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5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62篇
测绘学   49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67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拖网配纲形状合理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正确分析和改进设计网具,采用悬链线与拖网配纲形状比较的方法,引伸配纲形变系数对设计网配纲进行合理性检验,并对有关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和论证。  相似文献   
72.
干涉雷达在DEM测量中的精度影响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INSAR)为数字高程模型 (DEM)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它具有同时获取三维信息、测量范围广、空间和高程分辨率高等优点。文中首先扼要介绍了干涉雷达的原理 ,然后重点讨论几个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及其处理方法 ,如相关、运动补偿、配准、相位展开等。  相似文献   
73.
Coupled effects on a single point mooring(SPM) system subjected to the combined action of wind,waves and current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Due to the complicatedness of the sea state and the huge size of the vessel,physical experimental study is both time consuming and uneconomical,whereas the numerical study is cost-effective and DNV software provides powerful SESAM software in solving the issu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odeling process of the SPM system,catenary equilibrium calculation,static analysis of the vessel in three different scenarios,and dynamic response simulation of the SPM system under environmental excitations. The three scenarios in study are as follows:the SPM is under the combined function of(a) wind,waves and current,(b) wind and waves,(c) current and waves. They are so set that one can compare th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loads in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studies. Numerical study shows that wind and current are the two majo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mooring line tension,and surge and sway are the two dominant motions of the moored vessel subjected to environmental excitations.  相似文献   
74.
国外深水钢悬链线立管研究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国外在新型深水立管系统--钢悬链线立管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发展现状,论述浮体一、二阶运动对钢悬链线立管疲劳寿命的影响、浮体升沉运动对钢悬链线立管触地点疲劳寿命的影响;钢悬链线立管与海底相互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及结果;钢悬链线立管涡致振动与疲劳的研究现状.并简要论述钢悬链线立管触地点问题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75.
图像配准是图像处理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其后续图像处理工作的效果。介绍了一种借助转动惯量计算惯量椭圆以进行遥感灰度图像配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6.
海底管线是海洋油气输运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应用Mohr-Coulomb模型,模拟海底裸置与埋置管线自沉过程。通过平衡初始地应力,设置管土接触,考虑重力和浮力作用,进行土体固结分析,计算裸置与埋置管线的土体与管线竖直位移,并进行管线悬跨研究。计算结果显示,对于裸置管线,参数的改变使土体更容易发生塑性屈服,土体的竖直位移量更大;对于埋置管线,当管线埋深较浅、管线上方土体重量不大时,参数的改变使管线平均密度与周围土体密度相差越大土体越容易发生塑性屈服,土体的竖直位移量越大。当管线悬空时,悬跨长度过大易使管线两端支撑土体被压溃,管线易产生大变形而失稳,因此在管线安装与维护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措施降低悬跨长度,保证管线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7.
多模态图像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强度差异,并且图像会因为噪声而退化,因此,多模态图像自动配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模态图像自动配准方法,该方法分为预配准和精配准两个阶段.在预配准阶段,通过改进SIFT算法来大致对齐多模态图像.在精配准阶段,首先,利用块Harri s检测器在预配准后的参考图上提取均匀分布的特征点.然后,通过各向异性结构张量捕捉多模态图像中的结构信息来构建特征描述符,该特征描述符对噪声具有稳健性.更进一步,本文结合张量方向平行度和梯度互信息提出了一种相似度准则(tensor orientation and mutual information,TOMI).最后,本文用多种模态图像(包括Optical,LiDAR,SAR和Map)来评估提出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非线性强度变化和噪声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并且匹配效果优越.  相似文献   
78.
迭代最近点算法(ICP)是一种用于点云精确配准的经典算法。针对多幅点云进行ICP配准存在耗时多、效率低的问题,本文利用消息传递接口MPI对多幅点云进行分批并行配准。首先并行求解相邻两幅点云的相邻变换矩阵,然后计算每幅点云在当前批次的局部变换矩阵,最后获得每幅点云的全局变换矩阵。本文以DELL PowerEdge R730服务器为计算平台,对空间点总规模达四千多万的65幅点云进行了分批并行配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MPI对多幅点云进行分批处理可显著加快配准速度,最优进程数为计算机的核数时,加速比为5.3。  相似文献   
79.
针对现有的CRTSⅢ型轨道板检测方法效率低下、设备组装复杂、部分还需人工操作等不足,基于三维点云数据实现了轨道板外形尺寸的高精度快速检测。利用轨道板标准三维模型建立相关检测特征,在完成轨道板三维点云数据相关预处理后,将点云数据精确配准至标准三维模型,利用模型上已建立的特征拟合计算轨道板表面点云数据的检测特征,获得轨道板各检测指标的测量值;计算测量值与标准三维模型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轨道板外形尺寸的快速检测。实验表明,与常规的检测手段相比,该方法具有检测精度高、速度快、检测结果稳定可靠、检测项目齐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0.
刘波  邹鹏辉  刘华 《测绘科学》2021,46(9):94-101,108
针对现有的无人机激光点云与影像配准方法主要基于仿射变换建立点云与影像之间的配准模型,无法描述激光点云与影像之间的复杂变换关系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安置参数优化的无人机激光点云与光学影像精确配准方法.以相机安置参数为优化参数,以归一化互信息作为点云特征影像与光学影像之间的相似性测度,采用改进Powell算法作为优化策略,获得最优配准参数,实现无人机激光点云与无人机影像之间的精确配准.基于实验数据与现有两种配准方法进行精度对比.实验表明,基于相机安置参数优化的配准方法优于两种常规配准方法,可以实现无人机激光点云与光学影像之间的自动化配准,并达到像素级的配准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