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1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904篇
测绘学   301篇
大气科学   287篇
地球物理   411篇
地质学   1424篇
海洋学   532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205篇
自然地理   30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Based on the one-dimensional salinity transport equation with consta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separated water flow velocity into runoff and tidal current with the single-frequency in an idealized estuary, the simplest unsteady analytical so- lution of salinity intrusion is deduced and the estimation formula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obtained in this paper. The unsteady solution indicates that salinity process in estuaries results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runoff and tidal current, and its amplitude is in direct proportion to the product of the velocity of runoff water and the amplitude of tidal flow velocity and in inverse proportion to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the tidal angular frequency, and its phase lag tidal flow with 7/2 which reveals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maximum salinity appearing after flood slack and the minimum salinity appearing before ebb slack under the effect of runoff (the advance or lag time is relative to the magnitude of runoff and tidal flow).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flow velocity and salinity data, the salinity diffusion coefficient could be estimated. Finally, with the field data of observing sites on the deepwater navigation channel of the Yangtze Estuary,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is calculated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imulated and measured of salinity process is m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ution can comprehensively reflect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processes of salinity intrusion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runoff and tidal flow in estuaries. The solution is not only suitable for theoretical research, but also convenient for estimating reasonable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giving the initial condition in the salinity intrus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912.
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种群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通过对现场海水过滤,将滤膜置入f/2培养基培养2周后,由于浮游植物种间的竞争,发现最终培养后的浮游藻类呈现比较单一的优势种,皆为对低光照有广泛耐受力的硅藻和绿藻,反映出长江口及其毗邻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简单,优势种非常突出,水域环境遭到一定破坏。  相似文献   
913.
文章依据《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B/T 20794-2006)以及《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调查用)等对海洋产业进行分类,基于浙江省历年投入产出表,采用剥离系数法,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编制1997—2017年包含32个部门(13个主要海洋产业和19个陆域产业)的浙江省海洋投入产出表。同时,为探索浙江省陆海产业间的依存关系,借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所编制的历年浙江省海洋投入产出表进行海洋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海洋产业与陆域第二产业关联最为密切,其次为陆域第三产业,各海洋产业发展不均衡;亟须加大促进浙江省陆海联动发展的支持力度,注重陆海资源流动、优势互补以及海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形成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14.
以安徽省56个国家级气象站1980—2018年年最大风速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三参数Weibull分布的变点检验方法对年最大风速序列均一性进行检验,以郎溪站数据为例,给出了检验和分析的具体过程,最后将该方法检验结果与PM-FT法、SNHT法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6个站点的年最大风速序列均通过Weibul...  相似文献   
915.
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制备了钙钛矿结构锰氧化物L aM n0.9M g0.1O3多晶样品,并对其磁熵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测量不同磁场下的磁化-温度曲线,发现伴随铁磁-顺磁相转变有一个大的磁熵变化,这个结果表明钙钛矿锰氧化物可以作为磁制冷技术中制冷材料。  相似文献   
916.
以哈尔滨某高铁路基勘探为例,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提取微动信号频散特征,获取地下150 m介质的横波速度结构及分层特征.结果表明,微动方法可穿透冻土区较厚的覆盖层探测基岩面,且分层界面与钻孔资料一致.该方法施工便利、适用性强,结合钻探资料可精确刻画地下地质层位分布,减少钻探工作量,节约经济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17.
牙鲆的胸腺位于鳃腔背面结缔组织膜上,紧贴着肾脏的头部,界限清晰,胸腺不向咽腔突出,胸腺上皮没有粘液细胞。牙鲆胸腺没有明显的外区和内区之分,胸腺细胞和巨噬细胞比较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组织中,未能观察到胸腺小体。在胸腺的细胞类型上,首次发现了大量的交错突细胞,常与淋巴细胞相伴,其特点是具有大量的”迷路样”膜结构。同时还发现,牙鲆胸腺可以不对称并存在快速退化现象,在3月龄时最易观察,而6月龄以上的牙鲆即退化消失。  相似文献   
918.
北黄海海域虾夷扇贝体内脂溶性藻毒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海洋中有毒藻类产生的藻毒素能够经由食物链在滤食性贝类体内累积,危及人类健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可以对多类脂溶性藻毒素进行同步分析,是贝类中脂溶性藻毒素检测的首选方法。本文应用液-质联用方法,对北黄海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中的脂溶性毒素进行了分析。虾夷扇贝样品于2011年采自北黄海海域,并解剖为闭壳肌、外套膜、内脏团和性腺四部分。在虾夷扇贝中共检测到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鳍藻毒素-1(Dinophysis toxin 1,DTX1)、扇贝毒素-2(Pectenotoxin 2,PTX2)和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四种脂溶性毒素成分。在扇贝各组织中,内脏团毒素含量最高(OA:1.97—2.99μg/kg;DTX1:4.97—77.29μg/kg;PTX2:1.12—50.08μg/kg;YTX:825—6680μg/kg),其次是性腺和外套膜,闭壳肌中毒素含量最低。各组织之间的毒素组成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均以YTX含量最高,占脂溶性藻毒素总含量的90%以上。除YTX外,扇贝体内还存在一定量的OA、DTX1和PTX2毒素,虾夷扇贝中检出PTX2在我国系首次报道。北黄海海水样品中存在较高密度的渐尖鳍藻(Dinophysis acuminata)和倒卵形鳍藻(D.fortii),可能是虾夷扇贝体内OA,DTX1和PTX2的潜在来源。为防范虾夷扇贝中藻毒素造成危害,应进一步强化对北黄海海域贝类中藻毒素及海水中有毒藻类的监测。  相似文献   
919.
“黄海1号”中国对虾不同世代间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FLP技术对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和第9、10代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进行分析,计算了3个群体间的遗传多态度、遗传距离及分化系数.结果显示,5对引物共产生了137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63条,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 12.6条多态性条带.3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45.99%、40.57%和41.02%;Shannon 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81 8,0.180 7和0.177 4;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及分化都比较大,但选育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和分化都很小分别为0.003 1和0.020 6.结果表明,选育群体相较于野生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有所下降,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相邻世代群体间遗传距离和分化也均有所下降,出现趋同现象,显示出"黄海1号"新品种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0.
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粉土的临界水力坡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不同密实度粉土的临界水力坡降。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粉土的临界水力坡降与一般砂土有着较大差异,一般耗生土临界水力坡降icr=(ρ-ρw)/ρw,变化范围在0.8-1.5之产,而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粉土的临界水力坡降为9.5-16.5。同时对土体进行受力分析,考虑颗粒间的凝聚力,对以上结果产生的机理,工找出临界水力坡降与其物理性质指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