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0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7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费亮 《气象》1989,15(11):9-14
本文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台风科研和业务预报发展的过程,介绍了现在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提高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精度,应该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2.
吴中海  邱君瑞 《气象学报》1986,44(2):220-222
目前,用于业务的客观路径预报方法很多,大部份在业务中起到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但是,对于各种方法所预报的台风路径,要想在实况出现之前就有充分的把握还是困难的。特别当台风有可能接近直接负责的预报范围时,各种因素的干扰,常常会影响着值班预报员的判断。由于台风路径呈现着较明显的气候规律性,因而对侵袭某地区的台风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认识其气候背景的特点,对判断  相似文献   
143.
我国台风业务预报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5—1987年三年资料,评价我国当前台风业务预报现状,并介绍了各种台风移向移速预极方法误差的情况,并按处罚分排列它们的名次,使预报员能了解几种主要客观方法的性能,有利于业务预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44.
马晓星  王晓峰  顾建峰 《气象》2003,29(11):8-13
简要介绍了最新研制的基于神威—Ⅰ超级计算机上的上海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其最高水平分辨率达到3km,并利用该系统对2002年5月29~30日华东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了实时预报;根据模式输出结果,分析了大尺度环境流场及各物理诊断量,探讨了该暴雨的主要成因;同时对单个站点的要素预报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具备了一定的业务运行能力,可为预报员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5.
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年频数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NCEP 1960 ~ 1997 年月平均 500 hPa 高度、1000 hPa 的风场和温度、JM A 海表温度资料及 NCA R O LR 资料进行合成分析, 给出了影响华东地区热带气旋(T C)偏多年与偏少年的前秋冬季不同的大气环流、O LR 和海表温度场特征, 从中可看到冬季风活动对 T C 年频数异常有影响。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年频数异常的概念模型, 并且进行了试用, 其结果表明该概念模型对华东地区热带气旋年频数的短期气候预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6.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余晖  端义宏 《气象学报》2002,60(6):680-687
应用 35a的资料 ,分析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TC)强度变化的基本统计特征 ,包括年代际、年际、月际、日变化和区域分布等。主要结果有 :(1)西北太平洋TC平均增强速率为 4.97hPa/6h ,标准差是 4.5 4hPa/6h。平均减弱速率为 5 .15hPa/6h ,标准差是 4.17hPa/6h ;(2 ) 2 0世纪 6 0年代中后期TC强度变幅小 ,进入 2 0世纪 70和 80年代后有所增大 ;(3) 11月TC平均增强速度最快 ,2月最慢 ,8月是TC强度变幅较小的月份 ;(4) 0 8时 (北京时 ,下同 )TC平均增强速度最快 ,14时最慢 ,平均减弱速度无明显日变化特征 ;(5 )TC发展较快的一个主要区域是 12 .5~ 2 0°N ,132 .5~ 15 0°E ,TC平均减弱速率的高值区在岛屿和大陆沿岸。在南海中部活动的TC平均强度变幅不大。依据平均值与标准差的数学涵义 ,给出了TC强度稳定、缓慢变化和迅速变化的标准。在对各级强度变化发生频率的年代际、年际、月际、日变化以及区域分布特征分别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给出了在大陆和岛屿附近迅速增强样本和在远离陆地的洋面上迅速减弱样本的一些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147.
热带气旋路径数值模式业务试验性能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创新基地开发的GRAPES基础上,建立了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系统(GRAPES-TCM)。并对2002、2003年热带气旋进行了一系列时间为48 h的路径后报试验,对2004年的热带气旋路径进行准业务预报。针对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分析表明,GRAPES-TCM对热带气旋路径具有良好的预报能力。比较了2004年GRAPES-TCM准业务预报同北京数值预报和日本数值预报的结果,GRAPES-TCM的预报结果比北京的好,与日本数值预报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GRAPES-TCM计算的总的热带气旋24、48 h平均距离误差大约为150、250 km。GRAPES-TCM计算的热带气旋路径的平均距离误差随着其初始强度的增强而减小,台风级的热带气旋路径的24 h平均距离误差仅为111 km,48 h平均距离误差也在210 km左右,与此同时,预报的强热带风暴的24和48 h平均距离误差则为166.6和242.6 km。GRAPES-TCM后报的"突然转向"和"突然变速"热带气旋的平均距离误差24 h达到280 km,48 h则在300 km左右,超过其总的平均距离误差。对于"回旋"路径的热带气旋也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不同分辨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提高GRAPES-TCM的分辨率可为稍长时间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提供更为可靠的结果,2004年的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的48 h平均距离误差不到200 km。  相似文献   
148.
