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91.
巴颜喀拉古特提斯洋的消亡过程反映在巴颜喀拉残留盆地到边缘前陆盆地的转化的沉积记录中。鉴于这个前陆盆地与其向克拉通延伸的组成部分-四川盆地现为龙门山逆冲带所分隔,以致已往的沉积盆地研究多针其相割裂,本文将结合巴颜喀拉洋的消亡过程,把这两个盆地视为一个统一整体来加以分析,研究其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92.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发育机制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琼东南盆地是南海西北陆缘上一个北东走向的伸展裂陷带,向西与北西走向的莺歌海盆地相接,因此其构造演化包含了较多红河断裂走滑活动的信息。综合地质分析与物理模拟实验,我们发现琼东南盆地的发育既受控于南海北部陆缘的南东向—南南东向伸展作用,而且受到红河断裂左行走滑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其中,中央坳陷带主要受控于南东至南南东向的伸展作用;南部坳陷带的发育主要受控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及其沿北北西向边界断裂右行走滑作用的构造叠加;而北部坳陷带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北西向断裂左行走滑作用。红河断裂左行走滑作用可能开始于晚始新世,晚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裂陷作用,且早期走滑速率应小于琼东南盆地的伸展速率,早渐新世(T70)以后红河断裂左行走滑速率大于琼东南盆地伸展速率,导致琼盆西段的褶皱反转,以及一组北西—北北西走向张剪断裂的发育。  相似文献   
93.
太阳辐射日变化对R15L9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邵慧  王谦谦 《高原气象》1998,17(2):158-159
利用菱形截民15波9层全球谱模式做了有、无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对比试验,分析了模拟的平均海平面气压、500hPa高度、地表温度和降水的1月和7月气候场,并利用统计方法做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太阳辐射日变化对大气模拟有显著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北半球和陆地上。而当忽略日变化这种物理过程时,势必影响气候模拟的效果,产生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94.
江苏地区极端气温振动型态的长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对江苏地区冬夏季逐日极端气温变化的振动模态(分布型)及其长期演变的时空特征进行气候统计诊断分析,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结果表明,我省夏季6~7月(梅雨前后)由于副热带高压不断向北挺进的环流型及其汛期特点的影响,对应的逐日最高温度变化特征即有所反映,冬季同样也受其环流及天气特点的影响,所以,冬夏季逐日高低温波动型各有不同的特点。而所揭示的(以上海为例)冬夏逐日气温振动模态的年际变率特征,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5.
运用广州白云机场C波段雷达回波强度及径向风资料对华南前汛期强降水过程进行雨带降水估计及其移动特征预测.C波段雷达在雨量充沛地区的强降水背景下,尽管回波强度被衰减,但是近距离范围内其探测云雨精细化结构的能力较强.所采取的雷达数据质量控制系列处理,能够保留雷达数据原有特征,有效滤去杂波和噪声并缓解雷达低仰角数据杂波多、体扫面上沿径向远近高度差较大的问题,并对降水估测提供了技术保障.最优化雷达Z-I强降水估测方法基于单次过程体扫信息,具有计算简洁快速的特点,但是同一体扫面上云状差异对最优化方法参数值比较敏感,混用相同参数,影响降水估测效果.对同一体扫面上雷达云状回波进行区域划分,并选择对应测雨站点,做最优化参数分别确定,有效改善最优化雷达降水估测,提高了C波段雷达在机场近距离范围的应用效果.运用雷达体扫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识别雷达径向风辐合线以及强回波中心位置,并分别应用外推法预测雨带走向、移速等,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6.
利用鲁中地区2001—2016年伴随瞬时风力不低于8级的所有强对流天气个例共106次进行分析,总结其气候特征,并通过箱须图的形式研究了分类强对流天气相关环境参数的分布特征和预报阈值。结果表明:2001—2016年强对流天气分布呈山区多、平原少、中部多、北部和西南部少的特点;6月和6月中旬是主要月份和旬份;地面辐合线是最主要触发机制类型;雷暴大风型、冰雹雷暴大风型和强降水混合型对应的地面和850 hPa的平均温度露点差,0~1 km和0~3 km垂直风切变,SWEAT指数、LI指数、K指数、风暴相对螺旋度、高度指数等环境参数各有不同的最低阈值;鲁中地区易发生强对流天气的0 ℃层高度为4.1 km左右;对于伴随冰雹的强对流天气,其融化层高度比0 ℃层高度低0.6 km左右。根据以上环境参数的分布特征、高低空垂直风切变的强弱变化可对3类强对流天气进行一定程度的区分。  相似文献   
97.
利用淮河下游盐城市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雷达扫描范围内建湖县降水量资料,对2008年6月的6次小时内三等级降水过程进行环流背景和局地雷达信息特征分析,其中对不同等级降水又给出夜雨及午后雨降水日变化分类。在环流背景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对应各级各类降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降水回波的滤波强度分布特征,以及相应时空的雷达径向风场沿体扫倾斜面的分布结构,归纳出小时内降水量级的动力信息特征。在两类主导性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下,局地雷达要素空间分布特征为:同等量级降水,夜间的平均回波强度明显弱于白天;上游补充回波范围指示降水连续性质;上游长而强的回波带支持下一小时短时强降水;沿经建湖的局地雷达倾斜体扫半径剖面, 径向风的风向风速辐合中心的高度越低,辐合层次越宽厚,对应的降水级别越大;在同等降雨量级中,沿倾斜的体扫半径的局地风速强切变,通过上下动量传递和水汽混合,维持着更强的降水。  相似文献   
98.
华东地区夏季高温期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史军  丁一汇  崔林丽 《地理学报》2008,63(3):237-246
基于华东气象站点1961-2005 年逐日最高地面气温资料, 分析了华东高温日数和高温 日平均最高气温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过去45 年间, 华东年均高温日数为15.1 天, 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为36.3 oC, 高温以12~15 年为显著振荡周期, 在20 世纪80 年代为 弱负距平, 而在其他时期都为正距平。华东高温日数呈北少南多的空间分布, 高温日平均最 高气温以安徽、浙江和江西较高, 高温过程数是东北部少, 西南部多。高温日数和高温过程 数是以7 月最多, 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也是以7 月最高。在21 世纪最初5 年, 站点高温日数 和高温日平均最高气温增加, 4-10 月高温都为正距平, 各级高温过程数总体最多, 各级高温 过程日平均最高气温也最高。  相似文献   
99.
西北汛期干旱预测系统是在WINDOWS98环境下开发 ,主界面是用VisualBasic6 .0和少量C ++代码写成 ,内部计算程序由FortranPowerStion4 .0写成。系统界面美观 ,友好 ,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0.
金刚  李钟杰 《湖泊科学》1999,11(2):172-176
本文对池塘育成的一秋龄成熟中华绒螯蟹生殖行为的观察表明,其具有生殖洄游习性,当年10月是其活动高峰期,而湖泊放流育成的早熟河蟹其活动高峰在当年10月及翌年3月,在湖泊淡水水体中少数个体有交配的行为,翌年3月份发现部分雌蟹的纳精囊内有精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