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445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利用美国环保局开发的第3代空气质量模式Models-3,对珠三角地区一次热带低压影响下的高臭氧空气污染事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一系列的一次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减试验,探讨了不同的一次污染物排放情景,即采取不同的空气污染物的调控情况下,对珠三角地区低层臭氧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低压影响下,要降低珠三角地区的日臭氧峰值,需采取的主要调控措施是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或者随着氮氧化物的增长,相应增加生物源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易挥发有机化合物)的排放,以维持较高的VOC与NOx(氮氧化物)的比率。  相似文献   
142.
基于小波分解(WT)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理论,建立了将二者相结合的大气臭氧含量时间序列预测模型。采用香河等4个观测站的月平均臭氧总量观测样本,经小波分解为不同频段的子序列,将这些子序列分别进行LSSVM预测,最后经小波重构得到月平均臭氧总量时间序列预测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测大气臭氧含量,与支持向量机(SVM)以及人工神经网络(ANN)的预测结果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3.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实施进展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自成立以来的10年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也面临新的挑战,列举了自1990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USGCRP的主要成果与贡献,其中在国家评估,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预测,全球温度记录,过去1000年中最温暖的时期,北美碳汇,温室气体增加与臭氧损耗,臭氧损耗评估,大气污染物的长距离输送,海洋分析,热带测雨卫星,雷达卫星,火灾监测,SeaWiFS,全球环境维息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尤为显著,剖析了USGCRP在未来10年中的研究目标及其研究重点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4.
臭氧对水稻叶片伤害、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白月明  郭建平  刘玲  温民 《气象》2001,27(6):17-21
OTC- 1型农田开顶式气室 ,对水稻进行不同臭氧浓度处理的长期接触试验 ,结果表明 :当试验浓度超过 1 0 0× 1 0 - 9时将对水稻叶片造成直接伤害 ,从而使水稻的光合能力和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5.
CO_2倍增后的气候变化与中层大气D.Rind等(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空间研究所)1前言目前预测指出,随痕量气体浓度的增加,到下世纪中叶,地球气候将同今天有明显差异。按目前和预计的痕量气体增长速度,约在2040年将达到相当于CO。加倍的辐射效?..  相似文献   
146.
147.
臭氧在矿泉水生产中的应用沈考权,康新畦,殷之奕(上海环保设备总厂)1臭氧杀菌机理臭氧是氧的同素异构体,是强氧化剂、消毒剂、精制剂和催化剂。臭氧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为2.07V,是仅次于氟的极强氧化剂;其氧化能力比氯高一倍,杀菌速度比氯快600~300...  相似文献   
148.
对流层臭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纪飞  秦瑜 《气象科技》1998,(4):17-24
文章综合评述对流层臭氧研究的主要历史进程、研究方法以及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9.
讀了魏鼎文同志的文章以后,我們想提出以下两点不同的看法,与魏鼎文同志商榷。 1.文献[1]中用两个实例表明,在目前实驗精度內,方法B得不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精細結构,这点对于如何利用方法B的結果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不过,我們认为,不能把精細結构方面的某种不定性,看成是方法B解不唯一的証明。  相似文献   
150.
毕道华  陈月娟 《大气科学》1993,17(5):513-522
本文介绍一个简单、经济的适用于各种多层大气环流模式中计算臭氧加热率的参数化方案,利用这一方案,可根据臭氧总量气候观测值及其垂直分布资料计算臭氧加热率,也可以在模式中加入臭氧方程,用预报的臭氧含量计算臭氧加热率.用此方案对单站气候资料试算,结果指出,随着高度的增加,臭氧吸收太阳辐射对大气太阳加热率的贡献逐渐接近、达到并在平流层50hPa附近明显超过其它物质如水汽的贡献.此方案用于九层大气环流模式时,对其辐射加热率的计算有较理想的改进,并使模拟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更符合观测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