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29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61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51.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基地,以发育大规模多时代、多旋回花岗岩和独特的中生代铜钼钨锡铌钽铍铀等大规模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成矿作用而闻名于世。华南地区稀有金属(W-Sn-Nb-Ta-Li-Be)成矿作用主要与高度分异演化的花岗岩密切相关。稀有金属矿床的分布受区域性断裂控制,主要集中于南岭地区和钦-杭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伟晶岩型、云英岩型、石英脉型、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岩型(包括矽卡岩型和条纹岩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沿钦-杭大断裂两侧分布;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钦-杭大断裂花岗岩型矿床的外侧,以及邵武-河源断裂和政和-大埔断裂之间;接触交代型(含条纹岩型)稀有金属主要呈东西向分布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与该地区的石英脉型钨矿有成因联系;火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东南沿海火山岩地区。华南稀有金属成矿可以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志留纪(424~420Ma)、早三叠世(248~244Ma)、晚三叠世(220~214Ma)、晚侏罗世(160~150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140Ma)、早白垩世(135~125Ma)和早白垩世-晚白垩世(105~90Ma)等。在每个时间段内,成矿时间相对集中。大规模稀有金属成矿主要集中于早白垩世。在不同成矿尺度,稀有金属矿化具有明显金属分带特征,且与有色金属矿化具有明显的成因关系;不同金属组合的稀有金属矿床具有不同的岩浆热液演化历史。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持续能量供给,以及有利于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的大型伸展构造是形成稀有金属矿床的重要条件。本文认为早白垩世(135~125Ma)是华南地区稀有金属大规模成矿的时期,该时期不仅成矿强度大,而且成矿类型多样,代表了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或者全面裂解的峰期。  相似文献   
152.
成矿系列是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一种学术思想,主张用系统论、活动论的观点研究在地质历史发展的各阶段、各特定地质构造环境中成矿作用的过程及形成的矿床组合自然体。本文基于对西昆仑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新认识和新理解,结合研究区境内外地质和矿产勘查研究新进展,尤其是大批成矿年龄精测数据和对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认识,将西昆仑及邻区内生金属矿产资源划分为8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1)古元古代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系列;(2)中元古代层控碳酸盐岩型铁铜金矿床成矿系列;(3)志留纪沉积变质岩系有关的Fe矿床成矿系列;(4)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铅锌(铜)矿床成矿系列;(5)石炭纪火山岩型块状硫化物铜矿床成矿系列;(6)晚石炭世层控碳酸盐岩型锰矿床成矿系列;(7)侏罗纪-白垩纪层控(MVT)和沉积喷流型(SEDEX)型铅锌矿床成矿系列;(8)中新生代与伟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叙述了各个成矿系列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特征、矿床组合、时空分布规律和典型矿床特征等。本次成矿系列的划分,强调以重大构造事件作为背景,突出以重大构造事件与大规模成矿的耦合关系作为出发点,力求从更大尺度上认识矿床形成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值得指出的是,研究区幅员辽阔,不少矿床的成矿系列具有明显空间递变性,如与特提斯洋闭合和碰撞有关的成矿事件横跨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阶段;北昆仑地体为塔里木古陆的一部分,记录从古元古代早期到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对Rodinia 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响应。在长期演化过程中,西昆仑及其邻区形成了独特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53.
汪在聪  王焰  汪翔  程怀  许喆 《地球科学》2021,46(12):4197-4229
交代岩石圈地幔与大型金矿床之间的成因联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成矿金属在地幔源区的富集程度和幔源岩浆中的金含量,以及金从地幔源区释放、迁移并大规模富集成矿的机制和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交代岩石圈地幔对金富集成矿的重要作用.金是高度亲铜元素,同时还具有流体活动性,在地幔岩浆作用、岩浆热液演化和富集成矿等诸多过程中的行为较为复杂.主要从金的地球化学行为出发,通过梳理金在各类地幔岩石和幔源岩浆中的分布,以及岩浆热液中金的主要行为及其受控因素,探讨交代岩石圈地幔对巨量金成矿的关键控制机制.主要认识包括:(1)交代岩石圈地幔可能是形成大规模热液型金矿床的重要源区,但金在源区的异常富集可能并不是成矿的必要条件;(2)地幔交代组分(特别是挥发分)有助于金从地幔源区中有效释放、并通过跨岩石圈尺度的深大断裂迁移富集;(3)富挥发分的岩浆热液中金的富集沉淀过程远比一个富金的地幔源区对大规模金成矿作用的贡献更大.因此,深刻理解岩石圈地幔长期演化过程中金在地幔交代和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的行为与富集机制是解析大型金矿床成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4.
国外前寒武纪铁建造的研究进展与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长乐  张连昌  刘利  代堰锫 《矿床地质》2012,31(6):1311-1325
形成于早前寒武纪的铁建造,是一种富铁〔w(TFe)>15%〕的硅质化学沉积岩,其主要矿物组成是铁氧化物(磁铁矿和赤铁矿)及石英。根据铁建造的岩相学特征,将其划分为条带状铁建造和粒状铁建造;根据铁建造的沉积环境,将条带状铁建造划分为与火山岩有关的Algoma型和与细碎屑-碳酸盐岩有关的Superior型2种类型。铁建造的出现,起始于38亿年前,主要集中于28~18亿年,在18亿年之后有一个连续的缺失,但在8亿年左右因雪球事件而重新少量出现。Algoma型铁建造主要发育于中-新太古代,而Superior型则集中出现于古元古代;前者多形成于前寒武纪克拉通化之前,与海相火山活动和陆壳巨量增生密切相关,而后者多形成于克拉通化之后,与稳定发育的克拉通盆地和大气氧含量增加有关。Algoma型铁矿具有单个矿体规模较小、品位较低和多层发育等特征,而Superior型铁矿则具有单个矿体规模较大、品位较高、层位稳定等特征。由于铁建造在地质历史上大规模发育且不重复出现,所以,开展铁建造的研究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铁建造的研究趋势是,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深化地球早期构造(地幔柱与早期板块构造)演化、水圈及大气圈组成与演化、地球早期生物活动,以及铁建造成因和时空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5.
