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6篇
  免费   1634篇
  国内免费   1925篇
测绘学   585篇
大气科学   410篇
地球物理   894篇
地质学   6271篇
海洋学   800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415篇
自然地理   1548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487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391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65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36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349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77篇
  1997年   307篇
  1996年   284篇
  1995年   240篇
  1994年   218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43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近十年来我国气候变暖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51,自引:12,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科技界十分关注气候王馥棠变暖对我国经济发展可能影响的评估, 开展了许多重大项目和课题的研究。该文仅就气候变暖对我国自然植被、农业、森林、水资源、能源利用和区域海平面上升等领域影响评估研究的若干有意义的初步结果简要归纳和评述如下:取自不同GCM模型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影响评估模拟表明,我国的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当前气候(1951~1980年)下的模拟分布相比,到2050年我国几乎所有地方的农业种植制度均将发生较大变化;气候变暖将导致复种指数增加和种植方式多样化,但降水与蒸散之间可能出现的负平衡和土壤水分胁迫的增加以及生育期的可能缩短,最终将导致我国主要作物的产量下降。气候变暖对我国水资源最明显的影响将会发生在黄淮海流域,这个区域的水资源供需短缺将大大提高。同时,气候变暖将改变我国室内取暖和降温的能源需求关系:北方冬季取暖的能源消耗将减少, 而南方夏季降温的能源消耗将会增加。海平面的上升将使我国三个主要沿海低洼脆弱区,即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面临部分遭受海水淹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2.
也论成都粘土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成都粘土的成因机制,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从分析成都粘土的分布、结构、矿物组成等特征入手,客观地展示了成都粘 本质,进而将其与我国北方的马兰黄土和长江中下游的下蜀粘土之间的特性进行比较以及对龙门山和成都平原第四纪晚更新世的古环境的分析,最终得出典型的成都粘土的成因是属于风成“黄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3.
古炭屑与古森林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火普遍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它对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森林火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植被:频繁的森林火导致草甸的形成,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的缺乏。古炭屑作为古森林火的遗迹,具有分布广泛、细胞结构保存完好以及原地埋藏等特点,为研究古森林火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古炭屑的出现与当时的气候因素、植被类型和地理状况有密切关系:干旱、少雨的气候常常伴随高频率森林火的发生,表现出古炭屑的数量增多;易燃物种组成的植被易发生森林火,古炭屑的出现也会增多,而耐火树种会降低森林火的强度,古炭屑则出现少。因此,从古炭屑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可探讨古森林火的发生规律,进而推断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地理状况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4.
尚南断块位于山东省胜利油田东营凹陷尚店油田西南部。该区的古近系东营组顶底均为不整合面或沉积间断面,发育了较好的湖侵三角洲相沉积。基于100余口钻井、地震资料,70多张单井剖面柱状图编制及14条剖面的对比,进行了东营组精细沉积相研究,编制出30余幅沉积微相投点图和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东营 沉积时期气候潮湿、雨水丰沛、河流纵横、湖泊扩大、湖水变深等为处于斜坡地区的尚南地区发育湖侵期三角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控制该区沉积和地层发育的区域性物源来自埕宁隆起和鲁西隆起,但来自滨县凸起和林樊家突起的局部物源也有很大影响。东营期岩相古地理经历了早、中、晚期的演化,早期发育了以三角洲平原为主的沉积环境,中期形成了大范围的破坏性三角洲环境,晚期以前三角洲环境为特色。  相似文献   
145.
山东车镇凹陷东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成岩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镇凹陷沙河街组的沉积体系受控于盆地内的构造、物源供给以及沉积时的气候环境。以岩石学特征为基础,描述了成岩过程中压实与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与次生孔隙的特征,以及次生孔隙带在本区的分布。论述了碳酸盐胶结物与粘土矿物胶结作用的特点。粘土矿物蒙脱石-伊利石转变具有明显的渐变与突变交替的演化程式,其演化经历了蒙脱石带、渐变带、迅速转化带和伊利石带以及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变带。沙河街组的成岩作用划分为早期成岩阶段(A期、B期)和晚期成岩阶段(A期、B期、C期),并提出了成岩阶段的划分标志。  相似文献   
146.
