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6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海洋世界》2011,(3):70-71
"小螺号滴滴滴吹,海鸥听了展翅飞,小螺号滴滴滴吹,浪花听了笑微微……",这首儿时经典的歌曲还犹自回响在耳畔,不禁让人们畅想着漫步在茫茫的海滩,望着蓝蓝的海水,吹响螺号的浪漫场景。这是海螺比较让人熟知的一面,我们透过它那美丽的花纹和奇异的身  相似文献   
82.
本文使用电子计算机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逐步回归分析,研完了飼料中水分、粗纤維、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及蛋白质含量对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其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蛋白质、粗纤維、水分及脂肪含量,而无氮浸出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究不同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水平配合饲料对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稚虫生长及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39.46%/20.67%(EG1组)、34.97%/24.02%(EG2组)、30.48%/27.37%(EG3组)、25.99%/30.72%(EG4组)和21.50%/34.07%(EG5组)的饲料,饲喂体质量为(2.45±0.40)g的光裸星虫稚虫12周,测定稚虫的生长指标及体壁一般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结果】随着碳水化合物水平降低、蛋白质水平升高,各饲料组光裸星虫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EG2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性高于其余4组(P<0.05);EG2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EG3组、EG5组(P<0.05),但与EG1组、EG4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水平饲料会影响光裸星虫稚虫体壁的水分及其干物质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酪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P<0.05),而各组的其他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呈味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则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当饲料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质量分数为34.97%/24.02%时,光裸星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且不会影响其体壁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85.
本研究通过先共混沉淀后溶解去除超细SiO2颗粒(5~10 μm)制备改性壳聚糖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显示,改性后的壳聚糖膜由微尺度多孔结构和光滑表面结构的非对称结构组成,并且改性前后壳聚糖膜的机械性能没有明显改变。死端过滤实验测试膜通量的结果显示,由于微观凹凸膜结构可增大膜的有效扩散面积,因此改性后壳聚糖膜的水渗透性比未改性壳聚糖膜提高了1.5倍。采用自由扩散法测试溶菌酶(14 kDa)、胰蛋白酶(20 kDa)、胃蛋白酶(34 kDa)、鸡卵清蛋白(43 kDa)和牛血清白蛋白(65 kDa)在壳聚糖膜内的有效扩散系数(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Deff),实验结果表明,虽然蛋白质分子量的变化仅为4.6倍,但是改性壳聚糖膜中蛋白质的Deff变化达330倍,说明壳聚糖膜具有一定的蛋白质选择过滤性能。另一方面,鸡卵清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Deff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此推测改性壳聚糖膜传质通道的大小与鸡卵清蛋白的分子大小相当。本研究结果可为生物酶制剂精制过程的膜过滤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为确定金鼓鱼(Scatophagus argus)日粮中蛋白质的适宜添加量,作者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脂肪水平为8%,蛋白水平分别为24%、28%、32%、36%、40%的5种配合饲料(D1~D5),在海上网箱中以初始体质量为4.3 g左右的幼鱼开展养殖实验。8周后,测定实验鱼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消化酶和一些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金鼓鱼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等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D3组最高,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D1、D2组;饵料系数呈现先下降再上升趋势,以D3组最低,且显著低于D1、D2组。饲料蛋白水平也显著影响金鼓鱼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其中D3和D4组的全鱼蛋白含量、消化道蛋白酶活性和一些免疫抗氧化指标最高,全鱼脂肪含量最低。根据饲料蛋白含量与增质量率的线性回归分析,确定金鼓鱼幼鱼饲料中的适宜蛋白水平为35%。  相似文献   
87.
自2009年2月—2010年1月,共采集黄河三角洲流域分布的河蚬498个,采用组织学方法分析其性腺的年周期变化,利用考马斯亮蓝方法进行了蛋白质含量的年周期测量。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分布的河蚬雌雄异体,性比为1:1,性腺发育分为6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恢复期和排尽休止期。配子发生期开始于2月份,一年内有两个繁殖高峰期,分别为每年的6月中旬和10月上旬。蛋白质含量无性别差异,闭壳肌和外套膜的蛋白质含量全年都处于较低水平,无明显波动,性腺-内脏团和足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并分别在5月份和5、8月份达到峰值,与河蚬的繁殖盛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8.