新发展了一种湿Q矢量释用技术:利用松弛法迭代求解以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为强迫项的方程得到垂直运动场ω 1, 然后由ω 1计算湿Q矢量散度场, 接着再利用松弛法迭代求解以湿Q矢量散度场为强迫项的ω方程得到垂直运动ω 2, 最后由ω 2结合水汽条件进行降水量计算, 得到湿Q矢量释用降水场。结合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研究表明, 湿Q矢量释用降水场对同期观测降水场水平分布特征、极端降水强度都具有一定的反映能力, 反映出湿Q矢量释用技术具备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一定合理性。将此释用技术应用于华东区域数值预报模式 (基于MM5 V3.6而建立, 以下简称MM5) 产品, 得到湿Q矢量释用定量降水预报 (QPF) 场, 其独立于模式本身输出的QPF场, 但与模式QPF场具有相同的时空分辨率。针对2004年6—8月汛期华东地区一次梅雨锋降水过程和一次登陆台风降水过程, 结合实况雨量资料, 比较分析了湿Q矢量释用QPF场和MM5模式QPF场对实际观测降水场的反映能力, 结果表明, 前者对有无降水、10.0 mm/24 h以上明显降水的反映能力明显优于后者。进一步进行预报统计检验表明, 湿Q矢量释用预报有无降水、小雨及10.0 mm/24 h以上降水的TS评分、正确率都明显高于MM5模式, 而漏报率、空报率则是前者明显低于后者。这也充分反映出湿Q矢量释用技术应用于QPF研究的有效性。最后, 探讨了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技术对数值预报模式性能的依赖性, 并指出未来对湿Q矢量释用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及其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9.
上海区域要素客观预报方法效果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值模式的客观释用是数值模式在业务工作中发挥效能的重要环节。在对上海区域数值模式近5年的模式直接输出(DMO)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卡尔曼滤波释用(KLM)和最优化集成释用(OCF)的方法进行要素客观释用,总结出区域数值模式的预报性能,客观释用也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1)近几年,上海区域数值模式的直接输出结果(DMO)对温度、湿度以及风向的预报改善不明显,甚至还有变差现象,风速的预报自2005年起有改善,但主要体现在预报的稳定性方面。(2)KLM方法较DMO在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预报上均有明显提高,但是风向的预报无明显提高,预报准确率甚至略有下降。(3)OCF方法的预报性能较KLM方法略有提高。温度、相对湿度以及风向的预报准确率提高约2%,风速预报与KLM方法相当。在春季和冬季,OCF的预报水平已经与主观综合预报相当,如果主观综合预报能充分参考OCF的预报结果,主观综合预报"春季和冬季预报误差相对偏大"这一弱点能得到改善。检验结果能为数值模式的开发和调试者提供有益的参考,而最优化集成方法的成功业务尝试也佐证了集成预报在数值模式客观释用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0.
热带气旋路径动力释用预报的集合预报方案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朱永  程戴晖 《气象科学》2000,21(3):229-238
考虑到热带气旋中心定位的不确定以及热带气旋(以下简称TC)路径动力释用预报对TC中心位置初值的敏感性,本文以TC路径动力释用预报方案为基础,应用集合预报原理构造了具有50个成员的集合预报试验方案,经1997和1998年15个TC的118次试验对比,结果表明,50个成员的集合预报方案2的改进效果较好,其平均距离误差较业务预报的平均距离误差有较显著的减小。集合预报原理应用于TC路径动力释用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