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3篇
  免费   4347篇
  国内免费   6136篇
测绘学   370篇
大气科学   8086篇
地球物理   4007篇
地质学   3301篇
海洋学   91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599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716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683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590篇
  2016年   570篇
  2015年   707篇
  2014年   739篇
  2013年   812篇
  2012年   881篇
  2011年   790篇
  2010年   912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938篇
  2007年   939篇
  2006年   954篇
  2005年   807篇
  2004年   692篇
  2003年   601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339篇
  1998年   137篇
  1997年   10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61.
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时代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内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新的ESR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古近系的地层顺序为:古近系渐新统汶东组(E3w)、古近系上始新统大汶口组(E2^3d)、古近系中始新统朱家沟组(E2^2Z)、古近系下始新统常路组(E2^1c)、古近系上古新统卞桥组(E12b)和古近系下古新统固城组(E1^1g)。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古近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2.
单帅  师春香  沈润平  白磊 《气象科技》2021,49(6):830-837
本文利用2010—2015年2400多国家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对覆盖中国的EAR70、CLDAS和ERA Interim 3种表层土壤温度进行了评估和对比。结果表明:空间上CLDAS表层土壤温度精度最高(平均误差为-0.5 ℃,均方根误差为3.0 ℃,相关系数为0.96),受益于CLDAS高精度的陆面初始场,EAR70平均误差得到了改善;时间上ERA Interim再分析表层土壤温度在6:00和夏、秋季精度会明显下降,再分析表层土壤温度在数值较高时段表现出冷偏差,原因是模拟的土壤温度数值上升速度慢,对应的参数化方案有待改进。再分析表层土壤温度在东北地区冬季存在冷偏差,可能和积雪覆盖有关,陆面参数化方案也有待提高。在地形复杂的青藏高原地区,融合地面观测的CLDAS提高了大气驱动的质量进而改进了土壤的模拟。ERA Interim分辨率较粗不适合在青藏高原或者沿海地区使用,结合了CLDAS的EAR70在青藏高原精度提高。土壤表层温度的精度随着高精度的土壤状态初始场进入模式中时间延长会显著下降。因此,CLDAS的实时同化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在分析数据的精度。  相似文献   
63.
顾文静  戴晴  张媛媛  王鹏 《气象科技》2021,49(6):860-868
为解决卫星广播传输缺陷及省级用户获取临省实时观测资料和实况分析产品等迫切的业务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消息通知机制的国省数据共享系统。系统基于RabbitMQ的消息机制进行业务和数据资源的整合及集成,采用多层体系架构,满足基于地面宽带的数据快速有序下载和卫星广播数据补调等国省数据共享需求,支持大容量多种数据的高速传输,支持HTTP、FTP、SFTP等多种数据传输协议。系统已经上线提供服务,实现智能网格、多源融合实况分析等25种气象资料的国省数据共享,月平均共享数据量达6.3 TB,且建立全流程监视,有效保障数据共享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64.
张烨方  刘冰  冯真祯  朱彪 《气象科技》2021,49(6):953-959
为了研究福建省有效致灾雷电的分布情况,基于福建省2004—2012年闪电定位数据及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福建省L17级谷歌遥感影像瓦片,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遥感影像所在区域是否属于人员活动的属性进行建模、训练和预测,得到福建省人员活动属性的格点产品,结合福建省历史雷电数据对有效致灾的雷电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设计的遥感影像+CNN识别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准确率,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假设检验;②福建省有63.55%的格点为无人员活动区域;③平均有45.36%的闪电落在无人员活动的区域,因地制宜地对其他致灾闪电进行预警是提高应急减灾服务效果的可行途径;④有效致灾雷电密度与历史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的相关性远大于常规雷电密度与历史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的相关性,有效致灾雷电分布在表征雷电灾害上比常规雷电分布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5.
