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8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彦平  刘大海  罗添 《地理研究》2021,40(7):1902-1916
陆海统筹是海岸带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在海岸带空间开发与保护中,人地(海)关系、区域空间关系、陆海关系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具有显著的复合系统特征。基于陆海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与要素的流动特征,构建了包含人地(海)关系、区域空间关系、陆海关系的海岸带复合系统,并将陆海统筹的实现转化为海岸带复合系统的协调过程。研究表明: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受复合系统与外界之间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与要素流动过程的影响深刻。因而,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的关键在于系统结构与功能完善、系统空间位置调整和系统输出内容管控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中深化陆海统筹的策略。  相似文献   
22.
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碳汇经济价值核算是推动海洋碳汇市场交易、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探讨了海洋碳汇及海洋碳汇价值内涵,提出海洋碳汇经济价值分狭义与广义两种,重点分析了广义海洋碳汇价值的特点和构成,运用“总经 济价值法”核算广义海洋碳汇价值,构建了分类价值指标体系和分类核算方法。最后从海洋碳汇资源调查监测方法学、评估与核算标准体系、海洋增汇项目开发、海洋碳汇政策保障等角度提出海洋碳汇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3.
参考海水产品消费量推算海域使用面积的思路,厘清了水产品消费量和养殖用海面积之间的关系。通过重建和完善养殖用海需求量估算的数学模型,开展了我国沿海地区基本养殖用海需求量的预测研究,并推算出2050年全国沿海11个省(区、市)基本养殖用海需求面积。预测结果可以为全国养殖用海的保有量目标、沿海地方基本养殖用海规模的划定等方面提供参考。研究表明:2050年我国基本养殖用海总需求量为421.24万hm2;其中,山东省和辽宁省的基本养殖用海需求面积最大,在全国总需求量中占比为45%;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的需求量相对较小;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养殖用海供需比最低,建议这两个地方在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时考虑扩大养殖用海规模。  相似文献   
24.
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统筹管理制度,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提供新思路,文章分析和归纳相关研究背景和现有制度基础,从基本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基本自然资源区"的概念、分类分区和制度设计4个方面深入研究"基本自然资源区"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自然资源部成立的背景下,我国实施基本自然资源统筹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现有的农田和草原等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为其奠定基础;基本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基础性、资产性和兼容性,"基本自然资源区"是科学规划的兼具资源生产功能和自然生态价值的国土空间,属于特殊的经营性资产,主要包括基本农田资源区、基本草原资源区、基本森林资源区、基本水资源区和基本滩涂资源区,未来可逐步吸纳其他自然资源;应从明确功能和管理定位、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守管控底线、注重制度衔接和统筹以及搭建信息平台5个方面开展制度设计,探索构建以严格管控基本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和功能为主的基本自然资源统筹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5.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利用规模的持续增长,不同项目重叠用海的问题开始凸显,海域立体分层使用模式得到广泛关注。海域立体分层使用以海域的立体性、多宜性等自然属性为基础,以协调竖向空间的用海活动为目的,是未来海洋空间管理制度体系变革的方向之一。现行的海域空间“平面化”管理思路,使海域立体分层使用面临竖向空间边界不清、二维海籍管理模式不适用、缺少立体空间规划及利益相关者协调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借鉴土地立体分层使用的经验,结合海域空间自然特征与开发利用特点,分别从海域分层方法、三维海籍信息表达方式、海域立体空间规划、设立海域役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海域空间立体分层使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
文章针对美国扩大太平洋海洋保护区提案,进行了相关文献检索、资料收集与翻译整编,并对保护区建立背景和最新动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相关国际海洋法理论,从保护区选址位置、设立依据、战略意义等方面,对该提案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归纳总结出美国扩大太平洋海洋保护区提案的主要目的。依据以上研究结果,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海洋保护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7.
为促进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话语权和执行力,文章系统分析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的发展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对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的实践和展望,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经历萌芽、成形、发展和充实4个阶段,发展特征主要包括理念的更新、原则的完善以及义务和责任的明确,然而至今在规章环境保护条款、《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非缔约国的环境保护权责和相关利益平衡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我国从参与制定相关制度和开展国内法探索等方面积极实践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未来应从制定环境保护标准、探索政策环境和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完善国际海底区域环境保护制度,我国应继续参与相关国际法律制度的制定以及完善国内海洋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8.
本文利用1996年至2005年山东半岛7个沿海城市9大海洋产业数据,对山东半岛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作了聚类分析,并对山东半岛海洋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及优化提出了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半岛7个沿海城市海洋产业竞争力青岛市位居首位,烟台、威海次之,潍坊、日照、东营和滨州再次之.山东省海洋经济应以青岛市为发展中心,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应特别重视海洋第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沿海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海陆发展差异也在日益扩大,海陆二元分异、资源开发无序、资源分配失衡、调控手段滞后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快速发展中必然面临的发展矛盾,另外也凸显出对海陆资源配置理论、方法需求的迫切性。文章研究界定了海陆资源配置的内涵、范围、原则与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海陆资源配置的理论方法体系进行了尝试性建构,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沿海与内陆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使得海陆二元化问题日趋凸显,如何减小海陆发展差距,推动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协调发展,实现海陆统筹是蓝色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首次构建了基于生产函数理论的海陆二元结构生产要素均衡模型,通过数学推导,证明了生产要素海陆间最优配置点的存在,并从内外两方面对海陆二元结构内部生产要素的配置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蓝色经济区建设,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