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4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于2017年4月至6月,沿南黄海35°N断面出现了罕见的绿潮、金潮和赤潮等有害藻华共发现象。本研究通过现场定时定速拖网等方法,对黄海35°N断面不同站位的大型漂浮藻类进行了定量观测,并对赤潮区浮游植物进行了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沿35°N断面的漂浮绿藻和马尾藻生物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4月下旬漂浮绿藻和马尾藻开始零星出现,5月下旬生物量和分布范围明显增加,在6月上旬达到最大,随后在6月下旬降低。漂浮绿藻和马尾藻的分布区域存在差异,120°30''—122°30''E为两者共同分布海域,向西以漂浮绿藻为主,向东则以马尾藻为主。分别于5月下旬和6月下旬在黄海35°N断面发现了1次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赤潮和1次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赤潮。基于现场获取的水文数据,本文对南黄海海域的环境条件及其对有害藻华分布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沿35°N断面共发的绿潮、金潮和赤潮现象表明黄海海域正面临严峻的海洋生态问题,通过对该海域赤潮、金潮和绿潮的长期观测,可望揭示这些藻华灾害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为针对性地开展有害藻华预报、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通过2015年2月-2016年1月间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开展的10个航次调查,研究了该海域浮游甲藻的群落特征和时空变化,分析了寄生性甲藻阿米巴藻宿主种类及其感染率的周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甲藻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共检出浮游甲藻类38种,膝沟藻目处于绝对优势,优势种全年既有交叉又有演替;各季节间浮游甲藻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月间浮游甲藻丰度差异显著(P<0.05);全年丰度在9.06×103-6.10×106 cells/L之间,其中4月份甲藻丰度最高,2月的丰度最低,全年的平均丰度为6.62×105cells/L。调查海域阿米巴藻宿主甲藻种类繁多,14种浮游甲藻被寄生感染,感染率范围为0.006%-5.13%;该海域阿米巴藻宿主种类及感染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夏、秋两季宿主种类较多,感染率也明显高于春、冬两季。  相似文献   
63.
针对深海冷泉生物数量多、密度大、特征低,人工识别它们的种类和数取它们的数量耗时费力且准确度低这一问题,利用残差学习块,改进了基于区域的全卷积网络算法,用以深海冷泉生物的自动识别与检测。首先,构建了一组包括5类目标生物的深海冷泉生物图像目标检测数据集;然后,在TensorFlow框架下对比了R-FCN_ResNet、Faster R-CNN和SSD_MobileNet三种典型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从训练耗损时间、平均检测速度、平均置信度三方面权衡,突出了R-FCN_ResNet模型的优势;最后,将测试集图片输入至该模型中检测深海冷泉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并且以此复现了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证明,所提方法结合本文数据集进行的深海冷泉生物识别与分布研究,是有效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目标分类和定位准确率。  相似文献   
64.
典型海域生境修复与生物资源养护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剧烈的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生态系统退化和海洋生物资源衰退,海洋生境修复和资源养护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应对措施。本文从生境修复设施与技术、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和监测管理等方面,综述了典型海域生境修复与资源养护的主要研究进展,并从生物行为控制、承载力提升、设施装备、融合发展和生态系统管理等角度展望了未来研究热点和发展模式,以期为未来海洋生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有害藻华的宏条形码分析:机会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楠生 《海洋科学》2020,44(7):116-134
宏条形码分析(metabarcoding analysis)是通过对野外样本的分子标记(即条形码)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利用测序结果分析野外样本物种组成、物种相对丰度,及其时空动态变化。这项在近20年里逐步发展起来的分子技术,得益于DNA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测序通量的提升和测序成本的降低,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的快速开发。基于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分析方法,特别是最近的扩增子序列变异(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ASVs)方法的开发,极大促进了宏条形码分析的应用。在世界及我国的海洋生态领域,宏条形码分析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分析方法的日趋成熟,可适用于不同应用领域的分子标记不断增加,以及参考数据库的不断完善,宏条形码分析将释放出广阔的应用潜力。可以预期,宏条形码分析将在系统分析我国近岸海域有害藻华物种(及其他浮游生物物种)的组成和相对丰度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发现新物种,辨别隐存种,跟踪物种的生物地理学,进而帮助解析有害藻华暴发机理。  相似文献   
66.
