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桂北豆乍山岩体钻孔样品进行了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岩石密度和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 显示该岩体花岗岩U平均含量为17.49×10-6,Th平均含量为27.54×10-6,K2O平均含量为4.64%,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6.46 μW/m3,高于地壳平均值及大部分华南其他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率值;岩石密度平均在2.57 g/cm...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严重退化盐碱化问题,于2015年5月设计实施了微地形改造营造和水位控制相结合的生态恢复方案,并评估了恢复工程的初步效果。结果表明:生态工程实施3个月后,恢复区植被、水域和裸地面积发生显著变化,植被比例从18.8%上升到30.5%,水域比例从7.4%上升到53.2%,裸地面积从73.8%降低到16.3%,湿地的改善为鸟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境。底栖动物从无到有开始拓殖,至2015年9月已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4种。自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共有35种鸟类,包括13种重点保护鸟类在该区域栖息觅食。相对于简单围封补充淡水的传统恢复方式,本研究设计的生态恢复方案效果更为显著,在该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绝大部分Re赋存在斑岩型矿床的辉钼矿之中,且分布极不均匀。在矿床-矿石-矿物颗粒等不同尺度上,Re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但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目前尚不清楚。本文以德兴矿田中富家坞和铜厂二个矿床的辉钼矿为研究对象,在细致的矿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开展了EPMA、LA-ICP-MS和XRD分析,同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详细探讨了Re在这两个矿床辉钼矿中的分布规律及差异性富集机制。结果显示:富家坞和铜厂均普遍发育两种形态的辉钼矿(细粒集合体型和粗粒片状型),Re在两种辉钼矿中的分布均极为不均,但细粒集合体型相对更富Re,而同一形态辉钼矿铜厂矿床则具有更高的Re含量;同一矿床中辉钼矿结晶越晚,往往越富集Re;个别辉钼矿可见扭结现象,且扭结部位的Re含量更低,暗示后期构造变形可能导致了Re的丢失;两个矿床高Re辉钼矿和低Re辉钼矿的结构均为2H多型,表明Re含量与辉钼矿晶体结构无关。结合前人资料,本文认为成矿流体性质(如温度、盐度等)是导致铜厂和富家坞辉钼矿Re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瑞君  王安东 《地球学报》1997,18(Z1):111-113
本文利用硅岩中Si、O、C和Rb-Sr多种同位素的组成特点及分布趋势作为重要的地球化学标志,来判别扬子地台晚震旦世以来硅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和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15.
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的地热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0年至1984年间,在辽东地区和海城地震区,我们利用地质、冶金和化工部门的一批勘探钻孔,观测了这些井孔不同深度的温度,由此获得它们沿深度方向的温度梯度.同时,从这些观测孔取得岩样,在实验室中测定它们的热导率,从而得到每个钻孔的热流值.我们一共得到23口钻孔的热流数据,其中包括海城地震区的两个热流观测孔.这些热流值可粗略地给出海城地震区和辽东地区的热结构.结果表明,平行郯庐断裂的辽阳——熊岳北东条带具有相对高的热流值,平均热流为8.2910-2J/m2s(2.0cal/cm2s).这个条带恰好是下辽河盆地和辽东山地的交界,它与重力异常梯度带显示的北东向上地幔隆起带一致.海城地震区的平均热流值达9.2210-2J/m2s(2.2 cal/cm2s),又是高热流值条带上热流最高的区域.比较海城地震区已知的其它地球物理资料后,给出了该地区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释剖面.我们推测,海城地震区下,地壳中的低速层是由于上地幔物质的大规模侵入产生的.高温和低速意味着该层具有塑性力学性质.海城地震震源区恰好位于这样一个塑性状态的介质层上部.这个结果对于研究海城地震和其它板内地震的形成过程无疑是有意义的.我们试图强调,对于地震研究而言,热流观测是地球物理观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地热资料   相似文献   
16.