地下水中高浓度的铵态氮对生活饮用水安全及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威胁。相比较硝态氮,高浓度的铵态氮不仅有各种人为来源,天然沉积环境更是造成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本文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为研究区,运用数理统计、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深入探讨了研究区高铵地下水的赋存环境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NH4+质量浓度介于未检出~180 mg/L。研究区1539组地下水样品中,NH4+质量浓度大于10 mg/L的高铵地下水69组,其中含NH4+质量浓度大于30 mg/L的高铵"肥水"23组。对比2005-2008年历史水化学数据,2009-2018年新增建设用地孔隙含水层高铵地下水样品比例增加25%。高铵地下水呈斑块状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区第四系底部低洼的基底、洼地等退积层序发育的淤泥质含水层中。淤泥层等富含有机质和总有机碳的沉积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生铵层",有机氮的矿化是三角洲平原区城市化孔隙含水层中高铵地下水的主要驱动力。城镇化扩张引起生活污水及富铵工业废水的泄漏入渗是城乡结合部高铵地下水铵氮的重要来源。三角洲平原区中性至弱碱性富含有机质的还原环境是高铵地下水的主要成因。风化溶滤、阳离子交换吸附、海陆交互作用是珠江三角洲高铵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66.
本文用长周期763地震仪面波群速度资料反演了中国南北带及邻区的三维速度结构.其中采集238条瑞利波和358条勒夫波混合频散曲线,使用均等显示滤波方法,并以4°×4°为一格将我国境内分为147格.用随机逆反演方法得到了研究区16格的纯路径频散.面波速度结构及演结果表明:1.莫霍界面深度一般在40-50km之间,最深达65km.总趋势是从东到西加深,且在南北带西侧南北两端向中部明显加深,东侧变化小.2.地幔顶部普遍出现很厚的低速层,上界面一般埋深60-80km.上地幔顶盖厚度一般为20-60km,速度为4.30-4.50km/s.3.研究区普遍存在各向异性,而且勒夫波和瑞利波速度的差值(VSV-VSH)的绝对值随深度有增大的特点,在南北带南部和西北部VSV-VSH各向异性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7.
大别山造山带前陆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大别山南部和扬子地块前陆实施的深地震反射剖面(140 km)揭示出大别山造山带前陆地壳的精细结构。总体北倾的地壳内部结构与向北缓倾的叠瓦状莫霍面反射揭示出扬子陆块向北俯冲的行迹。莫霍面向北插入大别山造山带下与南大别山地壳内南倾反射震相叠置,构成交叉反射图像,刻画出扬子前陆与大别山造山带的碰撞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68.
以南华北盆地户部寨第三系沙河阶组粉砂岩低渗透储层为例,总结了其中发育的5种类型构造裂缝组合,即:①南北向雁形张节理组成的共轭剪节理带;②东西向雁形张节理组成的共轭剪节理带;③缠结状多组剪切构造裂缝;④组合状交切的多组剪切构造裂缝及张裂缝;⑤散状无序排列的构造裂缝。在此基础上,建立光弹性试验构造物理模型,沿现应力场96°方向,均匀地对该模型逐步增加外载力。结果表明,沿各组合裂缝尖端分别形成对称于裂缝走向、且主轴垂直于裂缝的Ⅰ型等色线条纹;对称于裂缝走向、且主轴平行于裂缝走向的Ⅱ型条纹和斜交于裂缝走向的复合型(Ⅲ型)条纹。第①类组合裂缝尖端以Ⅰ型等色线条纹的拉张应力和张剪应力为主;第②类组合裂缝尖端以复合型(Ⅲ型)等色线条纹的挤压应力为主;第③、④和⑤类组合裂缝尖端的应力分布较为复杂。当模型外载荷接近1000kg时,裂缝尖端起裂,并开始发育显微裂缝,而当外载荷达1100-1200 kg时,沿裂缝尖端部位形成宏观裂缝,并开始扩展。5种类型的裂缝组合扩展发育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①,③,⑤,②,④。其中第①类共轭裂缝组合起裂最早,扩展最快,裂缝间的连通趋势最好,说明规则分布的构造裂缝组合,在垂直于外施加载衙时更易达到连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9.
地学自由曲面径向基函数网络重建的详细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是一种理想的地学离散数据网格化工具,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分布形式和边界条件的数据,收敛速度较快,可以逼近任何复杂曲面。这里详细介绍了RBF神经网络的算法。适当径向基函数的形式和偏差系数是使用RBF神经网络作地学曲面重建的关键。大量的实际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当选用Gauss型径向基函数时,一般可获得比较理想的网格化效果,同时具备"曲面平滑"和"拟合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70.
用超声技术提取沉积物样品中松散结合态磷,并与振荡提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结果与振荡提取结果大致相当。超声提取耗时短,操作简单易行,测试结果精密度为3.8%(RSD,n=7),可以替代振荡方法提取沉积物中的松散结合态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