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1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753篇
测绘学   3291篇
大气科学   493篇
地球物理   1004篇
地质学   2347篇
海洋学   407篇
天文学   213篇
综合类   1118篇
自然地理   188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29篇
  2017年   445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390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640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559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470篇
  2007年   564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68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01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支持向量机(SVM)算法作为一种成功应用于大多数遥感影像的分类方法,虽然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但是针对分类中仅仅采用单一参数,严重依赖于参数选择的不足,该文基于AdaBoost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SVM分类方法。该方法采用选择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的SVM算法作为AdaBoost的弱分类器,实现了核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达到精确提取无人机影像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2.
熊明 《测绘科学》2015,(9):149-153
文章介绍了该图集编制的背景及国内编纂情况,阐述了图集需遵循的设计原则和工艺流程,构思了图集每个版块的定位及内容组成。重点对图集在编纂过程中开本设计、结构设计、内容设计、排版和整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并根据重庆本地历史文化展现的需要,进行了对应的设计。其中的结构编排设计、内容排版设计、图名设计、文字内容结构设计,及版式中使用的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和重庆本地的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等方面,在同类作品中实现了多项创新。最后,分析总结了图集编纂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后续相关产品的设计与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3.
针对多视影像由于遮挡导致的匹配不确定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特征点和物方地面元相结合的多视影像密集匹配方法。该方法利用规则格网划分的空间平面作为基础,通过特征点匹配获取同名像点和高程赋值的格网平面,为后续匹配提供初始的DSM。在此基础上,利用铅垂线轨迹法对平面上规则分布的平面元进行匹配,加密特征点匹配结果。通过对某区域UCX影像的匹配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能高效、准确地得到匹配结果,特别对较大影像计算快速,适用于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974.
GIS平台点状地图符号共享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GIS平台难以共享SVG点状地图符号的问题,该文分析了SVG地图符号组织模式,基于PB点状符号结构,设计了SVG点状符号向PB点状符号的映射方式,研究了SVG几何数据、笔画、填充等样式数据转换为PB点状符号的方法,提出了PB点状符号共享SVG点状符号的方式。最后以ArcGIS软件为例,构建了ArcGIS共享PB点状符号的方法,实现了GIS平台共享SVG点状地图符号。研究结果可为地图符号共享、地理信息可视化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5.
马丽  鞠才  朱菲 《测绘科学》2015,40(7):29-33
针对高光谱数据预处理中传统降维算法的不足,文章提出采用线性局部切空间排列(LLTSA)算法进行降维,并在低维空间中,以数据点到背景流形的最小距离为度量进行异常目标检测。面向异常目标检测问题的降维算法,需要考虑计算量和异常污染两个问题:为减少计算量,选择图像中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训练数据进行LLTSA降维并求取用于泛化的投影矩阵;为避免异常信息对背景特性的影响,应该选择不含异常的背景训练数据建立背景流形。背景训练点的选择基于递归多层分割算法,结合分割块的大小和分割块被近邻点重构的误差,去除分割结果中可能包含异常的区域并尽可能多地保留背景信息。实验结果表明LLTSA可以利用少数特征有效区分背景和异常,基于LLTSA的检测算法比经典RX和核RX算法具有更好的异常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976.
董春  白少云  叶剑 《测绘科学》2015,40(7):54-57
地理国情监测除获取基础地理信息之外,更加关注社会专题信息,因此,需要将基础地理信息与社会专题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该文根据最新的地理格网国家标准文件,按照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和统计分析要求,制作地理格网文件,并以川西城市群人口数据为例,生成了人口格网化专题地图,为接下来的综合地理国情信息的统计分析与评估给予了一定的启示,促进了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77.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network applications on mobile platforms h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he activity of 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offers a channel for recording an individual’s spatiotemporal behaviors when location-detecting capabilities of devices are enabled. It also facilitates the study of time geography on an individual level, which has previously suffered from a scarcity of georeferenced movement data.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on the use of georeferenced tweets to display and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daily user trajectories. For georeferenced tweets having both location information in longitude and latitude values and recorded creation time, we apply a space–time cube approach for visualization.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ologies for time geography studies such as the travel diary-based approach, the analytics using social media data present challenges broadly associated with those of Big Data, inclu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velocity, large volume, and heterogeneity. For this study, a batch processing system has been developed for extracting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from each tweet and then creating trajectories of each individual mobile Twitter user. Using social media data in time geographic research has the benefits of study area flexibility, continuous observation and non-involvement with contributors. For example, during every 30-minute cycle, we collected tweets created by about 50,000 Twitter users living in a geographic region covering New York City to Washington, DC. Each tweet can indicate the exact location of its creator when the tweet was posted. Thus, the linked tweets show a Twitter users’ movement trajectory in space and time. This study explores using data intensive computing for processing Twitter data to generate spatiotemporal information that can recreate the space–time trajectories of their creators.  相似文献   
978.
当前网络中地理信息以几何形式递增,为了高效地从海量网络信息中检索出高质量的地理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题爬行的地理信息分布式检索方法。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将网络地理数据按照四元组的要求进行分解和组织,对地物实体的主题文本特征、地理空间特征、时间维特征等相关信息进行封装,建立四元组实体对象,实现了地理信息数据的相互集成与组织。引入MapReduce模式的并行处理机制完成对网页中地理信息数据的优化存储与索引,并且通过分别计算网页文本、地理文本与查询关键词的主题相关性对爬取的网页进行有序的排列,从而提供快捷、高效的地理信息主题查询。  相似文献   
979.
长期以来人们偏重于地图的技术研究,导致地图的艺术研究进程落后于技术研究进程。近几年这种情况虽有改善,但对于地图的美学问题研究还是相对偏少。本文从地图的信息表达与美学思维角度出发,从地图的语言、技术、文化及创新4个方面探讨了地图与美学思维融合的问题,并提出了地图学与美学相结合的地图美学论,以期得到适合地图的美学设计。  相似文献   
980.
数字城市和数字省区相互之间既有明确的层次关系,同时共性中又有着个性。本文首先简单介绍海南国际旅游岛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总体架构,重点阐述框架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情况以及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