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606篇
海洋学   98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本文研究了黄河水中Cd^2+与悬浮粒子相互作用的等温线,以及精氨酸和酪氨酸对等温线的影响。得到的等温线具有一个“拐点”两个“平台”,属二级离子交换。用分级离子交换等温式求出吸附平稳常数K1和K2。当低浓度的氨基酸存在时,对Cd^2+与悬浮粒子的交换吸附起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的程度与近基酸的等电点有关,精氨酸的促进作用较酷氨酸大。  相似文献   
162.
为获得不含农药的当地海水在利用酶传感器监测海水有机磷农药时作为对照溶液使用,选用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ASD5作为吸附剂,对含马拉硫磷和甲基对硫磷的海水样品进行动态吸附研究。发现该树脂较适合去除海水中的微量马拉硫磷,在温度10℃,流速0.5mL.min-1的条件下,10g树脂制成的吸附柱处理含500μg.L-1马拉硫磷的海水样品(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率为30.0%),出水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抑制率仅为0.4%,而对海水自身的性质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苯乙烯型大孔吸附树脂ASD5适合去除海水中的微量马拉硫磷,在海水有机磷农药的酶传感器监测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3.
悬浮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及藻类对吸附磷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1987年12月采自平度县大泽山水库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实验研究了悬浮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与释放以及藻类对悬浮沉积物吸附磷的利用。实验证明,悬浮沉积物对PO_4—P的吸附相当迅速,24小时即趋于饱和;绝对吸附量随水中原有PO_4—P浓度和沉积物含量增加而增加,相对吸附量也随水中原有PO_4—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沉积物含量的增加而减少;悬浮沉积物的吸磷或释磷,取决于沉积物吸附的磷量与水中溶存PO_4—P浓度两者的相对关系,在吸附释放平衡条件下,二者的数量变化呈对数相关。藻类培养结果表明,悬浮沉积物吸附磷能被藻类直接利用。据此,作者提出应当用总活性磷,而不是溶解无机磷作为浅水型内陆水域有效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4.
为更好地了解有机质对沉积物吸附稀土元素能力的影响,对珠江口和南海沉积物在去除有机质之前和之后进行了稀土元素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沉积物在去除有机质前后对稀土元素的吸附呈现基本相同的规律,只是吸附量有所不同。沉积物在去除有机质之后对稀土离子的吸附能力比去除有机质之前大大降低;沉积物对各种稀土元素吸附量降低的百分比为:珠江口沉积物对Yb的吸附量减少了47.24%,对La的吸附量减少了75.50%,对其它元素的吸附量减少介于47.24%—75.50%之间;南海沉积物对Sm的吸附量减少了35.93%,对Ho的吸附量减少了45.41%,对其它元素的吸附量减少介于35.93%—45.41%之间。  相似文献   
165.
长江口潮滩表层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是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它在河口潮滩生态系统内氮素循环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长江口滨岸潮滩为研究区域,运用实验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在长江口潮滩上覆水和孔隙水中NH4+-N含量的变化范围内,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呈线性变化;研究区域内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系数为3.81~9.00,且与沉积物中有机碳(TOC)含量有良好的相关关系,它揭示了有机质控制着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NH4+-N的吸附行为.实验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发现,在潮滩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区域内沉积物对NH4+-N的吸附处在非热力学平衡状态过程中.盐度是影响NH4+-N吸附过程的重要环境因子,且导数方程关系式在低盐度范围内,盐度的微小变化对NH4+-N的吸附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6.
海藻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采用藻类做吸附剂吸附分离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状况,从不同海藻吸附能力的比较、吸附机`理吸附模型、吸附剂预处理和吸附操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7.
采用廉价的多细胞褐藻海黍子对重金属镉离子进行吸附,研究海黍子不同的预处理方法、溶液的pH值、初始Cd^3 浓度、外加盐等因素对Cd^3 的吸附特性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现镉离子与海黍子中的钙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交换率占总吸附量的38%~50%。适宜的pH范围为3~6,海黍子的最大吸附量高达181mg/g,得出了适宜的吸附等温线方程,并进行了简单的洗脱研究。  相似文献   
168.
Adsorption kinetic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t, Pd and Rh(defined here as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PGEs)ions and 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MOCs, 10 kDa), including humic acid, carrageenan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and different cutoff fractions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1 kDa and 3 kDa) obtained from seawater using centrifugal ultrafiltration devices were investigated. For a given element, all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did not reach equilibrium excep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t and 1 kDa cutoff, and between Pd and humic acid.For all the tested MOCs,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a rapid adsorption process in the first 8 h and the desorption stage after the first 8 h until the equilibrium. The change trend of partition coefficient(log_(10)K_d) values with experiment time wa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kinetic curves. However,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GE ions and natura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NDOM),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 trends of log_(10)K_d and kinetic curves was observed. It indicated that the partition behavior of PGE ions interacting with NDOM in seawater was a combined effect of different organic constituents. The adsorption and log_(10)K_d of PGEs in the 1 kDa NDOM fraction were higher and more stable than those in the 3 kDa NDOM fraction.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1–3 kDa NDOM may domin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GEs ions and NDOM. Moreover, no kinetic model could perfectly simulate the adsorption process. It indicated that the colloidal struction and morphology of MOCs or NDOM in seawater might be inhomogeneous. Hen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GE ions and organic matter in seawater was a complicated process and needs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9.
在三次采油领域里,吸附滞留量是影响化学剂驱油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现场实施注聚采油工艺出现的各种问题,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室内模拟实验45℃条件下,利用淀粉-碘化镉比色法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在不含油石英砂中的静态吸附及人造均质岩心中的动态滞留规律,并考察了高岭土对其滞留量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S型,溶液浓度在1 200 mg/L附近达饱和吸附;高岭土的存在使聚合物在石英砂中的吸附量及岩心中的滞留量增加,随着高岭土含量的增加,吸附滞留量由0.353 mg/g增加到0.794 mg/g。相同实验条件下,吸附量要远远多于滞留量。  相似文献   
170.
海洋溢油的风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体中石油的分布与归宿取决于溢油风化.在溢油扩散漂移的同时,发生油类蒸发与溶解过程.石油烃在光能的激发和微量金属离子的催化下会发生氧化反应.石油入海后,在风、浪的作用下很容易发生乳化作用.油膜和分散液滴可附在海洋中悬浮颗粒物上沉淀,溶解的烃类吸附在固体颗粒物上沉淀.石油烃类的生物化学作用为其决定性降解作用.油的风化是许多不同过程的综合过程,它们是同时发生,互相影响的.未来需要在组成、性质和行为相互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在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溢油风化过程对于溢油事故发生后肇事者的确定、危害评价以及生物修复效果评估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