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水中的N,P,Si是海洋中最基本的营养物质,对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存、繁殖、海洋生物食物链结构和新陈代谢,以及海洋中物质的循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是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几乎世界上海洋的各个区域都有其研究报道。中国陆架海中营养物质的研究已进行了40多年,获得了大量的资料和重要的研究成果。随着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世界大洋、极地海的营养盐研究,并有一些报道(顾宏堪,1992;宋金明,1995,1996; Hecky等,1993),但对世界大洋定点长周期的营养盐变化观测研究和降水对表层海水的输入影响长周期定点系列观测还未见报道。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有一个世界海洋中最大的高温、高盐“暖池(WPWP)”,这里进行着地球上强烈的海气相互作用,所以,研究该海域海水中营养盐的变化规律,对系统研究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乃至全球气候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4°S,156°E长达4个月的定点观测,研究了上层海水、深水中营养盐的变化、营养盐的周日变化及降水对表层海水营养盐输人的影响,本文为TOGA-COARE研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2.
渤海南部沉积物中的活性铁及氧化还原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渤海南部沉积物中的活性铁、沉积物粒度、氧化还原环境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活性铁与沉积物颗粒度大小关系不大,河流输入物对沉积物活性铁浓度有重要影响,沉积物中活性铁与其氧化还原环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3.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与纤维素相近的骨架结构,其资源丰富,用途广泛(方波,1998)。但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力,因而不能熔融,也不溶于普通溶剂(如水、乙醇等)(董炎明等,2002),实际应用中较多的是其部分或全部脱乙酰化产物——壳聚糖。壳聚糖虽然可以溶于酸性水溶液,但不能直接溶于水中,且在酸性水溶液中不稳定,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董炎明等,2002)。所以,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的研制正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壳聚糖分子中C2位上的-NH2,C3、C6位上的-OH,均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在适当条件下可进行多种化学修饰,如酰基化、羧烷基化、硫酸酯化、烷基化、羟烷基化及氰烷基化等。引入上述功能性基团,可增加壳聚糖的溶解性和功能性,拓宽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这些衍生物的制备研究已成为壳聚糖应用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4.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海水界面间营养物质的扩散通量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主要研究了南沙群岛海域泻湖及礁外沉积物间隙水生态系中的营养 组份 NO3-N, NO2-N, NH4-N, PO4-P, SiO3-Si及其在沉积物一海水界面间扩散转 移通量,结果表明:(1)该海域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浓度较高,∑N/P礁外间 隙水高于泻湖间隙水,相对而言,泻湖间隙水中缺氮,礁外间隙水中缺磷,礁外 间隙水中营养组份的垂直分布各异。(2)该海域沉积物活性明显高于东中国 海,沉积物中大量营养组份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H4SiO4是礁外界面扩散是最 大的组份,而在泻湖中NO3-或NH4+是最大扩散量的组份,礁外界面H4SiO4, NO3-扩散大于泻湖,这些扩散转移特征由组份本身的性质与环境特性决定; (3)该海域水温高是造成间隙水中营养组份大量产出并向上覆海水扩散转移 的主要原因,温度高,沉积物释放出营养组份的表现活化能降低,沉积物的活 性增强,从而释放扩散出大量的营养组份。  相似文献   
85.
在农业中提高单产的方式主要有选育优良品种(如型杂交水稻,选育耐旱、抗涝、抗病害、抗倒伏的粮食品种);增加对单位可耕地的投入,主要指增加可耕地的肥力(化肥等);对农作物后期生长的投入(包括防治病虫害的农药,喷施叶面肥等);通过外加刺激因素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农丰一号”高效浸种剂(简称浸种剂),是一种天然海洋产物经深加工复合而成的农业海洋高科技产品,经过几年的系统研制,在国内首次开发成功。经栽培试验表明,它有明显刺激农作物幼苗的根系发育和壮苗作用,有显著增加农作物产量、改善粮食品质、增加农作物抗…  相似文献   
86.
面向序列影像的三维场景重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序列影像三维场景重建过程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不高、模型精度不够等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影像的三维场景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子获得了大量稳定的特征点后,结合K-D树搜索策略以及随机抽样一致性误匹配剔除方法得到稳定的匹配点对,然后采用稀疏光束法平差获取序列影像的相对位置姿态参数,最后采用多视密集匹配方法实现场景目标的密集重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可以快速得到准确、完整的三维重建结果。  相似文献   
87.
赣东北信江盆地晚白垩世圭峰群塘边组以发育大型高角度交错层理的风成砂岩为特征,总体为干旱气候条件下沙漠沉积环境的产物。该地区所采砂岩样品为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碎屑颗粒主要包括石英、长石、云母和岩屑,多呈次圆状,分选性较好。利用碎屑锆石LA-ICP-MS测年法,对塘边组风成砂岩进行U-Pb同位素定年,分析物源。碎屑锆石颗粒大多数大于100μm,Th/U值为0.1~2.1,且大部分锆石内部具有清晰的振荡环带结构,表明多数为岩浆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1.4±1.2Ma。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于5个年龄段,分别是137~170Ma、431~506Ma、798~1172Ma、1268~2493Ma、2501~3488Ma。这些主要年龄区间与中国东南地区已知的岩浆事件对应,分别为燕山运动、加里东运动、晋宁运动、吕梁运动。其中,燕山期酸性火山-侵入杂岩提供了主要物源。结合风成砂岩交错层理反映的古风向数据,认为弋阳塘边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盆地北西部的九岭地区及北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88.
本文首次报道用沉物捕捉器研究南沙群岛珊瑚礁泻湖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垂直通量、垂直转移形态,与表层海水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甲壳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化学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甲壳质(Chitin),也称几丁质、壳多糖,俗称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属于氨基多糖,学名为N-乙酰-2-氨基-2-脱氧-D-葡萄糖,分子式为(C8H13NO5)n,单体之间是以β(1→4)苷键连接,分子量一般在106左右,理论含氮量6.9%。甲壳质广泛存在于无脊椎动物的外壳,昆虫的外骨骼,内角质层,真菌的胞壁中。在自然界中,甲壳质的年生物合成量高达千亿吨之多,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2大自然资源。由于甲壳质天然、无毒(LD5016g/kg)和所具有的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可降解性,以及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使它在医学、药物制剂学、化工、食品、化妆品、…  相似文献   
90.
渤海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磷与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现场模拟了渤海沉积物-海水界面磷、硅的交换通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渤海磷、硅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式,渤海的磷、硅主要来源于河流的输入和沉积物向海水的扩散提供,输出则是主要通过向黄海输送。计算结果表明,渤海每年沉积物向海水提供的磷、硅分别为102×106和190.6×106kg,分别占渤海磷、硅循环总量的86.4%和31.7%。说明沉积物-海水界面过程在渤海磷、硅循环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