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洋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浮游植物种群的变化,控制着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节律、规模和归宿。从海洋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有害藻华的控制、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机制、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的研究方法和中型浮游动物的选择性摄食模型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型浮游动物选择性摄食对控制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贡献,为进一步预测和控制有害藻华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以2015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日照岚山港北作业区邻近海域进行的浮游动物调查数据为例,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调查海域两季共发现浮游动物成体20种,浮游幼虫7类,其中春季成体12种,浮游幼虫4类,秋季成体19种,浮游幼虫6类;春、秋两季调查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128.1 ind./m3、103....  相似文献   
83.
84.
通过2011年春季对九龙江口的生态调查,对浮游植物、微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母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特征并对分粒级叶绿素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分析了营养盐、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参数。调查共记录浮游植物种类45种,以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针杆藻(Synedra spp.),以及绿藻门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甲藻门的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蓝藻门的优美平裂藻(Merismopedia elegans)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微型浮游动物分为4大类,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占有最大的比例为55.5%-79.8%,无壳纤毛虫次之,砂壳纤毛虫和无节幼体所占的比例均不足10%;小型水母种类组成中主要以弗洲指突水母(Blackfordia virginica)、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厦门和平水母(Eirene xiamenensis)以及水螅水母幼体(Hydroidomedusae larvae)为主要优势类群,占小型水母总量的85%以上。小型水母数量在4月底和5月初达到丰度最高值(69.49±29.4)ind/L,此时微型浮游动物数量从小型水母出现初期的峰值(1085±574.66)ind/L下降为(526±152.93)ind/L,同时micro级叶绿素占总叶绿素比例达到最大值(42.26±12.94)%。小型水母数量下降后,微型浮游动物的数量回升。在小型水母数量消长过程中,浮游植物、微型浮游动物和小型水母数量间处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5.
基于脂肪酸标记的长江口海区浮游动物常见种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鑫  李超伦  孙松  刘梦坛 《海洋与湖沼》2012,43(6):1083-1090
脂肪酸不仅是浮游动物的重要组分,也被作为生物标记来指示动物的食物组成及其之间的营养关系。本文运用脂肪酸标记法对长江口附近海区6个浮游动物常见种的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雌体和桡足幼体都表现出明显的植食性。但雌体中16:1ω7的含量要明显高于18:4ω3,表明雌体对硅藻的摄食较多;桡足幼体的18:4ω3要高于雌体,说明桡足幼体对甲藻的摄食较多。磷虾(Euphausia spp.)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ω3系列脂肪酸的含量很高,说明其作为饵料可以给摄食者提供较多的脂类营养物质。中华哲水蚤和磷虾较低的22:6ω3/20:5ω3比值说明他们的营养地位较低。箭虫(Sagitta spp.)的20:1和22:1脂肪酸含量很高,指示了其对植食性桡足类的摄食。蝶水母(Ocyropsis crystallina)、瓜水母(Bero cucumis)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tetraphylla)的20:1+22:1脂肪酸所占比例较高,指示了其对植食性桡足类的摄食,但是水母类的总脂肪酸含量都很低。几种水母和箭虫的22:6ω3的含量要明显高于20:5ω3的含量,说明它们在浮游食物网中具有较高的营养地位。  相似文献   
86.
2002-05-20-26在东海进行小尺度船基浮游生物生态系围隔实验,研究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优势种群的自然繁殖发育期。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较简单,优势种明显。浮游动物生物量、丰度及优势种群丰度三者的变化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实验期的1~5d,小拟哲水蚤的无节幼虫和早期幼体占绝对优势,该自然种群的丰度不断增加;随时间推移,无节幼虫逐渐发育为桡足幼体,而后又逐渐发育为成体。因此,本次实验期是实验海区优势种小拟哲水蚤种群的自然繁殖发育盛期。  相似文献   
87.
以通江县二郎庙水库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介绍类似的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88.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二期全国浅层地热能调查及开发利用研修班暨学术交流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的建筑工程数量及面积增加迅速,目前已超过6000万平方米,服务工程也由原来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向大型项目发展。  相似文献   
89.
王超 《今日国土》2011,(1):34-35
一把蒲扇,一个马扎,大人们围坐在垂杨柳下,扯着那说不完的乡间趣事。身后的孩子们则在池塘里肆意地嬉戏玩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相似文献   
90.
于莹  张武昌  许恒龙  肖天 《海洋科学》2011,35(9):119-123
海洋寡毛类纤毛虫包括无壳寡毛类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原生动物(粒径大小在5-200μm)。它们是微型浮游动物和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即完成物质和能量由pico-和nano-级生产者的初级消费者和营养再生者向meso-级浮游动物和鱼类幼虫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