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ChEss)是当前最大的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计划--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现场研究项目之一.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热液、冷泉、鲸骨生态系统以及由其他高度还原型生境形成的生态系统.确定上述系统动物区系间的进化和生态学关系,对于了解全球尺度上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物种分布的形成过程至关重要.重点介绍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科学计划发起的背景、研究内容和目标、研究区域、研究技术与方法以及当前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展望,综合国际上在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最新进展,了解其中的驱动过程,以期为我国在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极端环境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从研究胶州湾沉积物中生源硅入手,利用对比分析对其限制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相对于邻近的黄海和渤海沉积物,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生源硅含量较高,在湾内外的三个站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硅的含量分别为1.58%、1.44%、1.48%,在整个柱状样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4%、1.48%和1.39%,属于高生源硅含量区.沉积物中BSi∶TN远远大于1,BSi∶TP也远远大于16,与水体中Si∶TN〈1,BSi∶16P〈1相反,同时沉积物中的OC∶BSi值远远小于Redfield比值(106∶16),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速率远大于BSi的分解速率,生源硅分解的较慢.研究还发现,生源硅和有机碳的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造成相当大的一部分BSi被埋藏,不能参与再循环,从而水体中的硅被永久地“清除”,造成水体硅的缺乏,这可能是造成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硅限制的根本原因.湾外BSi较湾内低的主要原因是湾外的沉积物因其有机质含量低,且沉积物的颗粒粗而造成BSi的溶解速率比湾内的高.根据沉积物中生源硅的沉积通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对比可推知,由硅藻形成的生源硅在沉降过程中平均只有15.5%被分解重新进入水体,其余的84.5%可被埋葬而形成沉积物.而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硅通过沉积物-海水界面返回到水体中的速率也小于生源硅的沉积速率,这进一步证明了海水中的硅不断向沉积物迁移,导致水体中硅含量持续的低水平,进而使Si成为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胶州湾水母类生态研究Ⅰ.种类组成与群落特征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张芳  孙松  杨波 《海洋与湖沼》2005,36(6):507-517
根据2003年5月-2004年9月胶州湾浮游生物浅水Ⅰ型网中水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胶州湾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和群落特征.共记录水母34种,其中水螅水母类31种,管母类2种,钵水母类1种,属胶州湾首次报道的有3种;订正并列出了到目前为止的胶州湾水母种属目录,累计共60种,其中水螅水母类52种,管水母3种,钵水母4种,栉水母1种.分析其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全年共有9种优势种,各月份水母的优势种类不尽相同,薮枝螅水母和半球美螅水母为春季和夏季的主要优势种,五角水母为秋季的主要优势种,八斑芮氏水母为冬季的主要优势种;水母的总丰度在调查时期内有3个高峰,分别为2003年6、9月份、2004年3月份,3月份作为最高峰丰度高达120.42ind/m^3;总种类数以2003年5、6月份为最多,共14种;1年中,5-11月份的群落多样性指数较12-4月份高;2003年12月到2004年3月各月优势种到下个月的更替基本是完全的(更替率为100%),其它月份优势种的更替或者部分更替(0〈更替率〈100%),或者没有更替(更替率为0).本文中作者对80年代以来水母类的优势种、总种数及总丰度的变化进行了讨论,总种数比90年代有所增加,但未达到1984、1985年的水平;水母的总丰度水平也较80、90年代要高.本文中作者把胶州湾水母生态类群分为近岸低盐生态类型和大洋暖水性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69.
国内外赤潮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最近10多年的赤潮典型事件、研究进展为主要依据,综合论述了国内外赤潮发生的新特点。分别从组学技术、食品安全与公共健康、赤潮生物学、赤潮监测与预测预报、赤潮应急处置等几方面,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还回顾了我国赤潮研究的主要发展历程,结合科技部2017年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我国近海致灾赤潮形成机理、监测预测及评估防治技术"项目,展望了我国赤潮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0.
董逸  刘敏  王金霞  肖天 《海洋与湖沼》2011,42(1):148-156
使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培养钝顶螺旋藻25天,发现随螺旋藻生物量的增长,细菌生物量有一定的增长趋势.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螺旋藻培养过程中细菌种类组成,发现在不同时期细菌群落组成变化明显.通过DGGE图谱中18条特征条带的克隆、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其中有8条序列与а变形菌纲序列相似,3条与拟杆菌纲序列相似,2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