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4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551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263篇
地质学   657篇
海洋学   114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17篇
自然地理   68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方军  李磊  陈琛  曾国权 《台湾海峡》2011,30(1):86-91
2008~2009年,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研究了底质、饵料、温度和盐度对平均壳长为32.28±3.98mm的尖刀蛏(Cultelles scalprum)幼贝存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刀蛏幼贝以软泥底质最佳,实验条件下存活率达到76.7%,其次为沙底质,存活率为71.7%,最差为硬泥底质,存活率仅为60.0%;几种易于大规模培养的微藻中,最适宜的饵料为牟氏角毛藻,实验条件下存活率达到90.0%,生长率达到25.9%,其次为球等鞭金藻和亚心形扁藻;尖刀蛏幼贝存活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6~30℃;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8~26,最适生长盐度为22.尖刀蛏与其他大多数沿岸贝类一样属于广温广盐性品种,其幼贝更适宜于在盐度较低的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992.
几种益生菌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 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 饲喂实验,研究饵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生长及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93.
凡纳滨对虾抗WSSV选育家系的抗病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引进的无特定病原(SPF)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亲虾生产的子代中挑选出生长快、体格健壮等性状良好的个体作为亲本建立16个第一代选育家系,并经223d饲养和感染实验从中挑选出抗病力强、生长快的家系建立21个第二代家系.抗WSSV实验的结果表明:第一代选育各家系经感染wssv(投喂)后的成活率在0~61.5%之间,平均成活率为30.0%±16.5%;第二代选育家系成活率在14.5%~70.0%之间,平均成活率为37.3%±15.2%,比第一代提高24.3%.21个第二代选育家系经28d的生长实验显示:21个选育家系体长特定生长率在0.00l5~0.0142之间,体重特定生长率在0.0053~0.0279之间;两代选育家系抗病与生长的结果表明:抗病较强的家系生长快,抗病差的家系生长慢,但抗病最强或生长最快的家系,其对应的生长或抗病性能则不理想.  相似文献   
994.
徐胜  王晓惠  宋维玲  董伟 《海洋通报》2011,30(6):601-606
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存在一定的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可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尤为突出.文章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原理和模型,分析了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与经济收入也基本符合倒“U...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对采自东太平洋CC区的2块不同类型的铁锰结核及中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的1块富Co结壳,采用XRD和ICP-MS(AES)等分析研究方法,进行了矿物地球化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铁锰结核主要由水羟锰矿及钡镁锰矿组成,富Co结壳主要以水羟锰矿为主。与2块铁锰结核相比,富Co结壳总体上Cu、Al、Na含量较低而Co含量较高;两块不同类型的结核相比较,水成型铁锰结核的P、Ti含量较高,而成岩型铁锰结核的Cu、Ni含量较高。3块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均较高,为(521.8~1 424.15)×10-6。REE分布型式总体呈平缓型,(La/Yb)N为0.72~1.01,并具程度不同的Ce、Eu正异常。经估算,富Co结壳的生长速率为1.92~4.24mm/Ma,水成型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为1.31~14.29 mm/Ma,成岩型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为11.24~76.32mm/Ma。并根据铁锰结核的化学成分变化推测了其生长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不同浓度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对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mg/L时,低于0.5 mg/L时IAA促进微拟球藻生长,但不影响叶绿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IAA促进生长作用最显著,最大比生长率为2.33 d-1。随浓度进一步增加,IAA促生长作用越来越小,并抑制叶绿素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在5 mg/L时,IAA极显著抑制EPA合成。添加适当浓度IAA可促进藻细胞生长,缩短其生长周期。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不同浓度硫元素对小球藻Chlorella zofingiensis异养生长和合成虾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硫条件下,细胞分裂受到严重抑制,虾青素迅速积累且含量显著提高,但限制藻细胞干重的增加.硫元素3μmol·L<'-1>浓度下,第14天虾青素含量最大,达到1.19mg·g<'-1>,高出300μmol·L<'-1>硫元素组40.68%.硫元素3000μmol·L<'-1>浓度下,在第14天时获得最大虾青素产量,达到9.99mg·L<'-1>.与300μmol·L<'-1>硫元素组相比,3000μmol·L<'-1>硫元素组获得了更高的生物量和虾青素产量.而前者在培养后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蛋白质抑制现象.本研究认为,在单批异养培养中,硫元素300μmol·L<'-1>可能是葡萄糖代谢获得最大生物量所需的最低浓度,因此在流加葡萄糖培养的工业化生产中,一次性加入更高浓度的硫元素,可望获得更高的虾青素产量.  相似文献   
998.
本研究应用具有不同电荷性的褐藻寡糖(ADO)和壳寡糖(COS)处理大麦种子,探索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海洋寡糖对大麦幼苗生长情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生长指标包括苗长、根长、苗重及根重,以及对大麦种子淀粉酶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ADO和COS处理浓度分别为0.5%和0.025%时,大麦的各项生长指标、种子淀粉酶活力及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2种海洋寡糖均是具有独特生理活性的分子片段,分子量大小相近,但基于2种寡糖分子结构的不同,造成在对大麦的促生长方面存在差异性,为以后2种海洋寡糖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本实验研究4种单胞藻与海洋红酵母(Rhodomonas sp.)搭配以及单胞藻混合投喂对刺参浮游幼虫体长生长及变态存活率的影响。采用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f.minutissima)、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与海洋红酵母分别以1∶0、0.8∶0.2、0.6∶0.4、0.4∶0.6、0.2∶0.8和0∶1的比例搭配投喂刺参浮游幼虫,观测浮游幼虫每天的体长变化以及变态成活率。结果表明,单胞藻与海洋红酵母以适当比例混合投喂能提高刺参幼虫的体长日增长率,单独投喂海洋红酵母的刺参变态成活率也显著高于单独投喂单胞藻组。采用2种单胞藻以0.5∶0.5的比例混合投喂浮游幼虫,结果表明牟氏角毛藻与小新月菱形藻混合投喂组刺参浮游幼虫的变态成活率高于牟氏角毛藻与等鞭金藻的混合组。  相似文献   
100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gime-dependent predictability using convective-scale ensemble forecasts initialized with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 perturbations in the Yangtze and Huai River basin(YHRB) of East China. The scale-dependent error growth(ensemble variability) and associated impact on precipitation forecasts(precipitation uncertainties) were quantitatively explored for 13 warm-season convective events that were categorized in terms of strong forcing and weak forcing. The forecast error growth in the strong-forcing regime shows a stepwise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spatial scale,while the error growth shows a larger temporal variability with an afternoon peak appearing at smaller scales under weak forcing. This leads to the dissimilarity of precipitation uncertainty and show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error growth and precipitation across spatial scales. The lateral boundary condition errors exert a quasi-linear increase on error growth with time at the larger scale, suggesting that the large-scale flow could govern the magnitude of error growth and associated precipitation uncertainties, especially for the strong-forcing regime. Further comparisons between scale-based initial error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show evident scale interaction including upscale transfer of small-scale errors and downscale cascade of larger-scale errors. Specifically, small-scale errors are found to be more sensitive in the weak-forcing regime than those under strong forcing. Meanwhile, larger-scale initial error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error growth after 4 h and produce the precipitation uncertainties at the meso-β-scale. Consequently, thes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explain underdispersion issues in convective-scale ensemble forecasts and provide feedback for ensemble design over the YHR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