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5篇
  免费   1043篇
  国内免费   474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464篇
地球物理   4461篇
地质学   1351篇
海洋学   276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170篇
自然地理   35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60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14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246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Soil liquefaction induced by earthquakes frequently cause costly damage to pile foundations. However, various aspects of the dynamic behavior and failure mechanisms of piles in liquefiable soils still remain unclear. This paper presents a shake-table experiment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a reinforced-concrete (RC) elevated cap pile foundation during (and prior to) soil liquefaction.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piles during a strong shaking even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decreasing the frequency and increasing the amplitude of earthquake excitation increased the pile bending moment as well as the speed of the excess pore pressure buildup in the free-field. The critical pile failure mode in the conducted testing configuration was found to be of the bending type, which was also confirmed by a representative nonlinear numerical model of the RC pil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to calibrate numerical models and provide insights on seismic pile analysis and design.  相似文献   
992.
沈小七  王俊 《地震》2014,34(2):98-104
本文对安徽及邻区地震序列和地震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安徽及邻区具有较明显的地震类型分区特征, 地震序列以主余型为主, 孤立型次之。 考虑地震活动性与活动构造、 震源机制解等因素, 可以将安徽及邻区划分为15个具有不同特点的分区, 为地震应急工作中震后早期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丛集地震识别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Zaliapin等发展的基于最邻近事件距离算法的丛集地震识别方法,首先使用不同类型的数据对方法进行检验,然后对胶东半岛和沂沭带的区域小震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沂沭带的小震活动近似满足泊松随机过程,主要是背景地震活动;而胶东半岛地区小震则存在明显的成丛活动。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1976年唐山MS7.8地震序列,通过序列发展不同时段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山地震序列中受此前发生的主震和较大余震影响作用的事件越来越少,序列的丛集性明显减弱,更多的小震或许可视为反映区域应力状态的背景地震。  相似文献   
994.
卢婷 《山西地震》2014,(3):44-46
文章简要介绍了新形势下四川省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在宣传手段、宣传形式、宣传内容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得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初见成效,为今后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做好震时科学的救护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地震目录三维展示在天津地震数据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目录是地震系统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内容之一,以震源深度为主要展示要素的地震目录三维图像,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服务产品,可把地震发生的位置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公众。文章详细阐述了天津地震数据服务系统中震源深度三维图和分布图的设计方法及展示效果,对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进行说明,并提出未来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996.
基于通化地震台四分量应变观测,通过K-L最佳直线拟合及傅立叶滑动去年周期对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分析日本9.0级地震前后应变变化特征。结果表明,K-L最佳直线拟合和傅立叶滑动去年周期,可以较好地消除通化台应变观测中的长趋势变化项和年变成分,使应力应变的微动态变化更加显著地表现出来;通化台四分量应变在日本9.0级地震前的压性变化与同一构造带的另外两个台站分量应变观测的大幅压性变化一致;日本9.0级地震使通化台面应变出现持续约8个月左右的扩张变化,变化性质与由GPS计算得到的同震位移结果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97.
After completion of a study on predicting risky zones of earthquake of M≥8 for 1-3 years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which was supported by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D07018 and D08009),a further study was extended to that of greater magnitudes in the world.Based 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cases,we finished the research report,forecasting global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more than 8.0 using the image analysis of seismicity.In this research report,we summarize 11 abnormal seismicity images for predicting earthquake of M≥8.0 around the world.In our research report,we predicted earthquakes of M≥8.0 from June 2009 to June 2014,the medium term predicting within 5 years period.Among these 5 predictive areas,three earthquakes occurred,which is Samoa M8.1 Earthquake on 29 September 2009,Talca M8.5 Earthquake on 27 January 2010,Chile,and Eastern Sendai M9.0 Earthquake on 11 March 2011,Japan respectively.Here we introduce the main items of the image analysis of seismicity and we predict three earthquakes and think that the image analysis of seismicity can be of help.  相似文献   
998.
2010年6月28日至8月15日,在广西凌云与凤山交界持续发生了高密集、高集中、高频率的震群活动,共记录地震3 071次,其中ML2~2.9级地震41次,3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为7月1日10时27分3.2级地震。对此次震群的空间分布范围、2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优势方向、b值特征、应力降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震群震中集中,深度较浅,震源机制解P轴没有形成优势分布,序列参数b值较高,约为1.21,应力降主要分布在0.19~2.0 Mpa之间,认为广西凌云-凤山交界3级震群是属于低应力背景下的地震活动,不具有前兆震群和前震序列的性质。分析结果对正确了解此次震群的特征、正确判断地震趋势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地球内部温度异常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关系以及地温异常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分析了现有的地温测量传感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地震临震前兆监测的深层地温传感器,描述了基于该传感器进行大地震临震前兆监测的方法和系统架构,使得结合其他手段进行地震三要素预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00.
提高地震安全,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信息社会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途径。地震信息主要包括法规建设、地震监测、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资料,服务内容包括法规宣传和普及、地震灾害影响服务、工程建设监管服务和防灾避震服务等。通过地震信息社会服务,可以增强社会防灾意识,提高建设工程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