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关于地震前兆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民 《地震》1993,(2):72-73,76
地震前兆的探测研究是地震预报的基础,也是研究地震孕育、发展、发生的成因理论的最基本的实际科学资料.在我国,开展大规模地震前兆的探索已走过将近30年路程,归纳起来有下述基本特点. 1.地震前兆的多学科综合探索和观测、研究、预报三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中国大陆强震轮回活动的计算机模型研究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40  
通过对中国大陆7级以上强震的研究发现,地震活动呈现为时间上轮回和空间上迁移的动态图像。为探索这种图像的物理本质,本文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模拟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含有多个活动地震带的地震构造块体的地震活动。文中用若干列并联排列的基本元件(由Maxwell体和刚性滑块组成)来模拟地震活动带,并用耦合元件来模拟地震活动带之间和带内各段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强震的轮回活动以及高潮中成组强震间的相互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33.
印度板块北边界地震活动和中国大陆地震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本文研究了印度板块北边界地震活动与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关系,给出了两者在时间起伏上的一致性,以及印度板块北边界兴都库会和缅甸两端点附近中深地震对中国大际强震活动所具有的前兆性和相关性。这些特点,对于中国大陆强震活动的预测,尤其是地震大形势预测是十分有意义的。文中还应用了中国大陆强震孕育发生的计算机模型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理解中国大陆作为一个孕震系统在周围地质构造块体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34.
本文初步分析了唐山大地震前,燕山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背景,讨论了唐山震源区及其邻近(1°范围内)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特征。试图以“蠕变——应力集中”的震源孕育图式去讨论异常发展的不同步性和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35.
回顾地震预报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可以肯定,地震活动的分析作为预报地震的重要方法曾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某些成功,但大量的错报、漏报说明不少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1.如何根据各种动态图象的含义,采用相应的较合理的分析方法。2.如何正确地判别中小地震活动的异常是否为大震的前兆。3.如何较客观地估计各种方法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36.
Introduction Earthquake activity analysis in different sub-regions in Chinese mainland shows that the dis- tribu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exhibits the different spatial patterns in different periods. Seismic activity in the same earthquake area or seismic belt is self-similar to some extent, and the charac- teristic in time is some ″periodicity-like″. It shows that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are quite dif- fer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SHI et al, 1997). For a seismic region, strain is one…  相似文献   
37.
确定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首先阐述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分级原则(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突出重点原则(重点监视防御区面积占全国或省辖面积的较小部分,而其地震损失占总和的大部分)和科学技术思路(以地震危险性预测为基础,以灾害损失的预测为依据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次,回顾了确定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成果。回顾表明,在1996~2005年间,发生在我国大陆有监测能力地区的10次强震中,有8次发生在防御区内及其邻近地区,其经济和生命损失已分别占大陆的67%和92%。最后,简要介绍为确定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而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基于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震工程学、社会学和预测学而进行的10年尺度的中长期地震危险预测研究,以及所得到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危险概率预测图、地震危险性(烈度)预测图、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和地震危险性综合指数预测图等。  相似文献   
38.
导出了 Weitzenbock空间五维 Kaluza-Klein理论中的 Dirac方程 ;对 3种空间Kaluza-Klein理论中的 Dirac方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根据理论的简单性要求 ,得出 Kaluza-Klein理论最适用于 Weitzenbock空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9.
地震预报与震灾预测(讲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预报与震灾预测(讲座)张国民(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者按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开设的“地球物理进展”课程,由工作在第一线的诸多专家授课。课程内容翔实丰富,反映了当前地球物理学科的最新进展。深受研究生和广大学者的欢迎。为...  相似文献   
40.
地震预测研究进展与动向1995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第21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与1991年在维也纳召开的第20届IUGG大会相比,本届IUGG大会设置了与地震预测研究直接相关的专题。提交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和提高。在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