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3篇
  免费   609篇
  国内免费   719篇
测绘学   379篇
大气科学   1185篇
地球物理   645篇
地质学   977篇
海洋学   620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93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21.
岳如画  徐海明 《大气科学》2017,41(1):213-226
利用1951~2010年20CR(20th Century Reanalysis Version 2)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的季节性差异、变化特征及其与Walker环流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四个季节赤道印度洋上空纬向-垂直环流的结构特征,发现春季和秋季存在严格东西方向上的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随后,针对春季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变化特征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季纬向-垂直环流的强度及其变率在1951~2010年间持续增强,而该垂直环流的中心位置则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81年之前垂直环流的中心位置表现为向西移动,而在1981年后则转为向东移。春季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与Walker环流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样存在年代际转折,1981年之前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而在1981年之后,两者之间的关系显著增强。不同年代际时段内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与海温的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981~2010年赤道印度洋纬向-垂直环流主要受到前期和同期太平洋上的ENSO型海温信号的影响,而在此之前该垂直环流主要受到前期和同期赤道东印度洋海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2.
准确估算热带气旋(TC)强度,对于预测TC发展、减少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将TC看作满足静力平衡和梯度风平衡的轴对称涡旋系统,基于云顶高度、云顶温度、海表面气压等物理量建立了TC强度估算模型,该模型未考虑环境垂直风切变对TC强度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修正模型,通过统计拟合手段将垂直风切变加入原模型中。从2006—2015年的Cloud Sat资料中筛选出穿心个例共63个。针对云雷达(CPR)数据特点,提出根据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分布确定眼墙和外围边界位置的方法。分别用原模型与修正模型对这63个TC个例进行强度估算。与最佳路径数据相比,原模型结果总体偏大,尤其对风切变较大、强度较小的个例估算效果不佳。修正模型对于风切变大于5 m·s~(-1)的个例误差明显减小,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分别从5.8 m·s~(-1)、7.7 m·s~(-1)和19.5%变为3.5 m·s~(-1)、4.9 m·s~(-1)和11.5%。在一定强度范围内,修正模型估算效果随着强度的增强而提升。修正模型对于成熟阶段的个例效果更好,北半球的估算精度高于南半球,纬度越高,估算误差越小。试验结果表明,用该修正模型估算TC强度是可行的,可以对现有的技术进行辅助和补充。  相似文献   
923.
雾霾天气个例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L波段探空资料从环流形势、扩散条件和边界层特征3个方面对2013年两次雾、霾天气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hPa西北气流冷平流、地面弱风场、垂直速度呈弱上升-下沉的垂直分层特点和逆温是两次雾、霾天气出现和维持的共同特征。地面西北风、850hPa弱冷平流、近地层浅薄的接地逆温(100~200m)和湿层与霾天气对应,地面偏东风、850hPa暖平流、925hPa以下深厚的悬浮逆温(400m)和湿层与雾天气对应,霾过程较雾过程逆温强度强,上升运动高度高。消散时雾较霾下沉运动中心高度低,强度弱;霾消散时接地逆温特征变化不大,雾消散时悬浮逆温有底部抬升和大气稳定层结向中性层结转变的变化特征;但均有下沉气流接地、垂直风切变较强和高层低露点干空气下传到地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24.
气候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变迁的定量影响是目前生态脆弱敏感区对气候变化响应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前人已在气候变化对农牧交错带界线的定性影响方面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仍缺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气候贡献率进行有针对性的定量辨识。本文利用1970年以来长时间序列的国家气象站点数据和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分别提取了基于气候要素和土地利用的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4个时期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向变动探测方法(FishNet)和界线变迁方向变动探测方法(DSAS)对气候界线与土地利用界线的时空变化进行探测,定量分析了不同时期气候对农牧交错带界线变迁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气候与土地利用界线空间分布格局及气候贡献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差异较大,在西北地区变幅最小,东北地区变幅最大。在大兴安岭东南缘农田控制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西北段以及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农、林、牧业生态—生产功能区西北段,气候与土地利用界线空间耦合关系最为密切,在该地区基于FishNet方法下水平方向上气候贡献率达10.7%~44.4%,垂直方向上达4.7%~55.9%;基于DSAS方法下气候贡献率为1.1%~16.8%。两种方法探测结果大部分趋于一致,但DSAS方法精度高,适用于小范围精确探测;FishNet方法更简单,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快速直观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可为北方农牧交错带内农牧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土地生产潜力、保护农牧交错带区内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25.
主要利用芦山地震科考的水准测量项目提供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处理过程中利用二网点"石棉SCSM"的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数据获取了该点的绝对速率变化值,并将得到的绝对速率变化值融合到水准网的动静态平差中,然后将动态平差后水准环与摩西线公共点"Ⅰ新石46-1"的速率变化值引入摩西线的水准点速率变化计算中。最后对处理结果进行了后续的分析,给出区域年垂直形变速率图,并尝试对鲜水河断裂带的中谷-康定段进行了几何参数的反演。  相似文献   
926.
927.
928.
过河管道抢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水下石油输送管道的近况及研制水下管道抢救设备的必要,并着重阐述了方案设计内容及主要抢修部件的强度计算和选择。  相似文献   
929.
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C2051单片机的海洋要素垂直剖面测量系统(简称“海马”)的控制电路。实验表明,该控制电路实现了“海马”的核心部件——棘爪机构单向抓紧、阻尼锁定和自由上浮3个状态的控制,方法简单新颖,同时实现了“海马”下潜运动的能量全部来自波浪,上浮依靠自身浮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930.
海底以上1-2m水层的海流垂直分布和变化,对于海底泥沙运动和海洋工程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迄今为止,研究者分别从实测资料、实验室实验和理论等方面对底边界层中稳定流动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均难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本文基于现有的理论和实验结果,发展了现有海底边界层理论,运用把稳定流的底Ekman层与对数层相配匹的方法确定了实测余流的垂直分布,并给出了在渤海石油平台区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原理和方法在应用中与实测结果符合良好,可以直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