内蒙古中部毫义哈达岩体位于华北板块北缘陆缘增生带,通过对该岩体进行系统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毫义哈达岩体是由辉石闪长岩类构成。在对两个样品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 U-Pb定年,结果(加权平均年龄)均为266±2 Ma,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对14个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体属钙—碱性系列;Eu有一定程度的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及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富Cu、Cr等过渡元素。岩体在地球化学上还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推测其岩浆源区曾遭受过古亚洲洋板片流体交代。依据区域构造演化,推测毫义哈达岩体侵位于造山后伸展环境,成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幔并且发生了结晶分离作用。地球化学的特征以及在该岩体发现的铜钨矿化,预示着该地区将是一个有利的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6.
云南省金平县小铜厂铜矿区成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7.
158.
申萍  沈远超 《岩石学报》2010,26(8):2299-2316
西准噶尔与环巴尔喀什地处中亚成矿域腹地,发育着许多大型和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构成了中亚成矿域最重要的斑岩铜矿床集中区。二者的成矿动力学背景略有差异,成矿岩浆条件和成矿物源有一定的差异,所形成的斑岩铜矿床有所不同。西准噶尔斑岩铜矿床以新发现的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为代表,该矿床位于达拉布特不成熟岛弧南部;含矿岩浆为中钾钙碱性中性岩浆,侵位较深(5~10km);S(δ34S=-2.4‰~0.4‰)和Pb(206Pb/204Pb=17.92~18.89,207Pb/204Pb=15.45~15.62,208Pb/204Pb=37.68~38.36)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来自地幔。含矿中性杂岩体由早期闪长岩体和晚期闪长玢岩岩株组成,含矿岩体发育碱性(黑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酸性(绢云母化和硅化)蚀变;以浸染状矿化为主,有少量的脉状矿化。环巴尔喀什斑岩铜矿床以科翁腊德和阿克都卡等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为代表,这些矿床位于巴尔喀什-伊犁岩浆弧北部,含矿岩浆为中高钾(科翁腊德)和高钾(阿克都卡)钙碱性中酸性岩浆,侵位很浅(科翁腊德)和较浅(阿克都卡);S(δ34S=0.7‰~6.0‰)和Pb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地幔和地壳。含矿岩体为连续分异的中酸性杂岩体,包括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等;科翁腊德含矿岩体发育酸性蚀变(高级泥化、绢云母化和硅化)和少量的碱性蚀变(钾长石化、黑云母化和硅化),阿克都卡含矿岩体发育碱性蚀变(钾长石化、黑云母化和硅化)和酸性蚀变(绢云母化和硅化);矿化均为浸染状和脉状矿化。  相似文献   
159.
碾子沟钼矿床是内蒙古西拉沐伦钼多金属成矿带中石英脉型钼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以石英大脉形式产于燕山期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内,受断裂构造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发现包裹体均为气液两相,按照相比不同,可进一步分为WL型(5%~20%)和WV型(20%~50%)。Ⅰ阶段流体为低温(89.3~245.2℃)、中低盐度(2.07%~17.96%NaCleqv)流体;Ⅱ阶段流体具有中低温(134.4~458.8℃,峰值170℃~240℃)、中低盐度(0.53%~19.92%NaCleqv)特征;Ⅲ阶段流体为低温(134.9~202.4℃)、中低盐度(4.96%~14.97%NaCleqv)流体。流体成分均以H2O为主(96.1mol%),含少量挥发份CO2、N2、CH4、C2H6、Ar、H2S,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42-、Cl-为主,属NaCl-H2O体系。各阶段成矿热液氢、氧同位素特征为:δ18OH2O介于-5.75‰~-1.90‰、δD介于-128.821‰~-109.234‰,说明成矿流体是岩浆热液与古大气降水混合而成。开放的断裂体系为流体混合创造了条件,流体的混合作用是造成碾子沟辉钼矿沉淀成矿的主要原因。这与斑岩型钼矿床的高盐度流体以及以沸腾为主的矿石沉淀机制具有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60.
内蒙古半砬山钼矿位于西拉木伦钼多金属矿带东北段,是新近发现的一个中型斑岩钼矿床。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含矿花岗闪长斑岩成岩年龄133.5±1.7Ma,说明半砬山钼矿是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赋矿围岩流纹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60±2Ma,早于成矿年龄27Ma。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流纹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εHf(t)基本为不大的正值,集中在+2~+3.5左右,说明其岩浆来自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地壳物质。除同位素特征相似外,流纹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比如都具有富Al、K,低Mg、Ca及TFe,呈高钾钙碱性特征;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上,流纹斑岩与花岗闪长斑岩都具有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相对富集Rb、Ba、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所不同的是流纹斑岩∑REE含量较花岗闪长斑岩高,Eu负异常也较明显,并且流纹斑岩为低Sr高Yb(Sr平均为37.3×10-6,Yb平均为4.81×10-6),而花岗闪长斑岩为高Sr低Yb(Sr平均为628×10-6,Yb平均为1.64×10-6)。这些特征暗示流纹斑岩形成的源区可能为中上地壳,花岗闪长斑岩源区物质可能为加厚的下地壳熔融产物,即在岩石圈不断伸展过程中,成岩岩浆源区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