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110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全球不同空间尺度陆地年降水的年代尺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保梁  杨庆  马柱国 《大气科学》2017,41(3):593-602
基于1951~2010年GPCC(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Centre)的逐月降水数据,利用集合经验模分解法(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EMD法)对全球、东西半球、五个大陆和四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等不同空间尺度年降水量的年代尺度特征进行了研究,区分了不同空间尺度上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其长期趋势。结果发现:(1)全球陆地平均降水既存在年代际的周期振荡,又存在长期变化的趋势,降水的年代际周期振荡的强度远大于降水的长期趋势,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全球陆地平均降水呈现以年代际周期振荡为主的特征。(2)在半球尺度,2000年以前,东、西半球具有明显相反的年代尺度变化特征,东半球变干(降水减少),西半球变湿(降水增加)。(3)1951~2010年,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与北美、南美和澳洲大陆的年代际振荡和趋势存在着一个近似反位相的关系;干旱化与干旱时段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两者所处的时段也不同;近10年(2001~2010年)全球五个大陆可能将进入一个相对湿润的时段。(4)四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年代尺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来说,华北和北非与北美和中亚降水在长期趋势及年代际振荡上具有反位相的特征。华北和北非的年代际振荡具有近似的位相。在最近几十年,北美和中亚同处于湿润时段,但前者开始于1975年,后者开始于1985年。此外,中亚的第一个湿润时段(1959~1968年)却对应北美的干旱时段。  相似文献   
62.
中国近117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用REOF法以160站近47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为依据将我国分为8个年平均气温变化区.以国内及临近国家长资料序列为基础,建立了反映我国各区及全国近117年的年平均气温标准化序列.从近117年气温变化来看,I~VII区都有升温趋势,全国平均气温的升温趋势为0.76℃/100a,北半球陆地则为0.64℃/100a.最大的为东北,华北、新疆,最小的为四川、贵州.从年代际尺度看我国与北半球陆地的平均气温的变化是相当一致的,相关系数高达0.93,主要差别在于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63.
云南地区震源破裂长度与震级的经验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云南地区1965 年有台网记录以来主震震级 M S≥4 .9 的地震序列中选取51 个序列,根据直接余震的平面分布统计得到震源的破裂长度,用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得到了3 种震级范围的破裂长度与主震震级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110kVp)与低对比剂量(1.0mL/kg)在肝脏CT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116例行肝脏CT增强扫描,且BMI<25kg/m2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进行研究,每组58例。A组:管电压110kVp,对比剂碘帕醇(300mgI/mL),对比剂量(1.0mL/kg),采用正弦迭代重建(SAFIRE)。B组:管电压130kVp,对比剂碘帕醇(300mgI/mL),对比剂量(1.2mL/kg),采用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FBP)。测量动脉期腹主动脉CT值、肝门脉期门静脉CT值及增强扫描3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肝右叶肝实质CT值;计算两组图像的肝动脉期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总有效辐射剂量ED;并对两组图像进行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和B组CNR、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在增强扫描3期测得肝右叶肝实质CT值及动脉期腹主动脉CT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门脉期A组的门静脉CT值低于B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A组的3期总有效辐射剂量(ED)(9.88±3.56)mSv低于B组(13.91±4.71)mSv,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A组比B组的对比剂量减少17%。结论:128层MSCT在肝脏增强CT扫描中,应用低管电压(110kVp)和低对比剂量(1.0mL/kg),联合迭代重建技术(SAFIRE),可以得到较好的图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及人体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65.
本文基于IRI模型、地面数字测高仪和GNSS TEC数据,提出了一种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简称EOF)估算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美国Millstone Hill测高仪和GNSS数据以估算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剖面.通过将估算的临界频率、峰值高度、400km以上电子密度分别与测高仪实测临界频率、测高仪实测峰值高度以及非相干散射雷达实测400km以上电子密度作对比以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统计结果显示估算临界频率、峰值高度与测高仪实测数据基本一致,400km以上估算电子密度相较于非相干散射雷达实测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仅是测高仪推算400km以上电子密度绝对误差平均值的一半左右.所以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加精确地估算顶部电离层电子密度.  相似文献   
66.
