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8篇
  免费   1783篇
  国内免费   2461篇
测绘学   882篇
大气科学   1311篇
地球物理   1400篇
地质学   4117篇
海洋学   1171篇
天文学   205篇
综合类   580篇
自然地理   84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500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471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49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7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4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41.
利用2006年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和Streets气溶胶排放源清单,在原模式中引入间接气候效应模块,改进云降水方案,对硫酸盐气溶胶的时空分布、辐射强迫效应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硫酸盐气溶胶辐射强迫有明显季节变化;直接效应使地表温度降低,冬春季大值区出现在四川盆地,夏季大值区出现在华北平原。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西南—东北水汽输送带上降水减少;其间接气候效应主要表现在使南方地区温度上升、北方地区温度下降;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降水减少,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降水增加。总的来说,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942.
利用丹东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基本径向速度和风廓线资料,对2010年8月19日和20日丹东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丹东短时强降水天气形势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在丹东处于副热带高压内部或边缘时,南下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后部暖湿空气势力相当时,形成丹东地区较典型的暴雨模式。风廓线产品在强降水前期,会产生一个水汽累积的过程,两次过程中出现短时强降雨时段均表现为高空急流出现和高空动量下传。这种高空动量的下传使低空急流得到加强,低层进一步辐合,使雨强明显增大。两次过程中降水回波区均形成一条40 dBz以上的回波带,回波移动方向与回波带轴向一致,导致沿途站降水时间偏长,降水总量偏多。逆风区出现时间与强降雨时段有较好的配合,其位置与强回波区的对应关系揭示出逆风区厚度越大、对应的反射率因子强度越强,产生的降水强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94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北京、天津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7年7月9日华北中部地区一次伴有短时暴雨、局地冰雹和短时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前高空转为前倾槽,并具有较强的不稳定层结;近地层的风切变线是雷暴生成的条件。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降水前水汽辐合区已从近地层扩展到850 hPa,但比较浅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加强了垂直上升运动;强对流天气发生区域处于垂直上升运动最强的区域内。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分析表明:致雹风暴具有中气旋特征和类似强降水超级单体的性质;路径预报的准确率与雷暴的总数目和移动异向性有关,雷暴的实际移向角度与雷达的路径预报相比存在明显偏差,总体偏差在29~67°之间,但路径预报产品仍对天气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性;风廓线产品中3-7 km高度内垂直风切变矢量随高度呈顺时针旋转,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风暴有可能发展成强降水超级单体。  相似文献   
944.
分析沉降监测数据的特点,采用连分式和曲线拟合模型对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两种数据处理模型的建模过程并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将模型用于建筑物沉降量的实际预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945.
石茜  杜博  张良培 《测绘学报》2012,41(3):417-420
提出一种基于局部判别正切空间排列(local discriminative tangent space alignment,LDTSA)的高光谱影像降维方法。LDTSA源于局部正切空间排列(LTSA)中的排列机制,在一个局域块内利用线性局部正切平面对类内样本的流形结构建模,同时还考虑到类间判别信息以最大化判别边界。利用多幅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LDTSA主要有三个优点:①在小样本问题上性能稳定;②在降维过程中保持类别间的判别信息;③有效挖掘数据集的几何流形结构。  相似文献   
946.
我国新型自主研发的风云三号卫星MERSI(FY-3/MERSI)数据目前多见于试验研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NSMC)发布的业务产品中尚缺乏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产品.为此,在分析FY-3/MERSI L1级数据HDF5格式及通道特点的基础上,采用Jiménez-Mu(n)oz和Sobrino普适性单通道地表温度反演算法,借助MATLAB编程,实现了直接利用MERSI数据进行250 m空间分辨率的LST反演与专题制图.详细介绍了LST反演算法的参数化流程,包括辐射定标、云检测处理以及地表比辐射率和大气水汽含量的估计等,并在反演LST的基础上,计算其他衍生指标,建立了FY-3/MERSI数据反演LST及制图流程.对上海市空间热环境监测分析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根据设定范围对FY-3/MERSI L1数据进行快速、实时和自动处理,适用于业务化产品制作与共享,节省人力资源;形式丰富的MERSI专题制图产品可更直观、精细地揭示出上海城市热场空间格局与热岛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947.
王式太  殷敏 《东北测绘》2012,(1):222-224
首先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测量实践课程教学中的优点,然后分析了目前测量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后的解决方法,最后给出了测量实践教学虚拟实验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948.
遥感解译在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遥感技术对南京市航空影像进行了解译工作,提取了面积大于10 000 m2的垃圾场位置并进行了实地查证和分析比对,绘制出南京市垃圾填埋场分布图,为南京市垃圾场的适宜性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9.
地图数据缩编更新中的道路自动选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道路选取的研究现状,分析在道路的缩编更新过程中,道路要素选取需要考虑的要素指标。介绍一种道路选取方法,综合考虑道路的等级、长度、网眼面积、区域道路密度、是否是悬挂链等几何、语义和拓扑信息,模拟人类在缩编更新时的思维过程,实现道路的自动选取,并进行试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0.
通过综合曲线拟合与多因子线性拟合的特点,提出基于定权的多因子线性拟合方法用于多因子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实现基于定权的多因子线性拟合模型的建模过程,并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进行比对,同时对沉降变形监测的沉降量进行预测分析,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