采用Comell方法研究了初始重为(2.0±0.1)g的重口裂腹鱼幼鱼日粮中常量营养物质的适宜需求量。日粮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梯度变化范围分别为33%-51%、3%-18%和24%-33%,试验周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除日粮蛋白质33%组鱼成活率明显下降外(P〈0.05),其它试验日粮中3种常量营养物质含量对重口裂腹鱼幼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日粮蛋白质水平≤45%时,其特定生长率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上升而明显增加;当日粮蛋白质水平在33%-36%时,重口裂腹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除12%日粮脂肪组试验鱼外,9%日粮脂肪组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性高于其它脂肪水平日粮组(P〈0.05),但当日粮中脂肪含量≥15%后,重口裂腹鱼鱼体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日粮中不同的碳水化合物水平对重口裂腹鱼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当日粮中碳水化合物为33%时,鱼体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试验表明,重口裂腹鱼幼鱼日粮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3种常量营养物质的适宜需求量分别为45%、9%和≤30%。日粮总能为19.0MJ/kg,蛋白质能量比(P/E)为23mg/J。  相似文献   
89.
通过设定不同的氮(N)、磷(P)浓度一次性培养东海原甲藻,研究了该藻的生长状况及不同生长阶段单位细胞DNA,RNA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浓度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最终生物量与初始的氮磷浓度呈正相关,不同培养组的最大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DNA含量与培养液中氮浓度相关性极显著(P<0.01),但与磷浓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RNA含量与氮磷浓度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而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含量也会发生变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培养组的RNA含量显著下降(P<0.05);RNA/DNA比值与氮磷浓度均显著相关(P<0.05),而且与生长率呈线性相关关系。培养液中氮浓度显著影响到东海原甲藻单位细胞总蛋白含量,磷缺乏也会使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饲料脂肪和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Salmon salar L.)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采用3×2双因素试验设计(3脂肪水平: 18%、21%、24%, 即F18、F21、F24; 2蛋白质水平: 38%、48%,即P38、P48),形成6种试验处理膨化颗粒配合饲料,每处理3重复, 通过在工业化封闭循环海水养殖条件下,选用初质量(650.0±45.50)g大西洋鲑720尾,进行动物饲喂试验、肌肉脂肪酸、氨基酸测试等,试验期56d。结果表明: (1)中脂肪水平(F21)和高蛋白水平(P48)饲料的生长性能较佳。增质量率随脂肪水平提高先增加后降低,中高脂肪组比低脂肪组极显著提高43.5%(P<0.01);高蛋白组极显著提高44.99%(P<0.01);中脂肪高蛋白组合(P48F21)效应最佳;(2)脂肪水平对肌肉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显著。蛋白水平与肌肉9种必需、4种风味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高蛋白组显著提高3.60%~17.00%(P<0.05/0.01);(3)脂肪水平与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而蛋白水平与其呈负相关,高脂肪(P24)和低蛋白(P38)有利于提高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脂肪组肌肉Σω-3PUFA、ΣHUFA、DHA、EPA含量比低脂肪组分别极显著或显著提高15.74%、26.60%、15.41%、7.67%(P<0.01/0.05);低蛋白组极显著提高肌肉DHA含量11.91%(P<0.01)、EPA 10.02%(P<0.05);低蛋白中高脂肪组合(P38F21、P38F24)效应佳。本试验研究证明,工业化工业化封闭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对脂肪营养需求有一定程度降低,本试验条件下中高脂肪与中低蛋白组合既利于提高生长性能,又增加肌肉ω-3HUFA和主要氨基酸沉积,为工业化养殖大西洋鲑的肉质改善型配合饲料研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