皖南绩溪县太子山含矿岩体位于皖南绩溪县北东侧,为下扬子地块南缘与华夏地块的结合部位,属近年来该地区钨钼找矿新突破。太子山单元从属于伏岭复式岩体,辉钼矿化多呈细脉状及浸染状产出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中,为获得其成矿年龄,首次对7件辉钼矿样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数据显示,辉钼矿模式年龄介于(132.8±2.0)~(140.5±2.0)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5.8±2.2)Ma,等时线年龄为134.6±3.5 Ma,与伏岭岩体花岗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133.9±1.1 Ma)高度一致,表明太子山单元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且成矿与岩体关系密切。辉钼矿Re质量分数介于0.706×10~(-6)~12.190×10~(-6),平均值为4.648×10~(-6),表明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4件辉钼矿δ~(34)S_(V-CDT)值介于7.20‰~8.00‰,平均值为7.725‰,显示成矿物质硫源主要来自于岩浆热液。综合研究表明,研究区成矿时代处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爆发成矿的第2阶段,即构造体制大转折阶段。其与周边长江中下游及钦杭成矿带中典型钼矿床类似,同为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作用的产物,反映了当时该地区软流圈上涌、岩石圈伸展减薄、壳幔混合作用逐渐加强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7.
收缩裂缝在前寒武纪到显生宙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发现,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作者在灵山岛莱阳群泥岩和砂岩中都发现了大量的非构造裂缝,除了收缩裂缝外还有应力脆性裂缝和混合裂缝。这些裂缝通常在单层内发育,极少量延伸到邻层,具有多形态、多尺度、多充填方式、多期次和多级别的特征,与干燥泥裂和后期构造裂缝区别明显,结合地层中无暴露标志,认为是在水下环境形成。总结水下裂缝的关键特征并对比Pratt提出的地震收缩裂缝特征,推测灵山岛裂缝亦是地震触发而形成。灵山岛已经识别出了大量地震成因的软沉积变形构造,证明当时本区域地震活动频繁,具有裂缝地震成因的要素。前人总结收缩裂缝特点发现裂陷盆地明显多于被动大陆边缘挤压盆地,作者认为收缩裂缝在裂陷盆地拉张环境下容易形成和保存。灵山岛裂缝解释为水下环境地震成因具有更多的地质意义:可以解决沉积时水体深度问题;记录了古地震能量与频次,有效反映古地震的节律;是灵山岛莱阳群属于裂陷盆地沉积的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18.
大别造山带东部与郯庐断裂带南段的衔接处发育有介于二者之间的转换构造,这些转换构造对于揭示二者之间的转换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郯庐断裂带桐城段及其邻区发育的转换构造的构造样式和年代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得出该处共出露两种不同尺度的转换构造,分别为较大规模北东向偏转的片麻岩构造带和被北东向糜棱岩带非透入性牵引转换的片麻岩带。发生构造转换的片麻岩、同构造脉体及北东向糜棱岩分别给出锆石U-Pb年龄:812~719 Ma,803~629 Ma、242~208 Ma和176~127 Ma以及735~650 Ma、288~216 Ma。结合前人年代学分析,本文认为片麻岩构造的较大规模北东向偏转活动为郯庐断裂带的初期形成活动,受大别造山活动控制;糜棱岩带的剪切活动的发生始于早侏罗世,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8年10月份黄河口入海两侧的LANDSAT8 OLI影像,提取植被指数和缨帽变换分量共9维光谱特征,构建融合浅层特征的8层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DCNN)分类模型,开展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遥感监测的方法研究,并从不同的浅层特征来具体分析互花米草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1)在分类方法上,DCNN模型的总体分类精度最高,达到90.33%,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分类器相比,精度分别提高4.78%、2.7%,互花米草的生产者精度分别提高了2.56%、0.47%,说明在滨海湿地遥感影像分类中, DCNN有着更好的应用潜力;(2)融合浅层特征后, DCNN的总体分类精度和互花米草的识别精度分别提高了0.34%和3.25%,有效提高了对互花米草的监测能力。其中,融合归一化植被水分指数(NDII)浅层特征的DCNN分类方法中,互花米草的识别精度提高最多,为2.56%,比值植被指数(RVI)次之,为2.32%。研究结果可为互花米草的监测与管理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充分利用已有化简成果及其蕴含的化简知识,本文集成几种机器学习算法提出图形、图像融合利用的智能化简方法,实现顶点取舍决策的学习和优化。首先,分别利用全连接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设计、构建基于图形的顶点取舍模型和基于图像的顶点取舍模型,通过样本训练各模型拟合从图形特征到顶点取舍和从栅格图像到顶点取舍的映射;然后,基于线性加权、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构建多种融合决策模型,实现基于图形和基于图像的顶点取舍的融合利用;最后,通过试验用例对所有模型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图形和基于图像的顶点取舍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掌握了化简算子,融合利用后还能进一步提高化简准确性、实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