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50篇
  免费   3216篇
  国内免费   5504篇
测绘学   654篇
大气科学   1500篇
地球物理   2225篇
地质学   12538篇
海洋学   1277篇
天文学   125篇
综合类   953篇
自然地理   2598篇
  2024年   200篇
  2023年   740篇
  2022年   801篇
  2021年   833篇
  2020年   721篇
  2019年   886篇
  2018年   621篇
  2017年   633篇
  2016年   692篇
  2015年   770篇
  2014年   1123篇
  2013年   886篇
  2012年   1000篇
  2011年   1055篇
  2010年   1011篇
  2009年   982篇
  2008年   985篇
  2007年   1086篇
  2006年   1099篇
  2005年   892篇
  2004年   818篇
  2003年   566篇
  2002年   436篇
  2001年   409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319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5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5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时代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内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新的ESR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古近系的地层顺序为:古近系渐新统汶东组(E3w)、古近系上始新统大汶口组(E2^3d)、古近系中始新统朱家沟组(E2^2Z)、古近系下始新统常路组(E2^1c)、古近系上古新统卞桥组(E12b)和古近系下古新统固城组(E1^1g)。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古近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2.
辽北-吉南地区是中国主要太古宙地体出露区之一,地体可以分为花岗岩-绿岩区和高级变质岩区两部分.区域内,尤其是绿岩带内分布着丰富的Au、Cu、Zn、Fe等矿产资源.文章阐述了花岗岩-绿岩区和高级变质岩区的主要地质特征,并通过剖析与绿岩带有关的红透山块状硫化物矿床、夹皮沟脉状金矿床和板石沟BIF铁矿床三个典型矿床,对该地区太古宙矿产形成特点进行了五点总结--矿体就位的层控性、构造环境的一致性、矿床(点)产出的集中性、成矿作用的边缘性和后期矿床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83.
高精度GPS形变监测网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高精度GPS形变监测网数据处理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给出了顾及系统误差影响的自由网平差模型;针对粗差在GPS观测数据中存在的广泛性,在对平差模型进行整体性检验的基础上,采用检验方法消除粗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结合抗差估计,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1999~2003年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4.
大泉水-白沙岘矿区位于甘肃省景泰县境内,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东段,区内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靖远组和上石炭统羊虎沟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根据岩性、岩相特征可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组赋存于羊虎沟组,厚1.71~9.00m,沿走向由西向东厚度变小,在大泉水井田可采厚度主要分布在V线以西,其东区段只是零星分布且不可采;在白沙岘井田煤层总厚度为2.99~5.15m,厚度变化小,属稳定煤层。煤:层组赋存于靖远组,仅分布在大泉水井田,厚1.33~8.88m,沿走向由西向东呈长透镜体状,西段和中段煤层发育较好.V线以东区段煤层变薄并出现无煤区。  相似文献   
185.
研究了土壤中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的GC—MSD—SIM测定方法。通过乙腈超声提取,佛罗里硅土净化或直接GC—MSD—SIM方法测定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采用有机质谱离子选择模式采集数据,简化了样品处理流程。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方法的精密度为2.7~9.4%,检出限为0.005-0.007μg/g,适用于土壤中的有机磷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6.
皖南变质岩中的疑源类、孢粉化石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冠宝  陶正  石永红  徐树桐 《地质学报》1996,70(4):374-382,T002
皖南变质岩区地层原被认为属江南古陆的一部分,时代定为中、晚元古代。本文根据其中所含的Asperatopsophosphaera?sp.,Trachysphaeridium sp.,Nucellosphaeridium sp.,Lophosphaeridium sp.,Leiosphaeridia sp.,Baltisphaeridium spp.,Micrhystridium spp.和scolecodonts等疑源类和其它微体化石及笔者等以前发现的Lingulacea总面貌反映的时代,判断其中部分变质地层的时代应为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早古生代。同时还根据Crassispora sp.,Kraeuselisporites sp.和Lueckisporites ef.virkkiae Potonie & Klaus,Triquitritessp.等孢粉化石组合面貌反映的时代,推断其中尚有一部分为晚古生代地层。因此认为本区是一个从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开始到中生代结束的碰撞型造山带,而不是一个古陆。  相似文献   
187.
陈志明 《地质科学》1993,28(1):61-67
华南海西—印支成矿期内,成矿序列完整,类型齐全,矿种繁多,为其它成矿期所莫及。沉积矿床需要稳定的地质背景,层控矿床形成的较有利的地质背景是稳中有动。  相似文献   
188.
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采自中国黄土高原西峰(35.7°N,107.6°E)和段家坡(34.2°N,109.2°E)两个剖面中黄土层L8和古土壤层S8的1281块定向古地磁样品做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证实了Matuyama-Brunhes(M-B)极性转换带位于L8的中下部.提出了下列观点:1.M-B极性转换过程与地球磁场方向变化相联系的持续时间为3600-4500a,而与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相联系的持续时间则为8000-9000a,即强度变化存在“超前和滞后” 效应;2.M-B转换场的形态是由三次快速倒转和一次不成功的倒转构成,或者说,转换场具有快速变换极性的振荡特征;3.M-B转换过程中地球磁场并不是以轴对称的非偶极子场为主,而是偶极子场至少与非偶极子场相当;4.中国黄土-古土壤沉积物所含磁性矿物的主要成分是磁铁矿,它是研究极性转换期间地球磁场详细结构的良好物质.  相似文献   
189.
松潘- 甘孜造山带巨厚的三叠系复理石沉积盖层给探讨其基底性质、俯冲- 碰撞过程和深部岩浆作用增添了难度,使得带内广泛出露的花岗质岩体和少量镁铁质岩体成为解开松潘- 甘孜造山带构造演化谜团的重要研究对象。锆石U- Pb定年结果表明道孚花岗闪长岩形成于223. 5~217. 4 Ma,炉霍二长岩结晶年龄为219. 4 Ma,辉长岩为218. 9 Ma,均属于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花岗质岩石都表现出I型花岗岩特征,其中炉霍二长岩具有较高的Ba、Sr含量,相对较高且均一的εHf(t)值(-3. 69~-1. 65),表明其可能来源于富集玄武质新生下地壳的熔融。道孚花岗闪长岩具有分散的εHf(t)值(-13. 51~0. 41),野外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形成于幔源熔体与古老壳源熔体的混合。辉长岩在微量元素蜘蛛图上具有类似的模式,不同程度富集Ba、Sr、Pb、Th和U元素,出现Nb、Ta、Ti元素亏损,具有岛弧玄武岩的特征,来源于流/熔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综合区域已有资料,我们对甘孜- 理塘洋的演化历史提出新的认识,认为甘孜- 理塘洋不仅仅存在向南俯冲的可能性,同时也具有北向俯冲的历史,晚三叠世道孚- 炉霍岩浆岩的形成受控于甘孜- 理塘洋向北边松潘- 甘孜地块俯冲的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90.
杨娜娜  何敏 《北京测绘》2021,35(4):505-509
不同类型的矢量地图水印嵌入算法对矢量地图几何特征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含水印矢量地图的可用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针对这一问题,实现了一种现有的保持几何形状的矢量地图水印算法,将其应用于某居民地面矢量数据,并提出了几何形状和坐标精度评价方法,对该水印嵌入算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