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1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海洋蛋白质荧光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海洋中浮游植物、细菌及海水溶解态蛋白质的荧光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着重阐明了荧光光谱法分析海洋浮游植物、细菌和海水溶解态蛋白质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可行性和优势,讨论了海水中溶解蛋白质的来源、分布变化及地球化学行为,最后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
盐度对波部东风螺幼虫存活、生长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突变和渐变两种实验方法检验了盐度对波部东风螺幼虫存活、生长和变态的影响。这两个实验,在盐度21.0-27.5的范围内,幼虫均有较高的存活率、变态率和较快的生长速度。其中,在盐度24.0处,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都最高,生长速度也最大。不管盐度如何,幼虫较快的生长速度总是和自发变态前较短的浮游期联系的,尽管渐变盐度没能使幼虫的存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变态个体的大小以及浮游期的长度得到显著的改变,却明显地加宽了幼虫存活和变态的盐度范围。渐变盐度的实验方法优于突变盐度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3.
台湾海峡M2分潮潮波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海峡内各种与潮波相关的现象,可以归因于在地形及岸线的影响下自台湾海峡南北两端进入的潮波的相互作用。近20余年来台湾海峡潮波的研究获得显著进展,然而即使作为台湾海峡主要分潮的M2分潮,其相关研究中也还存在着诸多分歧。从台湾海峡M2分潮潮波分布特征及解释研究出发,并针对以往各种研究中差别较大的M2分潮潮流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的主要分歧:(1)对台湾海峡M2分潮潮波的研究的争议主要集中在2点,包括对自台湾海峡南、北两端进入海峡的潮波的作用范围的研究以及台湾海峡内部潮波系统形成机制的探讨;(2)台湾海峡M2分潮潮位分布研究的主要分歧在于对台湾岛西岸潮时潮差的分布特征的解释;(3)台湾海峡M2分潮潮流研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对最大潮流同潮时线分布特征的描述,其实质仍为对潮波作用范围的描述;对应于M2分潮最大潮流同潮时线研究观点的差异,在M2分潮圆流点是否存在、圆流点存在位置及圆流点旋转方向的研究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台湾海峡内部椭圆率为零的分隔线位置的讨论,主要分歧在于该椭率零线靠近台湾岛附近及澎湖列岛附近时的分布状况。此外,最强流区的位置判定及极值区潮流流速量值的大小问题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4.
冠瘤海鞘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离子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人工海水中三种金属离子K+,Mg2+和Ca2+分别在不同浓度下对冠瘤海鞘(Styelaca nopusSavigny)幼体附着和变态的影响,同时采用K+通道阻滞剂TEA检验其可兴奋细胞膜上的K+通道特性,对冠瘤海鞘幼体附着和变态的离子控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K+的浓度为20~40mmol/dm3时诱导幼体附着和变态的效果最佳,低于45 mmol/dm3和高于80mmol/dm3的K+浓度都表现出抑制效果;Mg2+浓度在0~32 mmol/dm3时显著促进幼体附着和变态,达88mmol/dm3时起抑制作用;在人工海水中无论添加或减少Ca2+,均有效抑制幼体变态.TEA不能阻抑增加K+的诱导作用,这表明冠瘤海鞘幼体可兴奋细胞膜上的K+通道对外部TEA不敏感.另外,人工海水中缺乏K+或Ca2+或K+浓度达80mmol/dm3都会对冠瘤海鞘幼体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95.
南沙海区表层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HPGeγ能谱方法测定了南沙海域表层沉积物,探测到的核素有^40K,^137Cs,^210Pb,^226Ra,^228Ra,^228Th,^238U.整体趋势为:^40K,^228Ra,^228Th,^238U4核素比活度为海盆>陆坡>陆架,^210Pb,^226Ra为陆坡>海盆>陆架,在陆坡区未探测到^137Cs,海盆的^137Cs高于陆架,波折沉积物中核素含量表现了与陆架和陆坡区不同的特征,而坡区^40K,^228Th,^238U4种核素的比活度中帽西向东逐渐降低,整个海区^228Ra,^228Th两种核素由南北向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96.
沟竹蛏的繁殖季节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性腺形态特征、组织切片观察和肥满度指数变化 ,报道沟竹蛏繁殖期为每年的6~8月份 ,分批放散精、卵 ,其两次生殖高峰分别出现于6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繁殖季节、肥满度指数与温度密切相关 ,其繁殖期适宜温度为25~29℃。沟竹蛏的壳长与壳高的关系呈直线正相关 ,L=4.304H -2.084 ,(r=0.9138) ;壳长与干肉重呈幂函数关系 ,W1(非繁殖季节 )=4.750×10-7×L3.53,(r=0.9196) ,W2(繁殖季节 )=3.942×10-7×L3.301,(r=0.9105)。  相似文献   
97.
光辐射对海洋微藻脂肪酸含量的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不同光辐射强度下三角褐指藻和小球藻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 ,光辐射对海洋微藻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影响很大。三角褐指藻和小球藻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照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本实验条件下 ,在较低光强 (0 .2 5× 10 3 L ux~ 1.7× 10 3 L ux)时 ,EPA、DHA、C18∶ 3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98.
根据表层温、盐度的观测结果,结合相关断面的CTD调查资料和同期的卫星遥感海表温度图,分析了2000年7月10日到8月2日台湾海峡南部至珠江口附近海域的一些海洋现象,结果表明:(1)在调查期间,东山至惠来沿岸海域存在明显的低温高盐区,海丰和惠来以南近岸海域的海水也具有相对高盐的性质,说明调查期间在闽南、粤东沿岸普遍存在上升流现象;(2)调查期间在台湾海峡南部至珠江口之间陆架—陆坡区附近的多个断面上观测到了较明显的盐度锋面;(3)珠江口外的盐度锋面的位置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99.
环境样品中90Sr的分析方法及其在海洋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海峡》2003,22(3):395-406
本文综述了环境中90Sr的来源、含量水平和在陆地环境介质中的转移.重点介绍了环境中90Sr的分离测定方法,包括样品的预处理、化学分离及计数测量方法.最后介绍了与90Sr相关的海洋学研究进展, 通过测量海洋环境中的90Sr可以进行水体涡动扩散、沉积物沉积速率、生物对90Sr的富集、生物和沉积物对90Sr的吸附,以及核设施运行或核事故放射性排放研究.  相似文献   
100.
厦门潘涂对虾养殖垦区水质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5月-1997年2月对厦门对同安湾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进水渠道的Chl a,COD和DIN,DIP等生态因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虾池内DIN,DIP含量低于邻近内湾,Chl a和COD高于邻近内湾,池内各生态因子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而邻近内湾则呈现较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本文讨论对虾病害与横向感染的相互关系以及台风期间虾池水质管理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