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针对人口和房价问题的研究多基于地理空间单元,难以从更深层次、更多角度反映两者关系的问题,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在区县、街道、居民区3个空间尺度与工作和休息这两个时间节点上应用Kriging插值、区位熵、集聚指数等方法分析人口集聚和房价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在居民区尺度基于土地利用数据这非地理空间单元,对人口集聚和房价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房价与人口集聚分布具有趋同性,但并非完全同步,房价高值往往与人口集聚高值错开而分布在其周围;用地类别中,相对于居住人口,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类别房价受就业人口集聚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2.
国内外对于小城镇的研究,多集中在小城镇发展类型、发展的经济模式等定性的研究,而对于定量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从定量的方面入手,提出了影响部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空间发展的空间性和非空间性指标,并在此基础对小城镇未来的空间发展规模、发展方式进行了预测,同时初步构建了预测小城镇未来发展方向的数学模型,并且以实例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以双酚A为研究对象,利用四级多介质逸度模型模拟非稳态非平衡条件下1991-2011年间双酚A在滇池水域水相、表层沉积物相和中层沉积物相中的浓度分布、相间的迁移通量,确定主要迁移过程;结合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可靠性验证;并对常数之外的12个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入滇总量98%的双酚A主要通过水体降解去除,滇池出水去除量和水体残留量共约占1%,余下部分进入沉积物相;沉积物相是残留双酚A最主要的汇,其中,表层沉积物相中双酚A浓度最高,3相中浓度变化趋势受外界输入影响较大;水相→表层沉积物相的迁移为双酚A在滇池的主要迁移过程,其次为表层沉积物相→中层沉积物相;双酚A在水中的降解速率、有机碳分配系数,各环境相中有机碳含量、固相体积比等参数灵敏度较高,对模型的影响较为显著;模型计算浓度与实测浓度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四级多介质逸度模型适用于滇池水域双酚A环境多介质迁移和归趋模拟.  相似文献   
24.
非均质含水层中渗流与溶质运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含水层的非均质性控制着地下水渗流和溶质迁移特性,准确定量化描述非均质含水层中的渗流和溶质迁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首先从非均质含水层地下水流和溶质迁移理论模型、矩分析、多尺度进行系统综述,指出尺度转换在目前水文地质研究中主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从非均质含水层场地试验、不确定性以及速度连通性等方面分析了该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地球物理反演含水层非均质性、随机理论与随机模拟软件开发、尺度转换及速度连通性的不确定性问题、非均质性与水文地质条件关系研究4个方面是该领域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5.
基于ETM+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遥感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ETM 遥感卫星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光谱响应特征阈值算法、监督分类和无监分类方法,对实验区土地利用信息进行提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ETM 数据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可最大程度识别出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利用多种信息提取方法进行山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信息提取具有速度快、技术操作简单、可识别类型多的特点;对林地和水域的分类识别精度可达85%以上,但对山区农村居民地的面积难以准确提取,必须借助人工解译方法,并参考其他辅助资料才能获取。  相似文献   
26.
对研制云南山地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系统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跃  万晔  汪竹青  杨永红 《山地学报》2002,20(4):480-484
采用基于3S技术的定量遥感方法,对1998年和1999年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上游小流域进行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防治决策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为涝年,侵蚀总量高达869008.97t,强度及其以上侵蚀级别的侵蚀量占总量的86.39%,侵蚀模数平均为7703.87t/km^2。1998年为旱年,流失情况较1999年的轻微。1999年中度及其以上侵蚀级别的侵蚀面积占流失总面积的32.41%,而1998年只占26.09%。1999年需要治理和急需治理的面积占侵蚀总面积的15.45%和0.82%,而998年的治理面积较低。本研究采用的技术在国内具有先进性和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在云南山地有广阔的运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7.
遥感图像纹理信息提取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理是遥感图像的重要特征,它提示了图像中辐射亮度值空间变化的重要信息。要利用图像空间信息提高分类精度,合理而有效地度量纹理至关重要。目前遥感图像纹理信息提取方法主要有:统计描述法、小波变换法、分维分形法和地统计学4类。分别就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适用领域和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遥感图像纹理信息提取方法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8.
元阳县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谱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图谱为区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变化提供了一种谱系化、定量化与定位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云南省元阳县为例,在遥感、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模型的支持下,从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式、空间扩展过程、斑块的空间分布特征三方面建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变化信息图谱,并对其图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征兆图谱更直观形象地揭示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模式,提供了时空复合的表达方式;土地利用斑块形态与空间扩展图谱的建立应用空间格局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和方法,将微观、宏观层次的图形信息与变化过程相结合;利用等步长变距离缓冲区分析法建立的VCM曲线可直观地描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斑块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研究时段内其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9.
金沙江中上游限制开发区产业结构整合与战略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制开发区主体功能定位下,确保区域主体功能的发挥与维持区域经济的稳步发展成为这一类主体功能区面临的重大课题.历史基础薄弱、投入产出规模小、可进入性差、生态功能地位突出等成为影响金沙江中上游限制开发区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限制开发区域格局下,拟以生态经济平衡理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研究区域产业结构整合与战略定位,尤其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区域产业特色化、规模化、生态化和市场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0.
PM2.5,即细颗粒物,是国际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重金属元素是PM2.5的重要组分,对其进行研究,能更好地识别污染来源、判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途径、评估污染危害毒性,从而更有效地防治和控制环境空气污染。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从组成元素、分布特征、元素相关性及生物效应等方面对PM2.5重金属组成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较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提出未来该研究需关注的方向,以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