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是一种新的物理场的分解方法,它除了可以揭示物理场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外,还可以反映波动或平流效应。故本文首次将该方法移植到预报方法研究上来,建立了渤海、黄海的表、底层水温预报方案。为了检验该预报方案的可靠性,试报的结果除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外,同时还与依据经验正交函数(EOF)建立预报方法的预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南、北黄海表层水温的试报结果,CEOF方法试报的平均绝对误差比EOF方法预报的误差平均小0.2℃;而对于底层水温,两种方法的预报误差相近。  相似文献   
67.
勘探实践证明,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成藏条件优越,具有“满凹含油”特征,是开展石油资源精细勘探的主力层系,剩余资源主要分布于成熟探区及其周边。优选位于成熟源岩区内的敖南地区作为典型刻度区,利用岩芯、测井和试油等资料,对葡萄花油层的源岩、储层及油藏进行了详细解剖和刻画,认为该区具备3个有利成藏的地质条件:①有效烃源岩控制油气分布范围;②三角洲前缘亚相薄互层砂体构成油气储集层;③砂体、构造匹配发育大面积岩性油藏。通过综合评价,确定敖南地区含油面积为256.3 km^2,采用容积法和油藏规模序列法估算该区资源量为5057.1×10^4 t,并获取运聚系数、可采系数和资源丰度等可代表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68.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需要尽可能地掌握未来大地震强震动记录信息,但大地震强震动记录的匮乏阻碍了抗震设防实践的发展。经验格林函数方法作为模拟地震动的主要方法,可以提供可靠的大地震强震动记录,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乏对大地震断层滑动分布不均匀的描述、用经验确定小震数目、模拟方法受到大小地震相似条件的限制等。文中对上述经验格林函数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的经验格林函数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并用其对唐山大地震进行了模拟,并把模拟的地震动时程和反应谱与实际记录相比较,发现用改进方法模拟的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比用未改进方法模拟结果更接近实际的地震动记录加速度反应谱。由此说明改进的经验格林函数可更准确的模拟地震动。  相似文献   
69.
The paper presents a discussion of the ventilation inception and air drawing prediction of ships propellers, aiming to predict under what conditions ventilation will happen, and the actual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ventilation.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ventilation inception mechanisms are included in our discussion: free surface vortex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by sucking down the free surface without forming a vortex as well as ventilation by propeller coming out of the water. Ventilation prediction is based on a series of model tests, where the propeller is tested in different levels of intermittent ventilation. The use of underwater video gives a visual understanding of the ventilation phenomena.Ventilation by vortex formation has analogies with other phenomena, such as the inlet vortex in pump sumps, ground vortex at the inlet of the aircraft engines and the Propeller Hull Vortex Cavitation (PHVC). The paper includes comparison between Propeller Hull Vortex Cavitation (PHVC) and Propeller Free Surface Vortex Ventilation (PFSVV) as well as comparison between PFSVV and vortex formations of aero engines during high power operation near a solid surface.Experimental data based on several different model tests show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vortex forming, non-vortex forming and free surface ventilation flow regimes. For comparison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hich determined the intensity of the hydro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ropeller and free surface have been used: propeller load coefficient cT, tip clearance ratio c/D, propeller submergence ratio h/R, ambient velocity Vi and flow cavitation/ventilation number σcav/σvent.  相似文献   
70.
以三门湾为例,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 (EMD)将原始风暴潮增水过程进行分解,并对各个子模态进行能量谱分析,研究每种波动对应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半封闭海湾内的风暴潮增水较为严重,造成三门湾内强增水的台风为三门湾南侧的西北向登陆台风。EMD分解结果显示三门湾内的风暴潮增水包含6 h,12 h,20 h左右的波动,其中6 h左右的波动来源于海湾共振,共振的频率是由海湾的形状、水深等固有性质所决定的。12 h的波动是由于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作用导致,20 h左右的波动是由于台风移动过程中外海波动的传入。结果表明EMD方法为风暴潮波动增水特征的精细认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加深对海湾内风暴潮波动增水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