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95篇
海洋学   1001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20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21.
我国海岸潟湖卫星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Landsat-5TM和HJ-1CCD遥感影像,依据实地踏勘资料及解译经验,分析各种海岸潟湖地貌学成因和发育演变阶段,提出基于潟湖地貌学成因的遥感分类方法。并将我国海岸潟湖划分为滨外坝型、沙坝型、沙嘴型、湾顶坝型、连岛坝型和河口型共6种地貌类型。建立基于发育演变阶段的潟湖遥感分类标准,将海岸潟湖分为青壮年期、老年期和死亡期共3个发育演变过程;结合潟湖在影像中的特征,以近红外、红、绿波段组合后的假彩色影像为例,从色彩、纹理、地物邻接关系等方面建立不同潟湖类型的遥感解译标志;根据所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对山东省53个海岸潟湖进行遥感分类验证,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22.
依亚瓦拉半封闭澙湖是澳大利亚西南侧最著名的海岸澙湖,是全新世海侵以来残留的濒危脆弱地貌。湖面约35km2,流域面积达270km2,长期沉积速率不足1mm/a,短期沉积速率约5~6mm/a。近几十年来,由于受陆源泥沙淤积和工矿重金属污染,澙湖正处于快速退化阶段。当局采取以疏为主的多项整治措施,隔绝陆沙入湖、浚深湖底、加固湖岸、杜绝圈湖养殖、扩宽潮道,缩短了海、湖水交换的时间,目前已变成湖水清澈、鱼虾洄游的旅游圣地。该整治经验可为我国海岸澙湖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3.
互花米草对福建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环境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泉州湾淤泥质海岸湿地分布广泛,互花米草分布面积较大.利用小型电磁式流速仪进行流速观测,结果显示,水流由光滩湿地进入互花米草湿地后速度迅速减小,但随着互花米草带宽度地增加,减小程度逐渐变小且不显著.利用PVC管采集短柱状样并现场以一定间隔分样,进行粒度分析、TOC和TN分析及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光滩湿地沉积物颗粒较粗,互花米草湿地边缘沉积物颗粒粗细均有且分选较差,密集互花米草湿地内沉积物粒径较细且分选较好,红树林湿地内沉积物颗粒最细且分选最好;稀疏互花米草湿地作为盐沼发育演化的青年阶段,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则对C、N的富集能力最弱,人类的排污活动增加了海岸湿地沉积物中的TOC含量;互花米草的存在拦截和吸附了陆源污染物,并使重金属富集在互花米草湿地沉积物中.  相似文献   
124.
王爱军  叶翔  陈坚 《海洋学报》2009,31(2):165-174
海岸盐沼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是研究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环境影响的典型区域之一。影响盐沼演化过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水体悬沙特性[1]。在沿岸水域环境中,有机和无机的细颗粒悬沙在物理和化学的作用下絮凝成大颗粒的絮凝体,其粒径和沉降速率通常是分散细颗粒悬沙的好几倍,因此絮凝过程基本上改变了细颗粒悬沙的水动力行为过程[2]。絮凝体因相对分散颗粒物有较高的沉降速率,水中的悬沙更容易沉降到滩面,控制着水体中的细颗粒物质的沉降通量[3]。  相似文献   
125.
华南海岸沙坝湖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小潮差岬湾海岸段。汊道口门基本地貌单元有口门深槽、落潮三角洲、涨潮三角洲、内弯沙嘴等,其形态特征与海岸动力及泥沙条件有关。汊道口门迁移、落潮主水道迁移、冲流坝和水道边缘坝向岸迁移和并岸,是汊道口门地貌演变的主要模式并具周期性特点。 湖港湾大规模围垦堵海或注入港湾的河流改道直接入海,这些人类活动可能导致汊道口门急剧变化和航行条件恶化而必须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26.
莱州湾南岸海水入侵类型及其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渤海莱州湾南岸,是我国海水入侵灾害最严重的岸段。依据入侵物源可将广义海水侵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来源于现代海水的狭义海水入侵和物源于浅层第四沉积层中古海水的地下咸水入侵,它们的成因,机理和危害差异明显;地下卤水入侵是一种特殊类型,造灾程度最高。海岸地貌和第四纪水文地质环境,是控制海水入侵类型区划的主导因素。莱州湾南岸不同岸段海岸环境差异,形成了海水入侵区,地下咸水入侵区和海、咸水混合入侵区3种类型区  相似文献   
127.
渤海湾西北岸泻湖自然演变及其人为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渤海湾西北岸发育有中续度地区典型的滨外沙坝泻湖及沿岸坝泻湖。泻湖不仅是该海岸区域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亦是海岸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带。然而,由于泻湖的自然演变退化,更重要的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致使泻湖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同时也加速了泻湖陆化消亡过程。本文以渤海西北岸泻湖为例,讨论了泻湖的自然演变及其人为陆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8.
海岸河口潮流数值模拟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李孟国  曹祖德 《海洋学报》1999,21(1):111-125
对海岸河口地区潮流场的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和评述,对潮流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9.
厦门岛东海岸的蚀退与防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智勇  蔡锋  和转  苏贤泽 《台湾海峡》2001,20(4):478-483
根据波浪输沙和地形对比,对厦门岛东部海岸的岸滩侵蚀动态及演变趋势进行探讨,并根据其海岸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0.
海南岛海岸环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南岛虱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为南海大陆架岛屿,中央为山地,临海为多种类型海岸,以处于动态平衡的海蚀-海积型海岸为主。海南岛主要是基岩岬湾海岸,潮汐属日潮型,东部与南部为不规则日潮混合潮。海岸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影响,更新世初期,海岸属基岩港湾型,晚更新世构造运动频敏,使不少海湾底部抬升为阶地。构造抬升运动持续到全新世,使一些珊瑚抬升为高出海面数米的阶地。海岸类型按其成因与形态可分为两大类:基岩港湾海岸与砂砾质平原海岸。基岩港湾海岸分布于山地与丘陵临海处,砂砾质平原海岸(或为三解洲平原海岸)其表现形式多为沙坝与泻湖海岸,沙坝上叠置发育着海滩、沙堤或沙丘,随着海岸加积展宽或地壳上升,老的沙坝可抬高成为海积阶地。潮流作用对洪湾众多的海南岛的发育演变以及开发利用亦有重要作用。潮汐汊道港湾规模较大,水域面积达数十平方公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