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7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419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355篇
地质学   908篇
海洋学   219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78篇
自然地理   18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岩心进行了声发射测量,确定了301~1531m深度的最大主应力。并与钻孔崩落法(深度1269~1655m)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声发射测量所得测值基本上落在钻孔崩落法测值的趋势线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测量结果可信。测量结果表明科学钻探主孔地应力大小随深度增加,在浅部301m最大主应力为13.4MPa,在深部1655m为55.2MPa。随深度的增加率为0.0279MPa/m。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54°±3.3°E,且方向不随深度变化。  相似文献   
42.
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气热力学发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阐述了如城市热岛效应、全球增暖等非传统大气热力学问题; 基于大气非平衡态热力学的非线性理论, 提出应发展突显热力学作用的数值模式, 并阐述其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43.
分海洋和陆地两种情况来讨论IAP/LASG全球海-陆-气耦合系统模式(GOAL)四个版本的结果,并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一些重要的大气变量包括表面空气温度,海平面气压和降水率用来评估GOALS模式模拟当代气候和气候变率的能力。总的来说,GOALS模式的四个版本都能够合理地再现观测到的平均气候态和季节变化的主要特征。同时评估也揭示了模式的一些缺陷。可以清楚地看到模拟的全球平均海平面气压的主要误差是在陆地上。陆地上表面空气温度模拟偏高主要是由于陆面过程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降水率模拟偏低主要是在海洋上,而中高纬的陆地降水在北半球冬天却比观测偏高。 通过模式不同版本之间的相互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模式中太阳辐射日变化物理过程的引入明显地改善了表面空气温度的模拟,尤其是在中低纬度的陆地上。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引入对热带陆地的降水和中高纬度的冬季降水也有较大改进。而且,由于使用了逐日通量距平交换方案(DFA),GOALS模式新版本模拟的海洋上的温度变率在中低纬度有了改善。 比较观测和模拟的年平均表面空气温度的标准差,可以发现GOALS模式四个版本都低估了海洋和陆地上的温度变率,文中还对影响观测和模拟温度变率差异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4.
胡家文 《地球化学》2002,31(4):389-394
为了计算高温,高压和高密度流体的热力学性质,提出了一个具有19个参数的维里型状态方程,其中参数与温度间的函数关系采用由Sutherland位能函数导出的维里系数近似式。除临界点附近以外,在已报道的pVT数据所覆盖的大部分超临界区域内,该方程均可适用。用该方程对H2O,CH4,H2,CO2,CO和O2等流体pVT关系的计算结果令人满意,其中pVT上限分别为:91-610GPa,1.6-11.0cm^3/mol,4000-5000K。计算体积的平均偏 小于0.8%,最大偏差小于5.4%。  相似文献   
45.
Introduc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hermal structures of subduction zones and the deep seismicity, while the mechanism relates 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the deep seismicity is still unsure (Helffrich, Brodholt, 1991; Furukawa, 1994; Kirby, et al, 1996). From 1980s, geoscientists have constituted a serie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the stress states of subduction slabs. Based on the kinetic computation of Sung and Burns (1976a, b), Goto, et al (1983, 1987…  相似文献   
46.
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提出旅游业市场竞争态模型,运用此模型可以定量分析、对比旅游市场的现实竞争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研究,确定本地区在旅游高超中的地位,明确现在和未来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为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应用这一模型,分析了新疆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竞争态及省内各地区目的地市场竞争态。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沉积厚度与时问平方根和沉积厚度与时间呈直线关系、底面不排水时沉积过程中固结的Gibson理论解答以及不考虑沉积时固结作用、底面不排水时沉积后自重固结的Terzaphi理论解答,据此分析了上述两种沉积模式不同沉积速率时目前仍处于沉积过程的土层的固结状态,求算出了停止沉积后土层固结所需的最长时问,指出业已停止沉积数百年以上的土层一般不应处于欠固结状态。  相似文献   
48.
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27年美国首先发现地裂缝以来,各国学者对地裂缝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美国学者首先从地震研究入手,认为地裂缝的形成受构造因素影响。后逐渐加强研究地下水超采对地裂缝的影响,形成了构造与地下水开采复合成因观点。我国学者重点对汾渭地堑地裂缝成因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几种成因机理模型,并用GIS技术建立简单的预测预报系统。文章在详细介绍国内、外对地裂缝成因机理和水文特性的研究以及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对今后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地裂缝的研究正从以往的定性静态描述转向以过程为目标的精确定量动力学研究。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地裂缝的形成与发展,以非线性理论(如分形)对地裂缝系统进行定量的数学描述,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GIS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系统,减少地裂缝灾害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对它加以利用,是今后地裂缝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9.
Contrary to many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s, common empirical correlations from in situ tests consider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fines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the cyclic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ands. This paper draws upon the integrated Critical State Soil Mechanics framework in order to study this seemingly not univocal effect. Firstly the effect of fines on the Critical State Line (CSL) is studied through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a large data set of published monotonic triaxial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content of non-plastic fines practically leads to a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CSL in (e–ln p) space. The implication of this effect on cyclic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is subsequently evaluated with the aid of a properly calibrated critical state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as well as a large number of published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in situ empirical correlations. Both sets of data show clearly that a fines content, less than about 30% by weight, may prove beneficial at relatively small effective stresses (p0<50–70 kPa), such as the in situ stresses prevailing in most liquefaction case studies, and detrimental at larger confining stresses, i.e. the stresses usually considered in laboratory tests. To the extent of these findings, a correction factor is proposed for the practical evaluation of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in terms of the fines content and the mean effective confining stress.  相似文献   
50.
动态定位自适应滤波解的性质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杨元喜 《测绘学报》2003,32(3):189-192
自适应抗差滤波具有控制观测异常及状态方程信息异常干扰的能力。着重研究自适应滤波解的性质。首先推导了动态自适应滤波与经典Kalman滤波解的解差,继而给出了状态向量估值的数学期望和均方误差,并分析了在自适应因子调控下解的偏差和均方误差的变化规律。由状态解向量的数学期望和均方误差的表达式可以看出,自适应因子能够控制状态异常对状态估值和均方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