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沉积相定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加大,开发中仅仅把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确定下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准确地预测砂体的宽度、长度等定量参数,这就是本文所指的沉积相定量研究。本文根据大量钻井资料,在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对青海砂西油田E3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三角洲平原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分流河道砂体的宽度、宽/厚比等参数。研究表明,本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1200-3000m,厚多为5-10m,宽/厚比200-280。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400-700m,厚多为3-6m,宽/厚比80-110。辫状分流河道砂体比曲流分流河道砂体普遍宽、厚是由于辫状分流河道频繁摆动改道引起砂体的横向拼合和垂向叠置所致。这种河道可称复合河道。利用“厚度中心法”可区分复合河道与单河道。由于不同沉积相的砂体宽度不同,在油田开发中井网部署方案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147.
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新近纪地层及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渐新世末,印度板块与欧亚板汇聚碰撞的“远程效”结束了塔里木盆地与古地中海连通的历史,进入了陆盆发展阶段。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地区接受新近纪(晚第三纪)以河流-湖泊相为主的巨厚陆相沉积。上第三系可划分为一群四组,由下而上为中新统乌恰群(N1wq),包括克孜洛依组(N1k)、安居安组(N1a)和帕卡布拉克组(N2P),以及上新统阿图什组(N2a)。岩性以碎屑岩为主夹蒸发岩,变化大,最大厚度达6050m。文中特别对克孜洛依组的时代归属进行论述,根据其所含生物群的面貌,确定期时代为中新世早期。依据野外观察和沉积物特征的分析,在盆地中对比了乌恰群各组的地层,并对中新世各组沉积时期和上新世纪的沉积相特征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绘制出中新世不同沉积时期的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148.
徐仁院士 ( 1 91 0~ 1 992 )逝世已经 1 0年 ,但他的音容笑貌至今依然时时回荡在我们的思绪之中 ;他传授给我们的学识仍继续贯穿在我们的工作中 ,并将代代相传。徐先生是中国孢粉学和古植物演化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在 1 952年自印度回国之后 ,即持续不断地在南京和北京开展孢粉学和古植物学研究并分别建立了实验室 ,培养了不止一代的孢粉学家、古植物学家和许多学术带头人。有这样一批生力军 ,经过 4 0多年的不断努力 ,才使得我国这一学科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徐先生不愧是中国孢粉学和植物演化学上建功立业的功臣 ,深为人…  相似文献   
149.
第三纪的板块运动驱动着澳大利亚的气候和植被进行演化。广布的湿润森林区是澳大利亚老第三纪的特征。一直到始新世 ,生物多样性都在不断地提高。毫无疑问 ,这是澳大利亚由高南纬区向北部中纬区运移的结果。从始新世到上新世 ,澳大利亚的气候总体上要比现在湿润 ,但降水量季节性变化的增强推动了中新世以后硬叶植物和旱生植物的发展。上新世晚期似乎与第四纪一样 ,都出现过周期性干旱。这种干旱与冰期条件有关 ,至少由南澳大利亚晚第四纪的记录可以认识到这一点 ,澳大利亚的这段历史与东亚的气候变迁是同步发生的。在东亚 ,印—澳板块的运动致使青藏高原抬升 ,从而引发了区内乃至全球气候的巨变。穿越赤道区的季风和信风的环流格局 ,致使新第三纪和第四纪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候系统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0.
张振克 《地学前缘》2002,9(1):168-168
全球通向海洋的外流流域系统 (以下简称流域系统 )是全球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陆地 -海洋物质能量循环中占据十分显著的位置。对流域系统环境变化的研究 ,在更深层次的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不同时间 -空间尺度流域系统环境变化的研究 ,不仅依赖与流域系统相关的历史文献记录和现代器测资料 ,还有必要从流域系统沉积记录的角度寻求更多、更丰富的区域和全球环境变化信息。(1)流域系统沉积记录的科学意义 :近年来 ,各种沉积记录 (深海沉积、黄土沉积、湖泊沉积、喀斯特沉积、海岸泻湖海湾沉积 )在全球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