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1篇
  免费   4036篇
  国内免费   4376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3681篇
地球物理   4009篇
地质学   6286篇
海洋学   305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30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81篇
  2021年   368篇
  2020年   396篇
  2019年   545篇
  2018年   447篇
  2017年   591篇
  2016年   618篇
  2015年   695篇
  2014年   864篇
  2013年   920篇
  2012年   966篇
  2011年   946篇
  2010年   801篇
  2009年   932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842篇
  2006年   862篇
  2005年   555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27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32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30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The garnet-muscovite geothermometer was refined through empirical calibration by using natural rocks metamorphosed under the physical conditions of 238—1306 MPa and 490—700℃. Input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simultaneously applying the garnet-biotite geothermometer and the garnet-biotite-plagioclase-quartz barometer, assuming that all FeO in muscovite and garnet be ferrous. Garnet was treated as the asymmetric quaternary solid solution, and muscovite as the symmetric binary solid solution. Input muscovite compositions include Fe atoms between 0.03—0.19 and Mg atoms between 0.04—0.16 on the basis of 11 oxygen atoms, and input garnet compositions include spessartine fractions between 0.01—0.289, grossular fractions between 0.028—0.273, and the Fe/Mg ratio between 3.387-18.986. The resulting garnet-muscovite geothermometer reproduces temperatures within (50℃ compared with the garnet-biotite thermometer. Total random error of ±37℃ of the new thermometer may stem from the pressure uncertainty of ±200 MPa, and uncertainties of ±5% of Fe and Mg components in muscovite, and ±5% of Fe, Mg, Mn and Ca components in garnet, altogether. When there exist 10%, 20%, 30%, 40% and 50% Fe3+ in muscovite, respectively, the computed garnet-muscovite temperatures will be 1—6℃, 2—12℃, 3—16℃, 5—24℃ and 7—29℃, respectively, lower than those obtained when assuming that all FeO be ferrous. The new garnet-muscovite geothermometer can efficiently reflect temperature change of typical prograde sequences and contact aureole rocks, and may be applied to low- to high-grade and low- to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  相似文献   
142.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模糊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 ,对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等级的模糊划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 ,以陕西榆林地区土地利用为例 ,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模糊等级序列及其隶属度 ,对该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模糊等级评判。研究结果显示 :在土地利用研究中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3.
中国东部地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随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中国耕地土壤肥力及其变化日益为世人所关注。本文利用最近20年东北地区的吉林和黑龙江省,华北地区的北京市和河北省以及长江下游地区的江苏和浙江省的15个县市180个样本点的土壤数据资料,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区农业土壤肥力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除土壤速效钾下降和酸碱性有所退化外,农业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平均含量都增加了。在空间分布上,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长江下游和华北地区的平均肥力提高,东北地区下降。另外,除华北地区的土壤酸碱性有改善外,长江下游和东北地区土壤都存在酸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4.
烃类物质微渗漏机制及垂向运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烃类物质微渗漏机制研究基础上,建立了烃类物质微渗漏的概念模型,并且推导了烃类物质垂向运移的动力学模型。在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烃类物质胶体气泡上升机制的合理性,并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烃类物质垂向运移的平衡时间,进一步验证了烃类物质气泡上升机制满足运移速度快、流量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5.
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中低渗透介质地质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渗透介质是阻碍有害物质在地下迁移良好的天然屏障, 因此成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围岩类型的首选。本文通过对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中地质研究的回顾, 阐述了低渗透介质地质研究的特点, 对地质参数测定、取样、水流模拟、地球化学模拟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46.
地震CT勘探原理及其在公路隧道病害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地震CT勘探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方法。具有分辨率高、可靠性强、信息量大、图象直观的特点。可以广泛地用于线路、场地、隧道、边坡等项目的工程地质勘查和病害诊断。在元磨高速公路芭蕉箐隧道的地质病害诊断中应用地震CT进行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7.
由小震震源机制解得到的鄂尔多斯周边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格点尝试法首先分区对鄂尔多斯地块周边的 30 0 0多个小震震源机制解进行了处理。结果显示 ,在震源机制解覆盖的时段内 ,地块周边地区的平均构造应力场有以下特征 :地块周边主要以水平构造作用力为主 ,且其主压应力轴走向以地块西南侧为中心 ,从北至东呈扇形展布。在分区基础上 ,对各区的平均主应力轴分布进行了扫描 ,得到了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其中渭河、六盘山和银川区的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 ,临汾和同心区的构造应力场变化复杂 ,临河、包头、呼和、大同和太原区的构造应力场变化与该区的几次中强地震有密切关系。另外 ,地块周边除个别区外大多数区域在 1992年和 1996年前后 ,主压应力轴走向有趋近于N75°E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8.
琼北火山区是中国的主要火山群之一。笔者应用HDS - 1型快速数字闪烁测氡仪对琼北火山群马鞍岭和雷虎岭段的火山及断裂活动性进行了勘测和研究 ,对荣山 -岭南断裂进行了重点测量 ,查明了该断裂的具体位置 ,研究了火山及断裂的气体释放特征。发现Rn(氡 ) ,Th(钍 )的变化与断裂构造有密切关系 ,在Ⅰ ,Ⅱ测线上Th ,Rn异常对断裂的反映相当好。根据Th ,Rn的展布特征和浓度变化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断裂的活动性。在雷虎岭西南 ,荣山 -岭南断裂活动性最强 ,而且 ,自西北向东南断裂规模及活动性均有增强的趋势。此外 ,还对火山的活动性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9.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的物质输送和混合(STE)是控制自然和人为排放的化学痕量物质对大气成分影响的一个重要过程。STE可以影响温室气体在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中的垂直分布,进而影响气候。要预报全球气候变化就必须了解平流层与对流层之间动力、化学及辐射的耦合。从 STE研究的尺度问题,热带和中纬度地区STE研究以及我国STE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STE具有多种尺度和形式,热带外平流层由波强迫驱动的全球尺度环流,可以诊断长时间尺度的STE,它不能充分描述短时间尺度过程。热带外低平流层环流不能简单地描述为纬向平均,要正确描述痕量气体的分布必须包含纬向非对称的天气尺度过程。热带地区的滴漏管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 STE框架。目前对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顶折叠和切断低压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  相似文献   
150.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是近50年来在我国大陆发生的震级最大、地表破裂最长的地震事件.地震地表破裂带全长426km,宽数米至数百米,总体走向90°~110°,具有明显的破裂分段特征,自西向东由5条次级破裂段组成.各破裂段又由若干更次级左阶或右阶斜列的破裂组成,具有自相似的分形结构特征.地震破裂带以左旋走滑为主,倾滑量很小.宏观震中区位于库赛湖东北93.0°~93.5°E一带的昆仑山南麓断层谷地内.最大地表同震左旋水平位移6.4m,最大垂直位移为4m.地表水平位移沿地震破裂带走向出现6个峰值,各峰值之间存在相对独立的衰减序列,这表明此地震具有多点破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