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8篇
  免费   1181篇
  国内免费   997篇
测绘学   705篇
大气科学   373篇
地球物理   1593篇
地质学   3028篇
海洋学   475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478篇
自然地理   548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73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研究并建立采自胶州湾的11株大小存在差异的新月细柱藻单克隆培养体系。对其核编码的SSU rDNA基因和叶绿体编码的rbcL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11株C.closterium的SSU rDNA基因和rbcL基因存在很大的序列变异。依据rhcL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残基变异则明显小于核苷酸变异。分别通过两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邻接(Neighbor joining,NJ)系统发育树将11株C.closterium分成相同的6个分支(clade)。通过SSU rDNA基因构建的NJ树将所有的细柱藻聚为一支。SSU rDNA基因NJ树将细柱藻分为2个明显的支系(lineage):支系Ⅰ由12株C.closterium组成,包括本实验分离到的全部11株C.closterium,该支系中部分节点没有得到较高的支持率(〈50%);支系Ⅱ包括2株C.closterium和1株C.fusiformis。在rbcL基因NJ树中细柱藻也形成2个支系,11株C.closterium组成1个支系,系统树中每个节点均得到很高的支持率(〉70%)。统计分析表明,支系Ⅰ中株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其它微藻种的种内变异程度,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分析结果证实C.closterium实际上是1个种复合体(species complex),可以被细分为若干个种。  相似文献   
32.
3种鲍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引自日本的盘鲍 (H aliotisdiscusdiscus)、皱纹盘鲍 (H.discushannai)和大鲍 (H.gi-gantiea) 3个自然群体的线粒体 DNA 1 6S r 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 ,分析了 52 8bp的碱基序列 ,结果显示 :3种鲍的基因序列中 A+T含量为 56.74%~ 57.1 2 %。 3个自然群体间碱基片段序列差异不显著 ,盘鲍与皱纹盘鲍、大鲍彼此均仅有 1处核苷酸检测到变异 ,皆为碱基转换 ,同源性为99.81 % ;皱纹盘鲍与大鲍有 2处碱基转换 ,同源性为 99.61 %。 1 6Sr RNA基因在鲍属内表现出很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33.
青岛市大气污染时间序列分析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青岛市大气污染监测资料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 ,建立多种预报模型 ,有原序列周期外延法、均生函数周期外延法、均生函数逐步回归法以及自回归预报法等 ,最后提出一种综合预报模型。连续预报试验表明 ,综合预报模型优于任何个别预报模型 ,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利用马尔可夫概型对污染状态 (轻、中、重 )进行了分级预报试验 ,也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4.
魁蚶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测定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魁蚶(Scapharcabroughtonii)是蚶科贝类的一种大型经济种类,主要分布于我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及俄罗斯东南部沿海。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和山东沿海,生活在3~50m(多为20~30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但但有有关关其其自自然然群群体体的的遗遗传传变变异异及及群群体体间间遗遗传传分分化化等等方方面面的的研研究究不不多多 ;;同同时时,,作作者者和和日日本本研研究究者者发发现现,,中中国国、、韩韩国国和和日日本本魁魁蚶蚶群群体体在在形形态态和…  相似文献   
35.
Litt等[1]1989年在心肌肌动蛋白的基因内扩增了一种2核苷酸重复并创造了"微卫"(microsatellite)这个名词.后来,Edward等[2]称微卫星为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现在人们一般把微卫星定义为1~6 bp 基元组成的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36.
一种基于BP算法学习的小波神经网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发展 Szu的基于信号表示的小波神经网络 ,提出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小波网络模型 ,网络隐层采用框架小波函数、输出层采用 Sigmoid激励函数 ,并选用“熵误差函数”以加速网络的学习速度。奇偶判别和混沌时间序列预测例子的实验结果表明了它具有良好的函数逼近能力和推广能力 ,收敛速度和均方误差均优于相同结构的多层感知器模型。  相似文献   
37.
本研究根据6-磷酸山梨醇脱氢酶基因(gutD)两端序列设计引物,以假单胞杆菌(Pseudonmonas XM)的总DNA为模板通过PCR的方法克隆gutD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将克隆得到的gutD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BV220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JM101后检测其蛋白表达及菌株生长耐盐性。  相似文献   
38.
采用RT-PCR技术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淡水鱼类斑鳢sGST基因cDNA全序列,推测得到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其结构功能域及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斑鳢sGST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898bp,编码225个氨基酸。斑鳢sGST与真鲷、金头鲷、鲽、黑头鲦、川鲽、大口黑鲈等最新定名为ρ型的sGST氨基酸同源性较高,ρ型sGST为水生生物所特有并共同占据进化树上独立的分枝;与大鼠、小鼠、人等哺乳动物sGST现有所有类型同源性均很低,并且在进化树上距离也较远,表明本研究成功克隆的sGST基因应属于ρ型,可能在鱼类等水生生物对水栖环境的适应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的一种标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重标度分析方法研究小麦岛海洋观测站1961-1980年二十年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时发现,该序列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记忆性和持久性,详细的论证表明分式布朗运动模型是描述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的一个较好的模型,同时,应用分式布朗运动模型我们找到了存在于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中的一种标度性质-累积离差(t)的统计自仿射性。  相似文献   
40.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概况及其在海洋生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DNA序列测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序列。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基因组的产物——蛋白质组,但是蛋白质组的研究相对于基因组来说却要复杂得多。蛋白质组技术是在细胞内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研究,从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综述了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出现的背景、起源、概念、研究技术、研究内容、面对的挑战、开展该项研究的意义、陆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海洋生物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概况。目前,普通生物方面的蛋白质组工作开展得较多,海洋生物方面却相对滞后。种种迹象表明,开展海洋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对揭示生命的奥秘、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