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6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649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935篇
地球物理   48篇
地质学   390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对流性强风暴系统的螺旋度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风暴尺度的数值模式ARPS成功地模拟了1977年5月20日在美国Oklahoma州Del City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其模拟结果与实际的观测非常接近,模式积分 40分钟,初始对流单体发生了分裂,产生了新的对流单体。原有对流单体在原地维持成熟的结构,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而分裂出的新单体在移动过程中,逐渐向成熟位相发展,并且又分裂出新的单体。利用模拟结果,着重讨论了风暴发展过程中螺旋度和超螺旋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变特征,以及在强风暴系统的对流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学作用。初始环境场的螺旋性结构有利于风暴的发展。在风暴发展阶段,低螺旋度有利于大尺度向对流尺度的能量串级,而在风暴成熟阶段,高螺旋度则有利于对流单体的能量维持,从而形成长生命周期的对流系统。在风暴的发展过程中,风暴流场结构具有向Beltrami流结构的调整趋势,螺旋度向高值发展。超螺旋度在流体粘性作用的影响下,可反映出螺旋度密度空间积分的时间变化趋势,负的超螺旋度可使螺旋度增加。在对流风暴发展阶段,超螺旋度为负值,对流单体的结构螺旋性增强、螺旋度的增大,在风暴到达成熟阶段后,超螺旋度转为正值。因此,超螺旋度可用来标志对流风暴系统的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22.
夏季乌拉尔地区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形成与维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天气尺度瞬变涡旋与时间平均基本气流双向相互作用建立异常型的角度,研究了夏季乌拉尔地区大气环流持续异常的形成与维持,首先基于合成分析,研究了持续异常期间的天气尺度瞬变波活动情况,结果表明:正异常时,在上游地区,从北大西洋中部到西欧沿岸,瞬变活动明显增强。负异常过程时相反,该地区瞬变活动减弱。利用线性正压原始方程模式,研究了在合成正异常基本流及7月气候基本流等两种基本流下,正异常时上游异常瞬变活动对异常建立的贡献。结果表明:正异常时,上游增强的瞬变波活动有利于正异常的建立与维持。利用基于线性正压原始方程模式设计的风暴轴模式,研究了时间平均基本流在组织与调控瞬变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当乌拉尔地区高压脊发展时,有利于瞬变在上游的北大西洋中部到西欧沿岸地区组织起来。脊发展越强,越有利。结合上述两方面的结果,提出了瞬变与行星波双向相互作用的乌拉尔持续正异常形成和自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123.
针对现行冰雹云参数化模式中假定冰雹谱服从特定的负指数分布,冰雹增长率依赖其加权平均末速度以及粒子间的数浓度转换不守衡等局限性,作者建立和发展了一个包括云滴、云冰、雨滴、雪团、霰和雹的云中主要水成物场及凝结、撞冻等37种主要微物理过程,可用于预测和研究三维强冰雹云降雹过程的冰雹分档模式,模式能够提供在雹云参数化模式中无法提供的关于冰雹增长与分布的信息,研究共分三部分;模式的建立及冰雹的循环增长机制;冰雹的分档分布特征;冰雹产生与增长的微篁,经一部分,通过建立模式及模拟一个多单体风暴个例,对多单体中冰雹的增长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24.
覃庆第 《广西气象》2001,22(4):20-22
通过对1999年秋季一次突发性降水过程高空急流的分析,发现急流人口区南侧辐散,其低层辐合上升,当低层有印缅槽活动的时候,对流加强,印缅槽发展,急流人口区北侧辐合,其低层辐散下沉,有向南的非地转风。  相似文献   
125.
1概况9516号强热带风暴是一个路径少见的南海热带气旋。1995年10月9日08时生成于永兴岛东南方约600公里的海面上,生成后迅速西移,11~13日经过海南岛南部、西部、西北部海面加强北上。13日02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级,15时在广西合浦登陆,然后东北移与西风槽合并减弱消失(见图1)。在这个强热风暴西移北上的过程中,广东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地区出现了大暴雨,12日暴雨是台风倒槽造成的,14日暴雨则是台风槽与500hPa西风槽共同作用的结果,三天雨量在100~400mm之间(见图2)。暴雨中心出现在阳江市西北部八甲镇,总雨量为385.7mm,…  相似文献   
126.
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平凉局地强对流风暴过程,揭示了平凉发生强对流天气独特的地形因素。  相似文献   
127.
利用加拿大大气环境局第二次冬季风暴观测(简称CASPⅡ)的部分资料,对加拿在东海岸冬季风暴的发生,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风暴能达到爆发性发展程度,并对其中一个形成眼区的强风暴例子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8.
1995年盛夏7月辽宁省降水特征是主讯期来得比较猛,降水集中、强度大。强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后期,全省月降水距平百分率较常年偏多5.7成,仅次于1963、1964、1975、1985年。特别是辽河流域较常年偏多5~10成。由于降水时段集中、强度大,造成辽宁省特别是辽河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辽河流域有多站出现了1951年以来的月降水量极值,为近40年所罕见。  相似文献   
129.
利用MM4客观分析资料,对1993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大黑风暴天气进行了位涡的中尺度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700hPa冷锋区附近存在着正负位涡偶,与飑暴系统中高低气压偶相类似:在黑风暴发生前冷锋附近的负位涡区及黑风暴强盛期的位涡梯度最大区域为黑风暴区;高层位涡向低层传递是导致气旋加强的重要因子之一;层结热力不稳定是风速加大及正反馈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