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303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对冲绳海槽中段DGKS9603孔134个样品(孔深0~481cm),测试了18种常、微量元素,对该柱样的29个样品(孔深0~488cm)进行了REE测试。对采自长江三角洲的CYm柱样和黄河三角洲的S3柱样中的晚更新统的5个样品进行了常、微量元素和REE测试。分析表明,冲绳海槽中段在全新世、末次盛冰期和末次间冰期的沉积物均以陆源物质为主,生物沉积为次。末次盛冰期以陆源硅质碎屑沉积的大量增加为特征;全新世生物沉积量有较大的增加;末次间冰期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但较全新世更富陆源物质。冲绳海槽的物源演化受末次冰期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对比冲绳海槽与长江和黄河物源的地球化学参数,包括REE、稀有元素、惰性常、微量元素,判识出末次盛冰期冲绳海槽的陆源物质,具有长江源的物质属性,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古长江。  相似文献   
172.
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资源,文章从海洋公园建设角度概述觉华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的开发与保护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海洋公园的数字化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觉华岛国家级海洋公园是典型的北方海岛生态保护区域,对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海洋公园当前在管理制度、监视监测技术、科技支撑能力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不足,应加强物联网监测体系建设、数字化评估建设、科研和人才建设以及生态保护和文化宣传。  相似文献   
173.
为探究2021年8月8日遵义市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中芙蓉江上游局地特大暴雨成因及地形的影响作用,该文利用探空资料、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及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常规诊断方法对此次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受地形影响,强降雨集中发生在芙蓉江上游峡谷内,200 mm以上的降雨发生在峡谷左侧山脉上,100 mm以上的降雨发生在峡谷底部。(2)副高控制及南北两支水汽输送在遵义上空汇聚,形成高温高湿的大气环境,低层及地面锋区南压触发对流,夜间副高增强使低层系统长时间维持,导致区域性暴雨产生。(3)中心强度在55~60 dBz的低质心降水回波带长时间维持少动是造成本次区域性暴雨天气的直接原因。峡谷左侧山脉上的回波单体发展旺盛,回波顶高在15 km以上,具有悬垂结构及小尺度辐合区。能量耗尽后峡谷内中心强度在55 dBz的低质心降水回波发展导致峡谷底部出现大暴雨天气。(4)大气不稳定性最强时,系统长时间维持导致南北两股气流汇入峡谷中产生狭管效应,峡谷深处出现小尺度气旋性环流使对流增强,由此引发峡谷山脉上特大暴雨。不稳定能量耗散后,冷空气越过山脉叠加在峡谷底部暖空气之上,使大气...  相似文献   
174.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分析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水资源评价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和探讨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分析系统(T-WRAS)的功能、结构、数据组织及其实现关键技术。同时介绍了降水量—高程量化模型(PEM)、自调节水量模拟模型(SRWQ)、基于“发展综合指标测度”的协调程度量化方法(DD)等一些模型和方法。该系统可对三源流汇流过程进行分析,对研究区进行数量、质量、开发利用及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以图、文、表等多种形式表达。系统的框架、建设思路及相关模型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5.
176.
海域使用权属数据是海域使用科学研究和海域综合管理决策制定的重要依据。文章分析了海域使用权属数据质量控制的现状,研究了海域使用权属问题数据质量控制的判别方法。设计了计算机与人工校验相结合的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实现海域使用权属数据系统化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为海域使用统计和海域使用管理决策支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7.
为加强对海上风电项目的用海管理,规范海上风电产业的用海活动,促进海域空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文章采用海上风电用海权属、风机遥感影像解译和海上风电用海项目核查的数据,以2016年年底为时间节点,对江苏省海上风电用海项目的确权管理、疑似疑点疑区、项目承担企业和项目运营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共确权海上风电用海项目44个,已建设40个,总建设面积为6 712.91hm~2;疑似疑点疑区海上风电用海项目有26个;项目承担企业主要包括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等;已建成投产并网的海上风电用海项目有29个,总投资额近293亿元,年发电量约50kW·h,年产出额近34亿元;目前海上风电用海项目主要存在未取得海域证、部分风机偏离原批复界址范围和规划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未来应坚持保护优先和适度开发原则、规范项目管理、优化规划布局以及加强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78.
为了解獐岛和大鹿岛近岸海域悬沙浓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潮流动力的关系,促进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文章通过样品采集和分析计算,研究相关海域悬沙浓度的平面和垂直分布特征、潮流场分布特征、悬沙浓度与潮流的动力关系以及全潮单宽输沙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小潮期的悬沙浓度均存在较明显的水平梯度,同一层水体大潮期的悬沙浓度大于小潮期;悬沙浓度呈近岸较高、向海逐渐降低的分布状态;悬沙浓度与海水涨落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垂直分布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变大,垂直梯度近岸海域较大、远岸海域较小;涨潮流的流速明显大于落潮流,潮流运动形式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主流向大致呈NNE-SSW走向;远岸站位各层潮流流速的平均值略大于近岸站位,同一站位的潮流流速随水深的增加而有所降低;潮流变化使悬沙浓度出现周期性变化,悬沙浓度峰值出现在流速峰值后,且在落潮期更大;全潮单宽输沙量在大潮期和小潮期分别为151.7~1 017.9kg/d和146.3~931.9kg/d,净输沙方向均为西南向,即落潮方向。  相似文献   
179.
城市绿化覆盖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绿化率和绿化布局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人居适宜性。研究中将2005、2010、2015年北京市土地利用(LUC)数据中的城市居民用地作为城区范围,应用Landsat 5、GF-1影像数据和MODIS产品,利用支持向量机的监督分类方法,提取了2005、2010、2015年的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数据,并获取了同期的植被指数(NDVI)数据;继而以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均匀度和植被指数为评价指标,在公里栅格和行政区2个尺度上探讨了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动态特征。研究表明:① 3个指标在空间和时间2个维度、区县和栅格2个尺度上都表现一致。这反映北京市过去10年中,在绿化面积增加的同时,绿化的空间布局得到优化改善,绿化的质量得到提高。② 2005-2015年,北京市城市绿化覆盖面积由518.93 km2 增加到1405.54 km2,绿化覆盖率由39.9%增加到49.13%,绿化覆盖均匀度由0.598增加到0.653,植被指数由0.42增加至0.5。③ 北京市城市绿化建设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中心城区绿化建设缓慢,成效不明显;重大绿化建设成果主要集中在城市边缘地区和远郊区县。城市绿化改善过程主要发生在2005-2010年。  相似文献   
180.
大量文献资料分析表明,平原地区地下水脆弱性主控因素为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土层及其特征,而包气带粘性土层的截污性能及其厚度则又是脆弱性主要的影响因子。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粘性土的截污容量大小可以通过模拟淋滤实验测试得出,有效阻隔足额厚度也可计算得出。根据不同粘性土层的截污容量、有效阻隔厚度等,可以评判土层的污染防护能力,并可据此评价平原区地下水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