至卫星导航类课程教学的“认知—实践—创新”三阶段,探索构建“循环式”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打造“三全育人”新课堂。  相似文献   
9.
温伯威  孙群  马京振  徐青 《测绘通报》2022,(S1):37-39+87
以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数字地图制图原理与技术课程为例,提出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提炼了辩证思维方法、爱国情怀、使命担当、版图意识等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了思政典型案例库。教学实践表明,在知识传授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不仅可以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人文地理学课程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建构人文地理学理论框架、培养人文地理学科思维、提高人文地理问题分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阐释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和实践内容的基础上,从教学体系、思政元素、育人效果和专业特色4个方面探讨了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并且,本文结合具体实践,从目标引领与融合、建设模式与实施路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设计方案,以期为地理科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思政建设与教学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