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77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测定乳化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化学发光强度,研究了在50℃乳化鱼油中,低分子甲壳胺(LMCHS)和低分子羧甲基甲壳胺硫酸酯(CCS)对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的保护作用。测定结果,第6d CCS对C22:5、C22:6氧化抑制率达96.03% 、92.50% ,在第20d LMCHS对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氧化抑制率为61.06% 、60.09% ,对C18:3、C20:5和C22:6氧化抑制率分别为50.36% 、47.57% 、43.70% 。研究表明:LMCHS和CCS对不饱脂肪酸都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效果优于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02.
环烷酸是高酸原油的主要污染组分,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威胁。在不同浓度环烷酸处理下对两种模式淡水微藻——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进行了96 h的连续培养,研究了环烷酸胁迫对两种淡水微藻种群及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旨在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环烷酸污染的生态风险预测与规避提供前瞻性的研究资料。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环烷酸(0.5~4 mg/L)会刺激淡水微藻的种群增长,而高浓度环烷酸(8~16 mg/L)会抑制淡水微藻的种群增长,造成急性毒性损伤。低浓度环烷酸处理下两种微藻叶绿素a含量上升,脂质积累,高浓度环烷酸处理下两种微藻叶绿素a含量下降而多糖含量上升,推测环烷酸剂量可能会影响淡水微藻能量存储方式。两种微藻在环烷酸胁迫下均会受到氧化损伤,造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上升,两种微藻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对环烷酸处理具有种属差异;高浓度环烷酸对淡水微藻的急性损伤具有时间效应,毒性随...  相似文献   
103.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是一种有"长寿菜"美誉的经济藻类,其中的多糖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本文依次用冷水和热水处理羊栖菜藻粉,得到两种多糖:冷水浸提多糖(SFCP)和热水煮提多糖(SFHP);随后对这两种多糖的理化性质进行比较,并通过测定二者对DPPH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两种多糖都是含有硫酸根的岩藻聚糖,但是SFCP中糖醛酸含量较高,分子质量分布集中,而SFHP中硫酸根含量较多,分子质量分布较宽,且二者硫酸根取代位置不同。两种多糖对DPPH和羟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效果,且清除率与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相比较而言,SFCP对自由基的清除效率较好。  相似文献   
104.
滕长英  张立  缪静  秦松 《海洋科学》2006,30(12):77-81
虾青素(astaxanthin)是一种具有极强抗氧化活性的类胡萝卜素,超强的抗氧化活性赋予了虾青素突出的生理功能,如提高动物免疫力、抑制肿瘤、清除自由基和活性氧等。虾青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用作水产养殖的饵料添加剂、人的食品添加剂,在药品、化妆品和高级营养保健品等  相似文献   
105.
酶解马氏珠母贝肉制备降血压肽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肉为原料,选用6种蛋白酶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酶解,采用HPLC法分析酶解产物对血管肾张素转换酶(ACE)的抑制活性(IP),筛选出碱性蛋白酶为其制备的最佳酶种类,并确定了水解度为21%时,产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加酶量,底物浓度,酶解温度及pH对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0.175g/L,底物浓度为35g/L,温度为45℃,pH为9.5,水解时间240min为酶解最适宜工艺条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子质量分布,表明酶解产物中主要为14.4ku以下的多肽分子。  相似文献   
106.
白色霞水母蛋白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超氧自由基清除作用、还原能力和金属螯合能力等抗氧化活性实验,测定了白色霞水母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白色霞水母蛋白具有较高的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蛋白质量浓度为41μg/mL时,清除率可达到85%;白色霞水母蛋白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较弱,蛋白质量浓度为77.7μg/mL时,清除率〈50%;白色霞水母蛋白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但没有螯合能力;白色霞水母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大,且巯基含量不是影响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7.
108.
为了探究3种UV-B辐射强度对香蒲(Typha orientalis)生长和抗氧化状况的作用,于2017年5月19日~7月17日,在甘肃农业大学室外实验基地,构建模拟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在其中栽种香蒲幼苗;在3种UV-B辐射强度[168μw/cm(自然光照下)、210μw/cm和252μw/cm]下,测定香蒲的生长和抗氧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增强,香蒲叶片提前出现叶缘褪绿、萎蔫和坏死斑点等现象;在短时间3种强度的UV-B辐射下,香蒲的株高和生物量都显著增大,但是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香蒲的生长受到抑制,且生物量表现出向地下积累的规律;在实验前14 d,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强,香蒲叶片的丙二醛、抗坏血酸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都显著提高,14 d以后,其逐渐降低;在实验的不同时期,在植物生长中起主要作用的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存在差异。在UV-B辐射下,香蒲通过提高其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的含量,来抵抗UV-B辐射对其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准确高效分离红树林等海洋环境中产脂肽芽孢杆菌。【方法】将前期从红树林环境筛出具有抗菌活性的12株芽孢菌株作为研究菌株,采用溶血活性及排油作用对其中的可能产脂肽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并基于脂肽合成酶基因PCR扩增法对脂肽合成酶基因携带菌复筛,采用飞行时间质谱(TOF-MS)对所产脂肽进行鉴定。【结果】初步发现6株芽孢杆菌具有溶血活性,其中HY-5、HY-4和HN-9这3株具有排油能力,油层透明圈的直径分别为45、32和3 mm。PCR扩增检测到HY-5含有iturin、surfactin和bacillomycin D合成酶基因,HY-4含有iturin、surfactin合成酶基因,HN-9含有iturin合成酶基因。TOF-MS检测到HY-5和HY-4的发酵液含surfactin、iturin和bacillomycin 3种脂肽,HN-9的发酵液只含iturin。【结论】基于PCR与TOF-MS为核心的级联技术,建立一种海洋源脂肽产生菌快速筛选以及脂肽谱快速鉴定的方法,解决海洋源芽孢杆菌在常规培养基难合成脂肽造成的漏筛情况。  相似文献   
110.
与未经水杨酸(SA)处理的低温对照相比,0.1 mmol.L-1SA处理提高了拟南芥悬浮细胞在整个低温胁迫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在低温胁迫初期提高了细胞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在抗氧化酶系统活力提升的同时,还伴随着相对电导率的降低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减少,即细胞膜状态的恢复.相关性研究显示,膜状态的恢复与抗氧化酶系统中各类酶活力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SA可以通过提高拟南芥悬浮细胞的抗氧化酶系统活力避免氧化损伤,从而协助膜系统在低温胁迫下的自我恢复,使细胞抗寒性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