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篇
  免费   464篇
  国内免费   529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697篇
地质学   1076篇
海洋学   572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43篇
自然地理   17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本文根据理论上灰岩中36Cl的5个来源,论述了36Cl在灰岩深度剖面上的4个分布特征,描述了36Cl的采样方法和AMS的分析技术。计算出北京石花洞地区奥陶纪(O2)灰岩的表面侵蚀速度(ε=17.40μm/a)。  相似文献   
102.
我国公路泥石流病害严重,泥石流淤埋公路构建筑物是一类常见的公路泥石流病害类型。泥石流衰减动力学是防治泥石流淤埋病害的重要关键技术,也是泥石流运动学、动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作者运用泥沙运动力学及流体力学原理,初步建立了泥石流固相颗粒和液相浆体的能量衰减条件,把泥石流衰减模式概化为两类,即能量抑制衰减和能量自由衰减;通过泥石流沉积模型试验,得到了不同粘度泥石流体的沉积扇变化形态,随着泥石流体粘度的增大,沉积扇边缘变陡、扩展范围变小、纵轴线长度减小等结论与实际情况吻合;初步建立了泥石流能量衰减速率计算方法。研究成果为防治公路泥石流病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江苏王港盐沼的现代沉积速率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江苏海岸湿地总面积超过5000km^2,但围垦活动的加剧使盐沼湿地面积迅速减少;为了达到海岸防护、保滩促淤的目的,先后引种了大米草和互花米草。通过采集江苏王港潮滩盐沼湿地9处柱状样和挖取探槽剖面,以及对沉积剖面样品进行^210Pb和^137Cs测年分析,探讨了^210Pb的本底及影响^210Pb富集的因素,估算了王港盐沼湿地的现代沉积速率。王港潮滩盐沼沉积物对^210Pb的吸附作用较弱;受风暴潮、生物扰动、物源变化及实验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在^210Pbex剖面上出现了数据异常点,将这些数据点剔除后计算得到的沉积速率为33cm yr^-1,^137Cs测年显示,该地区1963年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3.1cm yr^-1,与^210Pb法及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根据一个典型剖面的^137Cs测年数据分析,王港潮滩盐沼的沉积过程根据地貌特征的不同可分3个阶段,大米草覆盖阶段滩面高程迅速增加,互花米草的生长提高了滩面淤积速率。  相似文献   
104.
南堡凹陷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地震数据、岩心、测井及重矿物等资料,利用EBM盆地模拟系统,模拟南堡凹陷高柳断层的活动速率和古落差,分析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结果表明:高柳断层的活动受南堡凹陷盆地构造演化和区域应力方向转变的联合控制,垂向上呈现"弱—强—弱"的演化趋势,平面上Es1、Ed3x、Ed3s沉积期表现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到Ed2、Ed1和Ng沉积期,分段活动特征消失,活动均一性增强。高柳断层的活动引起南堡凹陷北部沉积中心的迁移,由拾场次凹向南迁移到高柳断层下降盘。高柳断层东段和中段连接部位、高柳断层与柏各庄断层相接部位是陆源碎屑进入凹陷的通道,高柳断层的强烈活动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提供合适的坡降条件和可容纳空间。高柳断层对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总体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走向斜坡控砂型和断角控砂型。研究结果可为南堡凹陷构造—沉积综合分析及油气成藏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文章选择鹿回头近岸海域常见的板叶角蜂巢珊瑚(Favites complanata)和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为研究对象, 采用室内连续培养的方法, 探究两种不同造礁石珊瑚对酸化和溶解有机碳(DOC)加富的响应。结果表明: 酸化(pH 7.6)并不会影响两种珊瑚的钙化速率和生长速率; 但DOC加富(524.03±78.42μmol•L-1)使两种珊瑚的钙化速率分别降低67%和47%、生长速率降低59%和40%。当二者共同作用时, 两种珊瑚的钙化速率降低30%和11%、生长速率降低46%和59%, 大多没有DOC单独作用时强烈, 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两种珊瑚共生虫黄藻叶绿素荧光指数(Fv/Fm)均升高后降低, 板叶角蜂巢珊瑚Fv/Fm最先降低。实验表明, 这两种珊瑚虽然对海洋酸化的敏感度不高, 但是对有机物加富有不同的响应, 板叶角蜂巢珊瑚更为敏感, 可能导致这两种珊瑚在未来环境变化中有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06.
