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海洋学   88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5种常见养殖鱼类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测定了真鲷、平鲷、黑鲷、斜带髭鲷和勒氏微鲷等5种常见养殖鱼类肌肉的生化成分,氨基酸组成和8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计算了其能值和氨基酸的种类及比例,并对它们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定的5种鱼类肌肉都具有含高蛋白质低脂类的特征,氨基酸和常见营养元素的种类齐全,含量较高,是人类理想的优质蛋白源。  相似文献   
12.
1996年6月初,对福建省平潭县真鲷网箱养殖场发生的弧菌病进行研究,并确定该病病原菌为最小弧菌(Vibrio mimicus)。采用硫酸铵沉淀、DEAE-纤维素层析及Sephadex-G100层析等方法对最小弧菌产生的外毒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外毒素为单一的多肽,分子量为30.456kD,对真鲷的LD50为4.48μg,对真鲷等养殖动物的溶血性最强,对Vero细胞的CD50值为0.48μg,肠毒性弱阳性。该外毒素与最小弧菌产生的其他毒力因子相比,性质独特,是一类新的毒力因子,建议命名为Vm-Pm毒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对黑鲷(Acantho pagrusschlegelii)(♀)×真鲷(Pagrosomus major)(♂)杂交F1代受精卵孵化效果及仔鱼存活的影响,作者采用试验生态学的方法比较不同温度(16、18、20、22、24、26℃)下杂交鲷受精卵的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10、100、300、800、1500、4 000、10 000 lx)受精卵孵化率、畸形率、孵化时间;比较不同光照强度下(200、1 000、2 000、5 000、10 000、15 000、20 000 lx)7日龄仔鱼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在盐度为22条件下,受精卵最高孵化率(34.00%)和最低畸形率(16.65%)的孵化温度为20℃;在16~26℃范围内,温度与孵化时间呈负相关,与7日龄仔鱼存活率也呈负相关。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的影响不显著,孵化率为65.88%~71.88%;但大于800lx的光照会令畸形率上升(大于15.21%);另外,5000~10000lx的光照强度更适宜仔鱼生存,7日龄仔鱼存活率达到38%~40.75%。黑鲷(♀)×真鲷(♂)杂交子代最佳孵化温度为20℃,最适光照强度为5 000~10 000 lx。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盐度对黄鳍鲷SparuslatusHouttuyn、平鲷Rhabdosargussarba(Forskal)、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Basilewsky)和真鲷Pagrsomusmajor(TemmincketSchlegel)4种鲷鱼精子活力的影响。对南海区4种鲷鱼精子的适盐性及其活力进行了比较,黄鳍鲷、平鲷、黑鲷和真鲷精子激活所需的最低盐度分别为8、10、>8、>10;激活的最适盐度则分别为21、22、25、25,与之相应的精子活动(涡动)时间分别为14.7、17.7、17.2、18.0min;在高盐条件(盐度40左右)下,黄鳍鲷精子的适应性最强,精子活力最好,其次是黑鲷、真鲷的精子,平鲷精子对高盐条件的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15.
真鲷仔鱼早期阶段的摄食能力──发育反应和功能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1995年4月 ̄1996年5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苗种基地,采用梯度试验方法在不同褶皱臂尾轮虫饵料密度下2 ̄12日龄真鲷仔鱼的摄食率和摄食强度,通过拟合发育反应和功能反应模型模型的数据来评价真鲷仔鱼早期阶段的摄食能力。结果表明,从仔鱼开口2日龄至12日龄,摄食强度从0.316μg/h提高到1.374μg/h;摄食成功率从59%提高到70%,平均摄食发生率从0.469μ g/h  相似文献   
16.
真鲷仔稚鱼微粒饲料中DHA与EPA最佳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制备4种n-3HUFA含量相同,DHA和EPA含量比[m(DHA):m(EPA)]分别为1.70:1,2.00:1,2.30:1和2.60:1的微粒饲料,探讨DHA与EPA的配比对真鲷(Pagrus major)仔稚鱼生长、存活和体内相关成分的影响。30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m(DHA):m(EPA)≥2.30:1的2种微粒饲料与m(DHA):m(EPA)≤2.00:1的2种微粒饲料相比,真鲷仔稚鱼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该比例即m(DHA):m(EPA)≥2.30:1应是真鲷微粒饲料中DHA与EPA的最佳配比。养殖试验结束后,对仔稚鱼体内相关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仔稚鱼体内DHA的含量随微粒饲料中DH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几种鱼礁模型对真鲷诱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方  唐衍力  唐曼  张萍萍 《海洋科学》2012,36(11):85-89
观察了真鲷(Pagrosomus major)对4种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行为反应,并对不同结构模型礁的诱集效果进行了比较,进而选择诱集效果最好的1种模型礁,研究该模型礁在不同光强下诱集效果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未投放礁时,真鲷在水槽中的分布无选择性,呈随机分布;而投礁后各种模型礁均能对真鲷产生诱集效果,真鲷在鱼礁标志区的分布率从6%提高到17.89%~21.50%,其中以表面积大且无孔的 D型模型礁的诱集效果最好;双模型礁投放后对真鲷的聚集率均在20%以上,其中表面积大且有孔的2个模型礁聚集率最大;随光强增强,真鲷的聚集率不断下降,研究发现这可能与真鲷的领域行为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染色体步移(Genome walking)的方法克隆了真鲷vasa基因5′侧翼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潜在的顺式作用元件,并与斑马鱼核心启动子进行比对,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真鲷vasa基因5′侧翼序列序列长度为2762bp,其中包括TATA-box、CAAT-box...  相似文献   
19.
真鲷淋巴细胞的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渤海海洋》2000,18(2):47-50
  相似文献   
20.
1995年电镜检测患病真鲷肠上皮组织,在细胞质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粒子及其发生基质.病毒呈杆状外形为(130~200)×(360~400)nm,具囊膜,囊膜与核心间有10~12nm低密度间隔.病毒以溶酶体为载体形成病毒包涵体并进行病毒粒子装配;形态学上暂定为真鲷杆状病毒(Pagrosomus major Baculovirus,PMBV).细胞病理变化呈现粗面内质网核糖体脱落,部分线粒体溶解,溶酶体膨大,有大量包涵物,核膜有轻微膨胀变形等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