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6篇
  免费   1402篇
  国内免费   1815篇
测绘学   701篇
大气科学   1376篇
地球物理   1570篇
地质学   3740篇
海洋学   1054篇
天文学   236篇
综合类   784篇
自然地理   106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405篇
  2021年   431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484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363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50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报道用室内实验方法对鲢鱼摄食强度和摄食节律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影响它们的因子。提出鲢鱼在不同水温、不同花粉密度及不同鱼规格下的摄食量的统计分析。指出:食粒密度和水温与摄食量正相关,而鱼规格与摄食量负相关;食粒密度对摄食量影响最大(P<0.01),其次为水温;水温和食粒密度在影响摄食量的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鲢鱼摄食强度在室内条件下也具明显的昼夜节律。在食粒规格较小、密度较低且溶氧充足条件下,鲢鱼夜晚非但不停食且出现摄食率次高峰。在本实验条件下,鲢鱼的日摄食节律与水温和光照无关,可能受饵料可得性和自身的生物钟节律等制约。  相似文献   
42.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叶英  董波 《海洋预报》2002,19(2):23-30
本文利用1950-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50年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异常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差异,并对比分析了同期的副热带高压等海洋大气环流指数的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43.
分析了普通番茄(Lycopersicumesculentum)在NaCl胁迫下酯酶(EST)和过氧化物酶(PRX)同工酶的变化,考察了盐胁迫对10个同工酶位点21个等位基因在特定组织中表达的影响。发现许多EST和PRX等位基因在盐胁迫下表达,产生盐诱导同工酶;另有些等位基因的表达受盐抑制,它们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活性显著减弱或消失。实验表明,EST和PRX同工酶表达的变化与番茄对盐胁迫的遗传适应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4.
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九五”和“十五”期间,在国家海洋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分别在上海和台湾海峡及毗邻海域建立了两个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示范系统。在这两个示范系统的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际海洋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模型,提出了区域性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包括:系统结构、数据与信息服务通信网络、数据处理中心、数据流程以及系统功能等方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5.
本文根据胶州湾东北部岸滩目前污染严重、脏乱不堪的现状及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提出了胶州湾东北部岸滩的改造意见.着重从海洋动力、生态、水量平衡的角度论证了改造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6.
Based on the 2nd order cnoidal wave theory, the characters of shallow water standing waves and their action on vertical walls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s of the wave surface elevation in front of and the wave pressure on the vertical wall are obtained. In order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model tests were made i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at DUT. For the wave surface elevation in front of the wall and the wave forces on the wall at the moment when the wave surface at the wall surface goes down to the bottom of the wave trough, the calculated results coincide quit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the wave forces on the wall at the moment when the wave surface at the wall surface goes up to the top of the wave crest, the theoretical expressions are mod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practical use, calculations are made for the wave conditions which usually occur in enginering practice by use of the inves  相似文献   
47.
本文报道了台湾浅滩西部水域鱼类、虾类和软体头足类动物的总石油烃含量,分析了主3类动物样品的荧光光谱特征,并将本文数据与南海其他水域海洋动物的石油烃含量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48.
运用QRA技术(定量风险评估)对导管架下水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风险概率评价模型和事故损失综合评估方法。首先辨识潜在的风险事件及相关风险因素,然后量化风险事件的模糊概率和损失程度,最后依据风险量化结果和ALARP(aslow as reasonably practically)原则对需要控制的风险事件给出控制措施。通过定量风险分析,达到及时查找并消除各方面事故隐患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The soil permeability of many natural marine sediments decreases with depth because of consolidation under overburden pressure. This is accompanied by a decrease in porosity and void ratio that also affect the permeability. Conventional theories for wave-induced soil response have assumed a homogeneous porous seab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pproach for the wave-induced response in a soil matrix, with variable permeability as a function of burial depth. The soil matrix considered is unsaturated and anisotropic, and is subject to a three-dimensional wave system. The pore pressure and effective stresses induced by such a system are obtained from a set of equations incorporating a variable permeability. Verification is available through reduction to the simple case of uniform permeabilit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 of variable soil permeability on pore pressure and vertical effective stress may be significant, especially in a gravelled seabed and for unsaturated sandy soils.  相似文献   
50.
中纬度海洋的热力状况对大气环流的维持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冬季。汛期的研究表明,冬季黑潮海域海表面水温(SST)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汛期降水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长期预报组,1978),夏季阿留申海域的SST异常与北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场和后期秋季美国的气温和降水亦存在有意义的关系(Namias,1976)。赵永平(1986a;赵永平, McBean,1996)和Zhao and McBean(1989)曾用北太平洋海洋对大气加热场资料详细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揭露了黑潮及邻近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半年至一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事实,并提出用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作用的反相性假说来进行解释。以上研究表明,冬季中纬度海洋异常加热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我国汛期旱涝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冬季黑潮和湾流海域是中纬度海洋的两个巨大热源,它们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冬季中纬度黑潮和湾流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夏季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西风环流的影响,讨论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前期冬季和同期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冬季东亚和北美冷空气都强时,黑潮和湾流海域对大气异常多加热,夏季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减弱,中纬环流平直,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旱的环流形势;反之,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加强,中纬槽脊系统明显,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涝的环流场。本文还对可能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