文章研究了臭氧及臭氧类高级氧化技术(AOPs-O3)在不同pH条件下降解甲基对硫磷(MP)的效能。结果表明,在pH 3~10的条件下(反应过程控制pH),单独臭氧化5min即可完全降解MP,但不同pH下化学耗氧量(COD)和有机磷的释放率差异明显。在pH为3.3,7.5和9.4的条件下单独臭氧30min后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5.17%,89.64%和93.10%,有机磷的释放率分别为16.33%,95.00%和99.99%。考虑酸性条件下可以规避碳酸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高浓度废水),利用O3/H2O2/Ti(IV)在pH 3.3条件下处理MP溶液,COD去除率和有机磷释放率分别达到89.64%和81.57%。相对法计算求得MP与O3和羟基自由基(·OH)的速率常数分别为31.98L·(mol·s)-1和7.488×109 L·(mol·s)-1。活性污泥法的测试结果表明,MP经O3/Ti(IV)/H2O2(pH=3.3)和O3(pH=9.4)可提升含MP废水的可生化性,但与培养液体系相比仍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7.
何海军 《地质与勘探》2016,52(3):584-593
本文以南海北部湾SO-31沉积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4C年代学和粘土矿物学特征,并对部分全球气候事件进行了对比,为古环境、古气候的恢复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全球重大气候事件在该区域的响应提供信息。结果显示全新世以来地层沉积正常,平均沉积速率为0.57mm/a。粘土成分主要由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组成,组合类型为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型。全新世以来环境气候演变可划分为五个阶段:低温期阶段、干湿交替的寒冷气候阶段、逐渐升温阶段、干旱温暖气候阶段、湿热阶段。气候在每个阶段背景下还存在一些次级波动,总体趋势为干湿交替,温度逐渐上升。由于海域环境及矿物指标的影响,北部湾SO-31沉积柱粘土矿物记录的降温事件时间比其他指标记录的新仙女木降温事件发生时间滞后500~800a。  相似文献   
108.
现代泥炭地中蕴藏着巨量的碳,泥炭地生产力的高低会影响全球碳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前人对全新世以来泥炭地生产力做了大量研究,但对前第四纪的“深时”阶段的泥炭地生产力则极少涉及,其主要原因是缺少精确的定年方法。以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早白垩世6号煤为例,利用地球物理测井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获得煤层中米兰科维奇旋回周期参数(123 ka(偏心率):38.1 ka(斜率):22.1 ka(岁差)),将米兰科维奇旋回作为“深时”地层时间的“度量”工具,计算出6号煤层碳的聚集速率为35.1~38.9 g C/(m2·a),进一步推算出其所代表的泥炭地的碳聚集速率为46.2~51.2 g C/(m2·a),净初级生产力(NPP)为231~256 g C/(m2·a)。将该计算结果与全新世同一纬度带泥炭地生产力水平比较,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影响因素,得出早白垩世泥炭地生产力水平主要受温度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控制,而这两种因素又与气候相关联,则泥炭地生产力的研究可能对进一步了解古气候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9.
辽西寺儿堡镇新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内发育的宏观、微观构造变形特征表明该地区曾遭受了强烈的韧性变形改造。花岗质岩石变形程度在初糜棱岩–糜棱岩之间,岩石经历了SWW向左行剪切作用改造。岩石中石英有限应变测量判别结果表明,构造岩类型为L-S型,为平面应变。岩石的剪应变平均值为1.43,运动学涡度值为0.788~0.829,指示岩石形成于以简单剪切为主的一般剪切变形中。此外,石英颗粒以亚颗粒旋转重结晶和颗粒边界迁移重结晶作用为主,长石颗粒塑性拉长,部分发生膨凸式重结晶作用;石英组构特征(EBSD)揭示石英以中–高温柱面滑移为主;石英颗粒边界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值为1.151~1.201,指示了中高温变形条件。综合石英、长石的变形行为、石英组构特征以及分形法Kruhl温度计的判别结果,推断辽西寺儿堡镇新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经历过480~600℃的中高温变形,其同构造变质相为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花岗质岩石的古差异应力为10.62~12.21 MPa,估算的应变速率为10~(–11.67)~10~(–13.34) s~(–1),即缓慢的变形,可能记录早期中高温、低应变速率的韧性变形过程,反映华北克拉通基底中下部地壳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0.
印度—太平洋暖池是地球上最大的暖表水,主要热量来源自大气、大气对流和强降水。西太平洋暖池区海表温度(SST)微小的变化可影响到哈德利和沃克环流的上升位置和对流的强度,进而扰动行星尺度的大气环流、大气加热以及热带水文。西太平洋暖池气候变化主要来自对翁通爪哇高原单一低沉降速率的ODP806b站位的研究,它作为热端部分用于监测整个新近纪大尺度区域气候和梯度的变化。而更高分辨率的站位在西赤道太平洋的边缘海,但往往它们受到局部过程的强烈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